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制法之--炮制减毒
我们使用的中药原料即中药材绝大多数是大自然的馈赠,这些药材大多生活在土壤中、森林里、河湖、山里,即使经过不断的中药材也是生长在土壤里,既然是生长在自然环境的药材,为了其自身的生存,有的中药材就会在生长过程中带有一定的毒性,这部分毒性对药材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人是绝对不可以使用的。这些有毒的药材要让它发挥药效,就要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以降低它的毒性,以为我们治病服务,这个工艺就是中药材的炮制。
资料显示,近些年中药饮片国内外需求量不断增大,其中有毒中药附子年销售量达4500吨,半夏年销售量达5500-6000吨。有文献记载的有毒中药(含植物、矿物、动物类)约有500多种,从“七五”开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推动和支持下,至今已进行了113个饮片品种的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但涉及到的毒性中药品种只有17种。
炮制可以通过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改变有毒的化学成分来降低药物毒性。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的处方药,也是以中成药为代表的中药健康产品的原料药,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而成。中药炮制直接关系中药的临床疗效,是联系中医和中药的关键环节。
目前研究结果多表明炮制能够减毒,但多数药物炮制减毒的机理不清,只有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等炮制减毒机理基本清楚,如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中药,含有有毒成分乌头碱,经水漂或蒸煮热处理后,乌头碱水解或分解为低毒和无毒的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半夏炮制过程中草酸钙针晶和毒性蛋白被破坏,毒性降低。
中药的毒性主要指中药的作用损害人体功能或器官组织的性能,就中医而言,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使用不当会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严重者会造成死亡。为了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可以选择的最适宜的方法即为炮制,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炒法、加辅料炒法、复制法、煅法、制霜法、煮法、净制法、水飞法等。
净制去毒:是指将重要原材料中存在一定毒性的部位利用人工的方式去除,这是中药炮制中最简单的去毒方式,只要掌握了重要原材料的毒性部位就可以了,一般适用于较为常见且用量较大的中药材。净制去毒按照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种,一种是“去心以减毒”,也就是说有些中药材原材料只取其表皮使用就足矣了,其中典型的中药材原材料是莲子。一种是“去芦以减毒”,芦是指中药材原材料的顶尖位置,其中最常见的中药材为甘草,甘草在入药之前必须去其头尾的尖端才能去除其副作用。第三种是“去头尾、足翅以去毒”,这种方法多针对以动植物为主的中药原材料,主要是将动植物自身与其他毒性部位彻底分离,在爬行动物中较为常见,以各种原本具有剧毒的蛇类原材料居多。
水处理去毒:水处理去毒法中所去的“毒”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药材毒性,而是由于干燥的中药材自身药性太强,如果直接入药,过猛的药效反倒会引起患者不适,所以必须让药材吸水、软化,缓和药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天南星。
加热去毒:加热去毒主要是利用高温破坏或者分解药物的有毒成分,这种方法在中药炮制去毒过程中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手法,不仅需要药师掌握药材原材料的毒性,还必须对加热过程中的火候准确把握,经过这样处理的药材才能最终入药。主要的方法:
清炒法:是将原材料利用清炒的方式减弱其毒性。加辅料炒,有些药物由于体积特性或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炒制的过程中增加辅料以达到去毒的效果,斑蝥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药材。目前都以斑蝥加米热炒的方式为斑蝥去毒。烘培法,有些中药材不适合短时间高温去毒,需要较长时间的烘培逐步将毒性去除,最常见的是蜈蚣,蜈蚣的腥臭味和毒性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烘培才能去毒。
加辅料复制减毒:毒性较强的中药材原材料在炮制过程中如果适当加入一些与其毒性相中和的材料,可以有效解毒或减毒,这其中有的是物理反应,就是通过辅料将毒性依附,保留其药用价值,彻底分离其毒性。
压榨去毒:有些中药材虽然药效很好,其所含的脂肪油太高,脂肪油对人体的伤害较为严重,因此采用压榨去油取霜的方法进行去毒。古代就有吸食过量巴豆脂肪油致人死亡的病例,现代也从了巴豆油脂肪中提取出致癌物质的记载;为了用药安全,巴豆都是在加热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之后才正式入药。
水火共制减毒:是指将药材原材料在特定容器内,先用水处理法将毒性稀释之后再进行加热处理,这样做是因为有些中药材利用单一的水处理或者加热处理并不能完全去毒,将水、火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直接将其毒性利用经过高温加热的水直接分解掉。
提净法:要是针对以矿物质为原材料的中药材,某些矿物质虽然有一定的药效,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杂质和毒性物质较多,为了保留这种药性且去除毒性,可以经过水溶解、过滤之后进行去杂质提净,最后让药物进行重新结晶,这样就可以在进一步提纯的过程中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