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续写|一个细节引出的思考

由于业务关系,工作QQ上有很多大一、大二的孩子。我对客户一律以“您”称呼。今早我让某学院的同学来拿制作好的物件时,对他说:“您的物件做好了,有劳过来拿一下。”这位同学一边说好,一边“解释”到:可是,我只是学生啊!能不用您字来称呼吗?

老师规定的,对学生不准用您字?

应该没这个规定吧?不过我们的社会体系里,是有这样不成文的标准盛行。9012年都,还可以见到“弑”这样的字眼,着实让人不舒服。年轻人怎么了?岁月本身就是一种嘲讽,是年轻对年老的一种嘲讽。

去年我家孩子接到录取通知书,录取书上,对他的称呼就是“您”字。祝贺您被我校录取云云,看着让人舒服。2015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小短文,和今天这个主题有关,就摘录一部分,算是旧文续写,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昨天同一位老朋友一起与新结识的老哥吃饭。人与人有缘自然会生出亲近感来,一顿饭吃下来彼此已熟稔。老哥如同舒放一样,如今也是“三世”,相比于舒放,他的起伏更是跌宕,所以说很能理解我如今处世的态度。后来老哥说他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不论是递烟还是接烟,我都是用双手。一开始以为是对他的客气或多多少少的生疏,后来他发现我接过服务员添满水的茶杯时也是如此,才释然了心中一点点的不快。

我倒是真的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这个习惯——或是我养成这样的习惯由来已久的缘故。

饭后到我家里喝茶,见老哥依旧有点疑惑就给他解释:

第一、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我来吃饭,人家是服务员就高人一等;双手接人待物是最起码的礼节。

第二、佛陀说过,是人皆有悲凉,所以我们才会说“只愿曾被世界温柔相待。”我希望今生今世的所有有如此浅浅缘分的人都能记得我对他们的敬意;

第三、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如果人家不被尊敬,他的父母心里的难受,我们每个做父母的人都能体会。将心比心,也希望我的孩子在外面会被别人温柔相待。世界很大,但具体到每个人无非就是相处的几个人而已。我希望我的一份小小善意能被传递延绵,有一天能落到别人对待我的孩子的态度上。

不知老哥有没有明白,但我的这番话确是发自肺腑。同样也表现在对待几个来公司实习的孩子身上。他们都比我家孩子大不了几岁,还是那句话——将心比心。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