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参议长蒋继伊(2)青出于蓝更胜蓝

王文胜原创

蒋任衡对自己未能取得更高功名而引为平生大憾,他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儿辈们的身上。光绪八年(1882)旧历二月初九巳时他的长子、本文的主人公蒋继伊降生在内建乡青龙山的老宅里。

按照农村的规矩,孩子生下来之后,大人都会拿着他的八字去给算命先生算一算,希望了解他一生的福祸喜悲,避祸趋祥。县城里的算命先生见多了来求签问字的人,一开始并不把蒋任衡放在眼里,但是到他拿着蒋继伊的八字,微闭双眼,掐指一算后,忽然来了精神,两眼发光地拉着他的手说:“这孩子不简单啊!”蒋任衡心里大喜,连忙问:“怎么说?”算命先生振振有词地说:“壬午年癸卯月,丙子日,癸巳时,日主丙火,生在寅月,透干通根,一路水火相济,恰是双龙戏珠的格局,将来一定大富大贵。而且他奔马禄星入命,定是少年得志。好男儿志在四方,多半要在外发展,才能大展宏图。只是命中官鬼混杂,将来命局中恐将不免多波折,命带驿马,劳碌奔波必将不免,命中多水火,可能要多经历水旱灾害的磨难。”蒋任衡听说儿子命带富贵,自然十分髙兴,从此对这个儿子也就多了一分厚爱与关切。

蒋继伊少年的时候并不显得十分的聪慧,在天资这一点上,倒反比他的两个弟弟蒋继尹和蒋继尧要逊色一些。他的二弟蒋继尧,名作泳,自小就过继给了青龙山的永铨叔父。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的相国,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理政安民50余载,因此孟子说:“伊尹,圣之任者也。”在历史上,伊尹居元圣的地位,与孔子的至圣是并驾齐驱的。蒋任衡的第三子继尹,名作诫,清光绪十五年(1889)出生于青龙山,自幼聪颖过人,五岁能诗,闻名乡里。光绪二十八年(1902),继尹以13岁虚岁参加院试,文题为《戒之在色》,继尹年虽幼,但却能超水平发挥,撰出:“拔山盖世之雄,因之丧身亡国;锦心绣口之士,因之身败名裂。”广西学台汪贻书是一位老翰林,见一位13龄孩童竟能作出如此老辣的文章,平时一向不服人的他,这时也深为继尹的文笔所折服,点继尹为榜首(秀才第一)。文章因之被传诵一时,成为土林佳话。

蒋继伊比蒋继尹大7岁,但蒋继伊小时候显得木讷,让人看起来不是那么早慧。其实这一切都是缘于他父亲蒋任衡管教太严,抹杀了儿童好玩的天性。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很溺爱他,他也很顽皮,不听教诲。可是他父亲认为溺爱多败儿,因而管教就异常的严厉。有一次他和小伙伴偷邻居家桃子吃,他父亲很生气,狠狠痛打了他一顿。邻居劝说:“就是一个小孩子,何必管得太严?”蒋任衡说:“古人说,勿以善小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说,还有一个孩子,就是只有半个孩子,该教训还得要教训。”蒋任衡信奉的是棍子下面出好人。

笔者在蒋继伊老家采访时,当地至今依然在传说蒋继伊读“饭浆书”的故事。当地的老人说,蒋任衡对长子期望太高,蒋继伊两三岁时,蒋任衡就开始教他《三字经》、《增广贤文》,年纪稍长,就要他背四书五经,并经常抽查他的课业,如果有背不出来的,教鞭随之而来,外人都觉得有点过分。更有甚者,在蒋继伊读书时,他父亲要求下人用糨糊和草纸把继伊的左手粘贴在课桌上,必须要把所学的功课能够全部熟背并经查验后,方可揭下纸张,稍事休息。如若不然,连尿急了上厕所都不行。所以,蒋继伊从小就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蒋继伊在他父亲近于严苛的管教下,可以说从小就饱读诗书,打下了非常扎实的旧学功底。但是蒋任衡知道自己给孩子教启蒙是绰绰有余,而一些更精深知识的传授,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光绪十八年(1892),年仅11岁的蒋继伊参加童子试,就被广西提学使录进了官办的学堂,在这里他有幸得到了全州名儒廖藻的悉心教导。

当时全州的饱学之士,以赵炳麟、唐尚光、廖藻三人学名最著。赵炳麟是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乡试的举人,廖藻中辛卯科乡试副榜,唐尚光中癸巳恩科举人。蒋任衡与他们同在邑庠中多年自然和他们极为熟悉。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自强”的主张,大力兴办实业和学校,以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1888年,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由山西巡抚擢升两广总督。他奏请光绪帝恩准创建广雅书院。广雅书院,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诸多书院中最具影响的一个,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书院之一。廖藻在广雅书院苦学三年,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髓有很深的理解。蒋继伊能拜在他的门下也是一种幸运。

蒋继伊在州学学习期间,州学里发生了一件轰动桂林府的事光绪十九年,全州知州柳篯在任,他本是不学无术之人,靠贿赂上司得以到全州做官。所以上任伊始,他就想着如何把投出去的钱尽快搞回来。他手下一班师爷衙役,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因此全州六乡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全州的一班读书人受六乡百姓的委托,联名具文向桂林府和巡抚衙门控告。但当时广西巡抚张联桂、两广总督李翰章对此事不但不予查办,反将带头告官的几名秀才革除了功名。

一时之间,全邑士子群情激愤,但也无可奈何。一日清晨,在州府衙门的照墙上,出现一幅墨汁未干的对联,引得满城的百姓围观,一时大快人心。那副对联写道:“木牛何地寻来,不与六乡合卯;竹马何时牵去,免教百姓捐钱。”

这幅对联将柳篯的姓名斩头截足,绘声绘色地刻画出了一副贪官的嘴脸。待到差役报知柳篯,柳篯派人撕下对联时,这幅对联早已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邑六乡。柳篯知道这副对联肯定是州城之内的读书人所为,他派兵对州学堂好好地清查了一番,可是一无所获。因柳篯在全州的名声实在是太坏了,张联桂、李翰章不得不上报朝廷,把他调走以平民愤。

民间传说,柳篯离开全州城这一天,因他平日里得罪的人多,没有几个人愿意去送他,他端坐在轿,内心里十分的郁闷。快行进到湘山寺时,忽然听得外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分热闹。一位衙役匆忙来报:“恭喜大老爷,门外来了一伙人,给您送褒奖牌匾来了!”柳篯闻听大喜:“快快,有请!”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伙人抬来一块八尺大牌匾,牌匾上盖着红绸布。为首一位秀才打扮的人掀开红绸布,露出四个金光闪闪的鎏金大字:“天高三尺”。为首一秀才向柳篯颔首作揖道:“青天大老爷,这是俺全州民众的片心意,务请笑纳!”柳篯本来不学无术,他望着牌匾上的四个大字,不解地问:“天高三尺,这是什么意思?”秀才回话说:“就是说大老爷您为民请命,造福乡里,县民们爱戴您,说您是位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听了秀才的答话,柳篯喜不自胜,忙命人收下牌匾。

柳篯异地为官,他对这块牌匾十分欣赏,就把大堂之上原有那块“明镜高悬”的牌匾取下来,换上这块“天高三尺”的牌匾。一天,柳篯的上司来检查工作,一进大堂就看到了“天高三尺”那块牌匾。这个上司是一位两榜进士、翰林学士,很会识文断字。他说:“混帐东西,怎么把这么一块牌匾挂在大堂之上?”柳篯一脸的迷茫说:“这是百姓们送的。怎么,不好吗?”这位老上司气得白胡子乱抖:“这是他们在骂你呢!”柳篯忙问:“怎么会是骂我呢?”这位老翰林气愤地说:“是骂你刮地皮刮得太狠了,以致于让天增高了三尺!"

蒋继伊在廖藻的悉心教导之下,进步很快。廖藻时常鼓励他要多关心国家大事,要“读经世书,练干济才”。受老师维新思想的影响,蒋继伊在这一时期除了系统地学习了四书五经、《大学衍义》《资治通鉴纲目》、《历代名臣奏议》等课目,以及八股范文、应试诗等以应付科举考试,同时还大量阅读了当时的进步书籍,如《天演论》、《海国图志》等,他的眼界得到很大拓展。他做的策论文章极得廖藻的嘉许,1903年蒋继伊乡试高中举人时,作为老师的廖藻写诗祝贺说:“共道君家有三径,谬传衣钵我深惭;桂宫两度探香手,青出于蓝更胜蓝。”因为廖藻最高功名只取得副榜举人(有说曾中举人,但县志没有记载),而蒋继伊却先后两次参加乡试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文章选自蒋钦挥主编;宾恩信,王文胜,王清荣副主编,《全州民国人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本文经作者王文胜先生授权刊发,作者为现任桂林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未经作者允许,拒绝转载。

蓝天立当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

桂林发布一批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丢人!桂林一青年以自残方式逃避拒服兵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