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海洋中心城市,青岛、烟台、威海联合胜算几何?

随着山东各市相继总结“十三五”成绩,关于海洋经济的数据也竞相出炉。青岛预计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3%。而烟台到2019年底,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808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3.6%。威海“十三五”以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3.1%。
尽管各城市在数据呈现方面显得有些欲言又止,但根据2019年青烟威各自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统计中提到的数据占比,大体可以推算出青烟威海洋经济总产值在6500亿元左右。这一数据放在全国来说,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青烟威在海水养殖、海工装备、港口物流、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产业链协同优势。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用居里夫人的这句话来描述当下海洋经济的竞争再合适不过。截至目前,中国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宁波、舟山七个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力图通过服务海洋强国战略获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青岛一直力图把海洋科研领域的优势地位复制到海洋经济发展领域,尽管这一目标推进得并不理想,但也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梦想。而随着胶东都市圈在诸多领域的一体化发展,青烟威海洋合作迎来新的机遇,这为区域角逐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筹码。
青烟威各有所长
尽管青烟威在海洋经济规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天生的滨海优势,使得都各自积攒了丰厚的海洋产业优势,从最近一年的发展势头中,大体可以看到各自的优势产业。
青岛海洋经济强在航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诞生了多个世界最大、中国第一的海洋工程装备,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世界顶级产品建成交付。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成海洋多(寡)糖工程药物、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管华诗院士团队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海洋药物“GV-971”成功上市、在研抗肿瘤药物BG136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成立,青岛港在A股上市。全球领先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预计2020年,青岛港将完成货物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200万标箱,“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3.8%和4.8%。国际邮轮母港区加快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导入和区域开发,引进船舶管理、航运保险、航运交易、海事律所等高端航运服务机构。
烟台海洋经济胜在海洋牧场、海洋工程装备与制造、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个,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14个,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构建起海洋牧场“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的新发展格局。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基地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国五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之一,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在烟台制造。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巨涛重工、中柏京鲁船业等骨干企业在国内同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烟台培育了绿叶制药、东诚药业、瑞康医药、荣昌制药等多家生物医药领军企业,推进重大疾病防治药物原始创新,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物“药谷”。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86亿吨,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8位,是国内第五大商品车物流贸易港。烟台港40万吨级码头获批投用,成为全国第5个能够停靠40万吨级巨轮的港口。
威海海洋经济强在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工装备。5年来,全市远洋渔船达361艘,占全省67%、全国14%,功率数全国第一。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1处,海带产量全国第一,海参、鲍鱼产量全国第二,牡蛎产量全国第三,先后获得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参之都、中国海带之都、中国牡蛎之乡、中国海鲜之都等称号,被评为“中国休闲渔业之都”,是全国最大的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海洋中心争夺战
在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七个城市中,既有上海、深圳这两个当下青岛正在学习的目标,也有天津这个同青岛一样承受着GDP排位下降压力的转型者,还有大连这个在20年前被青岛完成赶超的老对手,更有宁波这个在经济总量上与青岛“贴身肉搏”的新对手。这里有“学霸”、有同病相怜者、有昔日和当下的对手,青岛在海洋中心城市领域的竞争几乎就是城市排位赛的产业聚焦版。
上海已经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和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新动能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两核、三带、多点”的海洋产业布局逐步建立,临港、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金融中心,而且在中国和全球海洋经济中心的建设中一马当先。
而海洋要素底蕴并不丰厚的深圳凭借着超一线城市的领先地位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区位,早已“预约”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名额。在2019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综观其他城市,青岛、天津、大连在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中大体处于同一层级。其中,青岛在海洋科技、海洋教育等领域遥遥领先;天津作为百年大港,大连是东北亚重要的港口城市,战略位置同样不同小觑。在这种背景下,谁能够在逆势中突围就将成为深沪之后海洋中心城市的第三极。
山东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6万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二位,这是山东城市竞争海洋中心城市的底蕴所在。众多周知,青岛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聚集了全国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拥有科研优势的青岛如果能够通过把烟台、威海拉入自己的阵营,可以极大增强海洋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区域合作如何破题?
青岛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一直都是国内的佼佼者,但海洋科研没有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比如青岛海洋药物的产业化多放在上海,海水养殖等成果应用也多在烟台、威海甚至江苏。这有诸多原因:
一是海洋产业链条不全。一方面,制造业和服务业是青岛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海水养殖产业已经很少,就连水产品加工这个昔日王牌产业在业界影响力也日渐式微;另一方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科研主力军多是海水养殖。海洋科研的本土供需并不匹配,在产业上的表现就是链条不全。
二是海洋融资难度较大。近年来屡屡发生青岛科研成果在其他城市产业化的案例,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青岛本土企业难以承受海洋产业长周期研发投入。反观其他先进城市,上海是中国经济金融中心,金融创新历来不乏亮点;深圳则正在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未来也将为海洋发展增添羽翼。
三是产业长板不够突出。海洋科研成果、港口航运、生物医药是青岛在海洋经济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板块,但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仅占海洋经济比重的十分之一左右,支柱性产业有待加强,与此同时,青岛距离世界一流港口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而青烟威之间在海洋经济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产业链互补效果,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相继在海水养殖、港口物流等领域展开诸多合作。2020年1月14日,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列为首要内容,明确提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要聚力打造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烟台和潍坊全国性交通枢纽、威海和日照区域性交通枢纽;做大做强省港口集团,高效集约利用全省港口资源,加强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胶东五市同处胶东半岛,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具有人口和经济体量的优势,3200多万胶东人民创造了3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占山东省经济总量的42.2%,占沿黄流域九省区的12.1%,这为海洋经济的破题奠定了基础。
当然,青烟威也需要在竞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过程中解决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瓶颈问题。
首先是合力做大竞争力产业。远观每个竞争对手都在做大海洋优势产业,比如宁波不断培育以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为主导的海洋经济行业龙头企业。
其次是互补海洋产业链条。青岛的生物医药、船舶海工、海洋旅游、港口航运等各有优势,但有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生物医药估摸小、船舶海工附加值比较低、海洋旅游本土旅游发展缓慢,等等,使得众多产业都难以形成产业链聚集,这也反作用于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烟台威海同样存在产业链短板,青烟威海洋产业要协同发展。
再次是科研转向产业化。青岛海洋科研机构除了助力海洋强国,还需要研发出更多的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
纵观同类城市,高等院所的科研赋能成就了西安、合肥、长春等城市的主打特色产业,青岛集聚了大量的海洋院所,产业赋能之路需要加快。
—END—

信息来源:《财经》杂志 原标题:角逐海洋中心城市,青烟威联合胜算几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