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莫可名状的苦衷~——2018年1月课堂片羽(2)
我们继续一起爱智慧,嘻嘻~——
老子也有莫可名状的苦衷,他思考宇宙的本源,知道有一个东西产生了天地万物,有人认为是上帝,老子没说不是上帝,也没说是其它神,他心中的宇宙本源叫做“道”,至于这个“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反正看不见摸不着,而且“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不死”。总之,道是用不完的。所以,“渊兮,似万物之宗”。
但根据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说法,凡是能够命名的东西都“非常名”,既然把这个宇宙本源叫做“道”,那么它就有了名字,就不是“非常名”。既然是一般的有名字的,就是可以言说的,那就“非常道”了。
老子应该知道这里存在自相矛盾,但没有办法,对这个宇宙本体总得有所指称才好跟人交流嘛。
后来人注解老子只是姑且把这个宇宙本源称为“道”,同时用“无”和“有”来描述它:因为这个道看不见摸不着,是谓“无”,同时又潜藏着无穷的创造力,产生天地万物,是谓“有”,“是谓玄牝”,“是谓天地根”。
真如老子自己所说:此两者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真的很玄呢!
而且老子的“道”,还有另外两层深刻的含义——道生天地万物之后的运动规律和复命的“致虚极,守静笃”。
不过孩子们有超强的思维能力,应该是都弄明白了。上节课还把“渔夫与魔鬼”拿来打比方,那个瓶子中本来无一物,后来变成青烟,再变成魔鬼。具体程序可能不一样,但道理有点相似~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道”之特征的“无”和“有”,与后面的“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中的“有无”完全是两码事。
欲知其中蹊跷,待下回分解。
孩子们颇为可爱,相符宝宝,QQ,蛋蛋,还有其他几个小朋友还认真地结合自己所闻,根据老子的哲学思想评价当今如何当好官。不知哪位小朋友还分析有些老虎苍蝇们本来是很正直的,但后来变了。
我说对头呀,时间环境变了,这是中国哲学非常讲究的“时间”问题(下节课我们将结合《周易》),就像诸葛亮的“隆中对”呀,时过境迁,隆中对也只能纸上谈兵了。
《老子》很多章节都没有严谨的逻辑,联系松散,估计跟《繁星春水》差不多的生产模式。个人以为,把一节课的内容按“道”的几种含义分类讲解,要比一个一个章节逐步学下去更好理解。前面10章我们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
当读到“常使民无知无欲”,想起宝玉看了《胠箧》后脑洞大开,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被那些姐姐妹妹搞得晕头转向,呵呵,于是欣然挥毫写下“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戕其仙姿,无怜爱之心,灰其灵巧,无才思之情……”
又分享黛玉看后留下纸条: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身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哈哈,确实是两小无猜的游戏,跟现在孩子们借助纸条传情达意差不多。孩子们也觉得趣味十足。
借此机会,我当了回道学先生,教导孩子们多读书,书读多了,很多东西都是通的呀,知识一通达,就会越读越有趣嘛。
泰勒斯等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水之类的具体实物为宇宙本源,老子认为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不论他们的结论科学不科学,他们的思维方式绝对具有划时代意义。
毕竟那时候没有先进的科学工具供他们使用,仅凭自己的感官而为。
所以历史上每一次自然科学上的时代飞跃,都会引起哲学上的地震。
老子似乎更多地关注政治社会问题,并对此作出深刻的领悟。在那个难得的自由时代,其他百家似乎也是。假如后来的思想者能沿着老子关于宇宙本源的路径,我们的自然科学也能很发达么?
徐老师说,其实孩子们最需要补的是语文,是阅读,而且时不我待!徐老师说就应付考试,英语不足挂齿。上课时徐老师经常露几手,比如不用听录音,就知道听力的选择题答案。
真是神奇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