裘氏史话 | 正森老师话裘史(20)
南宋建炎三年(1129)农历十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从越州(绍兴)出发,经上虞,过嵊县蒋镇驻跸岭、谷来护国岭、绍兴平水的斗邱(义门裘氏的聚居地),转了一个圈,返回越州。
宋高宗一生醉心书道,自道“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在逃亡生涯中也不缀笔。返回越州后,为义门裘氏题了一付对联:“孝泉流芳,义台峙远”。
绍兴十年(1140),宋高宗在杭州又为义门裘氏写下了《皇帝勅题裘氏孝泉、义台诗二绝》。
宋高宗为斗邱义门裘氏两次赐给墨宝。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平民家族来说,这是一件无尚荣耀的大事情。可是,从南宋至今八百多年来,义门裘氏中却无人知晓。这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故事且从头说起。
裘姓原出卫国西鄙(现河南省西北边), 望出渤海(河北、山东)、南阳(河南),繁衍在江北。
西晋“永嘉之乱”后,建兴四年(公元316年) ,黄门侍郎裘睿,随晋元帝南渡,隐居金华。裘睿的儿子裘尚,官袭父职,任东晋黄门侍郎。黃門侍郎是皇帝近臣,侍从,传达诏命,掌管机密文件。
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裘尚离任定居会稽云门(绍兴平水)斗邱,为会稽云门裘氏始祖。至宋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会稽云门裘氏越六百余年,历十三个皇朝,传十九世,长幼六百余口, “同居共爨,雍睦无间”。
越州知州李遹奏旌“平水云门间之裘氏为义门”。宋真宗准奏,敕命旌表云门裘氏为义门,封家长裘承询为承直郎,赦免斗邱裘氏徭役。宋史有记载“越州裘氏居云门山前,十九世无异爨。子弟习弦诵,乡里称其敦睦。州以闻,诏旌其门闾。”我国古代“同居共财”、“累世同居” 的家族,朝廷旌表的时候称作“义门” 。按二十四史的《列传》所记,南北朝共25家,唐朝38家,五代2家,宋代50家,元代5家,明代26家。
嘉泰《会稽志》卷一三“义门”条:“平水、云门之间,有裘氏,自齐、梁以来七百余年无异爨,子弟或为士,或为农,乡党称其行。大中祥符四年(1011),裘氏义居已十有九世,其族长曰承询。此后二百三十六年,其号义门如故。至嘉泰(1201-1204)初,又五六世矣,犹如故,聚族亦加于昔。”
公元1244年,史料笔记《燕翼贻谋录》作者王栐为《义门裘氏淳祐五年家谱》撰谱序,说:“裘氏虽无显著,子孙世守其业,犹为大族,胜于乍盛乍衰多矣。”
斗邱裘氏笃行孝义。有个裘仲容,母病吃药,要活人的大腿肉做药引子。裘仲容毫不犹豫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母亲做药引子。此事传入朝廷,北宋的仁宗很感动。公元1049年十一月初一,宋仁宗敕命旌表裘仲容为孝子,说“裘仲容安分守己,操履端方。刲股救母,情更异于当世。特赐丝纶,永昭百世。”
南宋的高宗十分孝顺母亲。“靖康之难”中,高宗的生母韦妃,跟着徽、钦二帝被金军强虏至北国。为了尽快解救北国的母亲,高宗不惜向金国屈膝求和,对金使说:“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金国答复,要满足四个苛刻的条件:对金奉表称臣;年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割唐、邓、商、秦四州;杀死抗金主帅岳飞。宋高宗一一应允。
韦后回归南宋时,高宗率领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于途中奉迎。“帝初见太后,喜极而泣”。韦太后回来后,高宗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她。高宗告诫随侍宫人:“太后年已六十,惟优游无事,起居适意,即寿考康宁;事有所阙,慎毋令太后知,第来曰朕。”绍兴二十九年(1159),“韦太后得疾。上不视朝,敕辅臣祈祷天地、宗庙、社稷,赦天下,减租税。” (见《宋史后妃传下》)
忠孝仁义为本的裘氏家风,甚合高宗心意。绍兴十年(1140),宋高宗写下了《皇帝勅题裘氏孝泉、义台诗二绝》
孝泉
派出云根徹底清,
浸沙流月漾空明。
渊边大孝人家住,
兼期遐(叚)近有孝名。
义台
怪石嶙峋四面开,
不容凋琢实奇哉。
义民缘在山边住,
人把山名作义台。
皇帝之印
绍兴十年六月三日
《孝泉》释文:泉水从石隙中流出,澄清彻底,泉水浸没了沙滩,映着皎洁的月亮,流淌的的清波荡漾着月光,更显得山野空旷澄澈。深渊边住着大孝的人家,更希望远近传扬大孝名声。
《义台》释文:奇形怪状的山石峻峭重迭,向四面扩展,不需要任何雕琢,实在奇巧啊。因为义民在这山边居住,人们把这座山叫作义台。
裘氏居住的斗邱村庄,有泉水流过,宋高宗命名“孝泉”。村前建有义门裘氏标致性建筑---义台、华表,义台座落的山叫义台山。
高宗皇帝赵构(1107-一1187),学养丰富,秉赋高超,对书法特别用心, 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孕育出自己的书风,是中国历史上书法造诣较高的一位帝王。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皇帝敕题裘氏孝泉、义泉诗二绝》中真书与草书相间,互为映照,充溢着匀整平和之美。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令人赏心悦目。这两首绝句意境如画,笔墨洗鍊。诗、字二者相得益彰。
绍兴十四年(1144),高宗又为斗邱邻近的云门寺题碑额“传忠广孝之寺”,碑中有小字:“赐传忠广孝寺”。碑高丈余,立于云门寺前。高宗冲着裘氏给云门寺赐名“传忠广孝寺”。
一个平民家族受到皇帝如此重视,史上确实罕见。
关于宋高宗给云门寺题碑额,义门裘氏家谱有所记载。但特意赐给义门裘氏的两首绝句,义门裘氏家谱却只字未提。在封建社会,皇帝给你题诗是一桩天大的殊荣。近千年来,斗邱裘氏上下对宋高宗写给自己的两首绝句竟然全不知情。皇帝给绍兴的百姓题诗,也是绍兴的荣耀,通常也会在地方史志上有记载。可是绍兴志上也找不到关于这事的片言只语。当事、当地的人们都不知道,更何况外人呢。这可奇了,皇帝写了诗赠送百姓,又非机密,竟无人知晓,真叫令人难以理解。
宋高宗的题义门裘氏两首绝句,花落何处?后来如何现世?这就是下文说的两个问题。
说也蹊跷,“孝泉”“义台”,斗邱不见,却现裘家坞。
萧山区进化镇东南有个裘家坞村。据裘家坞的裘氏宗谱记载,裘家坞的裘氏祖基河南,翰林院孔目裘贵(字肇宗)随宋室南迁,选择山阴天乐老虎尾巴岗麓这方宝地安居发族。这里逐渐发展成裘家坞。裘肇宗排行第六,为裘家坞裘氏始祖,称寿六太公。裘家坞人丁兴旺,至今已繁衍至29代,共有裘姓2100多人。照此说来,裘家坞的裘氏来自河南,并非出自斗邱义门裘氏。
裘家坞有座裘氏宗祠。现存祠堂系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坐东朝西,前低后高,背靠老虎尾巴岗。前厅,后堂,两侧厢房,中有石板天井。整座建筑横宽20米,纵深30.5米。北侧大门的门楣挂“裘义门”牌匾。前厅高踏步下有小天井和小长廊,廊檐枋栱有上乘木雕,两侧八个椽头雕“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八个镏金篆体字。寝堂正脊微翘,中饰瓦神,两端四叠马头墙,气势恢弘。外挂“南渡世家”匾,里额“天地政亲师”,左额“孝泉流芳”,右额“义台峙远” , 原为寝堂外柱联,现改作堂额。有柱联:“春祀秋堂世代精神日月光,左昭右穆一门忠气山河壮。”匾、额、联按原样重修。当地传说“孝泉流芳、义台峙远”额,系小康王南逃时所题。
建炎三年(1129),康王经萧山、绍兴等地南逃,与裘贵随宋室南迁,定居老虎尾巴岗,两者几乎发生在同时。那时候老虎尾巴岗没有裘家坞,没有义台,以后也没有义台。更主要的是在斗邱裘氏旌表为“义门”118年后,裘贵才从老家河南迁来山阴天乐(现属萧山进化)。裘家坞裘氏并非出自斗邱义门裘氏,事实十分清楚。以此推测,小康王南逃时题的“孝泉流芳、义台峙远”,不可能给裘家坞裘氏。《皇帝勅题裘氏孝泉、义台诗二绝》也不是给裘家坞裘氏的。
绍兴十年(1140)六月三日,宋高宗写下的《皇帝勅题裘氏孝泉、义台诗二绝》,被裘家坞始祖裘贵截留了,没有送达斗邱裘氏,也无人透风给斗邱裘氏。一是裘贵职务之便。裘贵当时任翰林院孔目。翰林院孔目执掌文书簿籍,相当于现代的主任秘书。裘贵有机会受理这两首绝句。二是宋高宗两首绝句题目中写的是裘氏,没有特别点出义门裘氏。裘贵姓裘,他冒名截留下来,自认理不亏,别人也不好多说。只不过以后裘贵及他的后裔多了一个动作:自称裘家坞为“义门裘氏”,后来建造的宗祠门楣上书写了“裘义门”而已。
于是近千年来,《皇帝勅题裘氏孝泉、义台诗二绝》在民间被绝密珍藏,外界无人知晓。直到2010年6月5日,它在北京德宝2010年春季拍卖会(古籍专场)公开拍卖,才被公布于世。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