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作家•山水游记】雎水古镇·白水湖/文 何均(四川)
雎水古镇·白水湖
作者/何均(四川)
雎水古镇,旧名叫雎水关,坐落在青藏高原边缘龙门山脉摩天岭下,过去是汉族地区连接藏、羌的边关。三国时,为防备羌人侵扰和确保边陲平安,蜀汉名将魏延就在这里修建关口堡垒,驻守了几年,可见历史之悠久。
关隘地处雎水镇上,不知是先有关,还是先有镇,史书没有记载。不过,雎水关的砖木结构的圆洞门至今还矗立在镇的太平街上,向世人述说着不平凡的过往和沉甸甸的历史。
摩天岭,在雎水古镇耸出的一片苍凉。
雎水古镇最有名的恐怕要算太平桥了。
太平桥是一座大单拱石桥,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年间,雎水乡绅林贤相捐资修建。石拱桥长虹卧波,坚固宏伟,一年一度的踩桥会,使得太平桥名闻遐迩。
踩桥会定为每年的春社日,即立春后第5个戊日,也就是第50天。
远近的男女老少都要来到桥上往返踩三遍,一遍免灾,二遍增寿,三遍祈福。一说往返踩三遍,可消除三灾八难,确保一年平安。
还有一个民俗,就是拜干爹。彩桥会这天,家里有多病不好带的孩子,父母就带上孩子来拉身体好富态的人当干爹,保佑孩子平安成长。一旦成功,父母就要好酒好菜招待干爹,从此两家成为亲戚。而这一天,远近的百姓都要来赶热闹,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可谓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那是农耕年代慢生活留下的一份怀想。
那天是3月19日,早春社日6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雎水河里没多少流水,流水时断时续,时隐时现。河床几乎成了一个干河谷,白白的鹅卵石反衬着天光。
小商贩在河谷里摆摊设点,搭建很多棚布卖东西,流行音乐放得震天响。赶场看热闹的人挤满了河谷和河岸,很喧哗。
太平桥头就是卧佛寺。雎水关不仅地理位置很重要,地质形态也很神奇,特别是虎头山上有几座山峰,其外形酷似一尊卧佛。于是,早在明朝,就有人在此修建了卧佛寺。
踩过了太平桥,参观了对岸的石刻和民居,由于路有些泥泞,就返回观光卧佛寺。卧佛寺不大,临崖而建,纵深不长,横向则宽。佛像也不繁复,简单地塑了几尊金身。观光客不多,在门口望望就走了,或许是当地人经常来,熟视无睹了,但香火还是很旺。
进入正殿右侧,有很多香客,主要是老人和中年妇女,在吃斋饭。看时间,已是正午了。
沙汀曾在雎水镇正街的刘家酱园大院隐居,如今大院已不存在了。沙汀蛰居雎水十年,创作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这是很了不起的文学成就。
白水湖烟光浩淼,明镜生辉。
远山、房屋和树木倒影湖中,还有湖边一二孤静的垂钓者也倒影湖中,被明灭的波光褶皱成一圈圈涟漪。湖水平静时,又还原为真实的远山、房屋、树木和垂钓者。
鸥鸟在湖上翻飞,斜刺,单调地戛戛鸣唱。
湖中小洲苍郁的树木上有星星点点的白,那是白鹤栖息树巅,弯着脖子打瞌睡。这时,小洲后驶出一艘电动游船。船上的游客在指点、拍照和惊叫。
一片明镜打碎了,白鹤安详的瞌睡没打碎,它们早已习惯了游客的惊叫与来去。没有谁去打扰它们的家园,小洲是它们的自由王国。
→END←
【作者简介】
【世纪作家】何均 原名何军。现居四川绵阳。提倡“慢写作”。 创作以诗歌为主,有长诗《神明之光》《水仙花开了》《如果必然》《年轮》,兼小说、散文和文论以及思想随笔等。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散文作品散见《当代散文》《北方作家》《诗文杂志》《澳洲彩虹鹦》《有荷文学》《台湾新闻报》等海内外报刊,入编《中国散文精选读本》、台湾喜菡文学网散文选《迢递》等。著有诗集三本,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和作品集各一本。曾获海外诗人彭邦桢纪念诗创作奖、台湾《有荷文学杂志》散文佳作奖。
投稿说明
●文章体裁: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