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边的文斗村
沿着不算宽但很平整的山路往山里走,在密林之中有一座类似阁楼的山门,将外面的文明与文斗村紧紧相连。据说曾经的山门是为了防止外来攻击而建的,有专门的攻势和掩体,而且还真就打过仗死过人,血腥臭味从山门飘散开去,臭了很久,干脆把那地方叫作了"腥臭巷"。这样的山门在通往村寨的每条路上都有,只是规模不同而已。
如今山门只是一种象征意义的界线,用大块石头砌成的厚墙还在,门洞也还在,只是已没有了门扇。墙上面是用上好的木料建成的木瓦阁楼,可以方便来来往往的人们息脚避雨,甚至直接成了人们休闲玩耍的地方。若是遇上苗家的节日,这山门又有了用武之地,那些身着盛装的妇女们聚集在那里歌舞,拦门酒也是少不了的。在这个“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水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的苗寨,歌舞与酒是最质朴的情感表达。
过了山门并不是就到了寨子,甚至连寨子的影子都还看不到。山路两边依旧是茂密的森林,针叶树、阔叶树间还夹杂着粗壮高大的楠竹。
山坡上的密林下有几只公鸡带着一群母鸡在那里自由地觅食,时不时发出欢快的咯咯声。外出割牛草的村民沿着小路向村庄走来,马背上驼着几大梱嫩绿的草料,那可是他一个早上的收获。
寨子里的狗似乎感觉到了外人的到来,扯开嗓子狂吠,也不见冲出来撕咬,搞不懂那叫声是欢迎还是警告。丝栗树上的赤腹松鼠似乎也习惯了这一切,根本不理会那些人呀、鸡呀、狗呀的情绪,兀自在树木间游来荡去。林间鸟儿飞来飞去,时而发出欢快的鸣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淡定,淡定得像是一方世外桃源。
须臾之间一幢幢木楼映入眼帘,那些梯田、古树与木楼相映成趣,各具千秋。有几幢木楼还飘散着淡淡的炊烟。不知从哪里传来悠然的山歌调,起伏有致,娓娓动听。寨子下面那条清水江水碧蓝碧蓝的,与远山的线条交织在一起,俨然一幅山水画卷。
本以为进村就那一条山路,进到村里才发现,实际上还有一条柏油路直接通进村里,将几个寨子勾连起来。
古银杏树、古红豆杉、古楠木、古大叶栲与大枫树、大杉树、枣子树与房屋、道路、农田、阁楼交相辉映,可以想象得到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的和谐。
也难怪,从文斗这个地名就透露了许多信息。文斗在苗语里叫“ean dou”,即树岭的意思,几百年来,文斗人坚守着“穷得新鲜,饿得硬棒”的“人穷志不穷”的思想,将克己、守信、敬山林的朴素思想传承下来。早在康熙年间人们就将遵重环境、保护山林、拒绝疾病、讲究诚信的“六禁”条文刻上石碑,督促族人共同尊守,堪比文斗村的“罕莫拉比法典”。
几百年来,人们在生活、森林和农田在经营,但依然山清水秀,文化与生态都得以延续和传承,为今天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今天,生态文明已作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正在挖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实践,拥有几百户一千多人的文斗村,在保护与发展中总结的经验,维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可取样板之一。
清水江边的文斗村风景秀丽,热情好客的苗家人,可口的特色食品,丰富的传统文化,还有那香甜的米酒定会令你流连忘返,也想做一回文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