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谈何容易,百货业只有冬天

灵兽按

百货业并没有迎来它的春天,但好在,也没谁能知道百货业的底部在哪里。

作者/十里 灵兽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801篇原创文章

本就处于“下行状态”的百货业尚未迎来“春天”就已被按下暂停键。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百货业在“春节黄金周”损失惨重。除夕开始,全国购物中心和百货业开始陆续暂停营业,以应对疫情及疫情造成的无客流局面,如今,随着疫情的缓解,百货业在营业时间上逐渐步入正轨。

近期,《灵兽》走访了银泰百货、王府井百货以及新世界百货等商场,发现商场已照常营业,但较为冷清,除超市外,其他商铺和柜台鲜有顾客,有的品牌商铺则宣告暂停营业,有的已经过了计划开业时间,而正常运营的商铺不少正处于打折、促销中。

也许走访的“感触”是片面的,但百货商场作为“地产界的二道贩子”,在租金收入和支出两边承压,已是这些年压倒百货业的关键。

现金流不足,成本支出大,收支不成正比等现状,让全球的百货业雪上加霜、负重前行,而百货业自身究竟还有多少价值?又该被重新审视。

1

疫情下的百货类商铺 

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百货商场的复工率达到了95.8%,比2月底提升了35个百分点,销售额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0%左右。

看似一切都在恢复正常,但在线下“感受”一圈,甚是触目惊心,各百货商场实际难掩客流量下滑、业绩遭受重创的局面。

“3月初开业到现在,经营压力一直很大,营业额下降了80%,”北京某百货商场的商户告诉《灵兽》。

一位百货店的运营人员称,恢复营业后,客流还是下降70%左右,而平均销售额下降超过80%,现有的客流依旧主要来自超市、药店等保供民生类门店。

同在一个屋檐下,命运却截然不同。

负一层的超市业态门庭若市,消费者抢完蔬菜抢米面,人流涌动,而楼上的百货类店铺却无人问津,餐饮更是直接闭店,只供外卖订单,着实应了网上的段子:守店还不如守寡,守寡还有人来撩,守店根本就没有人。

而在走访中,不少商铺老板也向《灵兽》透露,疫情缓解后,消费者也需要心理恢复期,而北京地区的商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人气,不知是否能撑过来,很多商户不愿意开门营业。

据《中百协疫情调查报告》显示,春节期间,百货企业平均销售额不及去年同期的15%,况且多来自于超市业态的贡献。

影响百货业销售断崖式下跌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品类影响,百货作为非生活必须品,疫情期间消费减少,日用百货、珠宝、服装等品类的销售大幅下降;

二是,客流和闭店的影响。这一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更能说明。

据国际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

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亿元,下降17.6%。

1-2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6.4%和7.5%,穿类商品下降18.1%。

春节本是黄金期,百货业正试图抓住这根稻草撑起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但无奈碰到疫情,不得不直接按下暂停键。但其暂停的还有背后的餐饮、零售、影视等产业从业者。

2

减免租金相当于“走过场”

疫情爆发后,几乎全国的百货都缩减营业时间,甚至关了门,部分商场对商铺提出了减免租金,以分担商铺的成本压力。

据悉,全国有600余家商场对品牌商铺的租金实行减免政策。万达集团直接免除1月24日-2月29日的全部租金及物业费,大悦城控股则对旗下13个商业项目商户酌情减免部分租金,等等。

而北京市政府也发布相关措施,在降成本方面,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对中小微租户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的租金。

但《灵兽》通过走访多家商场的商铺,不少老板表示,减免政策对很多我们商铺没用,因为与商场的合作方式为扣点,0开单相当于0扣点,减免再多都没关系。

并且称,减免的政策针对交固定租金的商铺,并且商场的管理费用没有任何减免,一样要缴纳,而对于抽成合作的商户,没有减免房租的扶持,一个月要亏损十几万。

因此,不少商铺不堪重负,提出撤退,百货业预计将迎来“闭店潮”。

北京某百货业的运营经理告诉《灵兽》,目前掉铺现象很严重,第一季度业绩受到极大影响,而招商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百货业的压力也很大。

更为重要的是,百货业并非“地主”,国内百货业的经营场所多是租赁而来,疫情不仅影响百货业的客流、为商户减免租金,同样承受者巨大的租金压力,甚至是运营成本。

物业支出、员工薪酬、水电费、财务费用与其他相关费用,是百货商场的主要费用,其中,前三项一般占总费用的70%左右。

在疫情期间,大部分百货商场没有销售收入,但却照常支付员工工资和租赁费用等,可见,百货业因疫情的亏损程度之大。一位百货店的工作人透露,商场的运营成本一月达到百万元,长期下去,将无力偿还各项贷款,尽管逐渐恢复营业,但销售产生的营业利润根本无法弥补全部成本费用。

再放眼国际,全球的百货业都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之下。

全球最大的百货商店梅西百货在美国的所有门店都已关闭,并且未决定何时重新开业,给公司销售造成了巨大冲击,不得临时解雇约13万员工。

不仅美国零售业深受影响,目前疫情仍然较为严重的欧洲地区零售业同样陷入困境。

据外媒报道,老佛爷商场、巴黎春天百货等每年的营业额均超过10亿欧元,即便只关闭一个月也意味着巨额损失。

而英国著名百货连锁公司德本汉姆(Debenhams)已申请行政托管,正面临破产,该百货集团有242年历史,在英国有142家连锁店,公司破产将影响约22000名员工。

日本百货业情况同样糟糕,大丸松坂屋百货销售额下跌21.8%,高岛屋下跌11.7%,三越伊势丹百货下跌15.3%,旗下拥有阪急阪神百货的H2O控股销售额下跌14.3%,西武百货下跌6.5%。

全球的百货业陷入停摆中,现金流不足,成本支出大,收支不成正比的现状,负重前行,这也将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生意,并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3

百货业还有春天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早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百货业已身处困境。

从2012年开始,中国百货业客流量开始出现负增长。第二年,正式迎来关店潮,成为整个零售行业闭店的重灾区,而2016年,全国七成以上的百货店都出现营收下滑,利润大幅下跌的现状。

正当业内讨论“百货业,究竟还有没有未来”时,阿里收购银泰百货,可谓给了一个答案,2019年,万达37家百货也被苏宁收于麾下。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以“百货”命名的企业注册量为6万余家,比2019年同期降低了54%,2019年1-2月是百货企业注销、吊销量同期最高的,达到17809家,是2020年同期的6倍。

很难直接说导致百货业“坠落”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电商持续凶猛,阿里、京东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百货店售卖的产品早已能直接在网上购买,况且价格还要更低。

也许是,近年来经济疲软,尽管对消费升级还是降级争论不休,但消费总体放缓是不争的事实,就算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每年都实现接近双位数的增长,也与实体百货业的关系不大,而是靠连锁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电商等撑起。

再者,互联网巨头开启的新零售之战,让百货业在实体零售行业遭受重压。

据《2019年上半年零售业上市公司营收榜》显示,前三名长期被电商巨头,京东、阿里和苏宁占据,百联股份、重庆百货、王府井百货在2019年正式跌出前10的榜单。

纵观各大百货零售企业的营收和利润,不少都处于负增长中,即便有些实现增长,背后的动因来自服饰等百货业务之外,通过发展食品等高频业务,来带动营收、客流,及整体增长。

百货业的长期表现低迷,一边深陷“二房东”的租金压力中,另一边,不少百货商场沦为电商“试衣间”。更重要的是,百货业想要“变革”却无从下手,根本没有数字化的经营能力,纷纷傍身互联网巨头的路径转型,以实现新零售布局。

百货业的自身价值一再被打压。

业内人士预测,近期疫情如果能够得到控制,预计商户的经营在二季度会陆续恢复,经营恢复期预计需要半年时间——但这个预计,在《灵兽》看来,未免太乐观了一点。

接下来,百货业的日子将更难熬。

疫情结束后的短期内,实体零售面临客流大幅下滑已成既定事实,而年度销售和收益、开店和拓展也会受到影响。

被电商和购物中心等实体业态打压的百货业,似乎一直都没有迎来过真正属于它的春天,但好在,也没谁能知道它的底部在哪里。(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寻求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