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3
目录
1 吐血门
1.1 阳症吐血
1.2 大怒吐血
1.3 吐血
1.4 吐白血
1.5 血不归经
1.6 附:三黑神曲奇散
吐血门阳症吐血
人有感暑伤气,忽然吐血盈盆,人以为阴虚也,不知阴虚吐血与阳虚不同, 阴虚吐血,人安静无躁动,阳虚必大热作渴,欲饮冷水,舌必有刺, 阴虚口不渴而舌胎滑也,法当清胃火,不必止血也, 方用
人参 当归 香薷 石膏( 各叁钱) 荆芥( 壹钱) 青蒿( 伍钱)
水煎服。
此方乃阳症吐血之神曲剂也,方中虽有解暑之品, 然补正多于解暑,去香薷一味,实可同治,但此方祇可用一二剂, 即改六味地黄汤。
大怒吐血
其吐也,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死在顷刻,以止血治之, 则气闷不安,以补血治之,则胸满不受,有变症蜂起而死者,不可不治之得法也,
方用解血平气汤。
白芍 当归( 各贰两) 炒荆芥 黑栀( 各叁钱) 红花( 贰钱) 柴胡( 捌分) 甘草( 壹钱)
水煎服。
一剂而气平舒,二剂而血止息, 三剂而病大愈。
此症盖怒伤肝,不能平其气,以致吐血,若不先舒其气,而遽止血, 则愈激动肝火之气,必气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用白芍平肝又舒气, 荆芥、柴胡引血归经,当归、红花,生新去旧,安有不愈者哉。
吐血
此症人非以为火盛,即以为阴亏,用凉药以泻火,乃火愈退而血愈多, 用滋阴之味,止血之品,仍不效,谁知是血不归经乎,治法当用补气之药, 而佐以引血归经之味,不止血而血自止矣,方用
人参( 伍钱) 当归( 壹两) 丹皮炒,黑芥穗( 各叁钱)
水煎服,一剂而止。
此方妙在不专补血,而反去补气以补血,尤妙在不去止血,而去行血以止血, 盖血逢寒则凝,逢散则归经,救死于呼吸之际,大有神曲功。
[大凡吐血, 多系不归经之血,因何腑何藏而发,腑藏之血,吐则立死,此自然之理也, 火盛阴亏两层,世间误杀,奚止千百,寒凉滋陰之葯,輕則凝結而成病根, 重則經阻而成乾血,此論此方,發菩提心,作當頭棒喝也。]
吐白血
血未有不红者,何以名白血,不知久病之人,吐痰皆白沫,乃白血也, 白沫何以名白血,以其状似蟹涎,无败痰存其中,实血而非痰也,若将所吐白沫, 露于星光之下,一夜必变红矣,此沫出于肾,而肾火沸腾于咽喉,不得不吐者也, 虽是白沫,而实肾中之精,岂特血而已哉,茍不速治,则白沫变为绿痰, 无可如何矣,方用
熟地 麦冬 ( 各壹两) 山药 山萸 茯苓( 各伍钱) 丹皮 泽泻( 各贰钱) 五味子( 壹钱)
水煎,日日服之。
血不归经
凡人血不归经,或上或下,或四肢毛窍,各处出血,循行经络,外行于皮毛, 中行于脏腑,内行于筋骨,上行于头目两手,下行于二便,一剂周身无非血路, 一不归经,斯各处妄行,有孔则钻,有洞则泄,甚则呕吐,或见于皮毛, 或出于齿缝,或渗于脐腹,或露于二便,皆宜顺其性以引之归经, 方用
熟地 生地( 各五钱) 当归 白芍 麦冬( 各叁钱) 荆芥 川芎 甘草 茜草根( 各一钱)
水煎服。
此方即四物汤加减, 妙在用茜草引血归经。
附:三黑神曲奇散
丹皮( 炒黑七分) 黑栀( 五分) 真蒲黄( 炒黑一钱二分) 川芎( 酒洗) 贝母( 各一钱) 生地( 酒洗)
水二樽,童便藕汁各半樽, 煎服。
此方治吐血神效无比,二剂止。 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 最能补肾滋肝,木得其养,则血有可藏之经,而不外泄,血证最宜服之。
目录
1 呕吐门
1.1 脾胃症辨
1.2 反胃大吐
1.3 寒邪犯肾大吐
1.4 呕吐
1.5 火吐
1.6 寒吐
1.7 胃吐
1.8 反胃
1.9 胃寒
1.10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呕吐门脾胃症辨
人有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补脾,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 盖肾火能生脾土也,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 当补心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世人一见不饮食,动曰脾胃虚也,殊不知胃之虚寒, 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不可不辨也。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谁知是肾水之亏乎, 盖脾胃必借肾水而滋润,肾水一亏,则脾胃之火,沸腾而上, 以致目红肿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时躁时静,时欲饮水,及水到又不欲饮, 即强之饮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黄汤加桂附,水煎服。
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极热,然后用附子壹个煎汤, 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少顷即不吐矣,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 即安然也,或逍遥散加黄连,亦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投之,而成噎嗝矣,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元参( 各壹两) 当归( 伍钱)五味子( 貳錢) 牛膝 白芥子( 各叁錢)
水煎服,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乾而細, 飲食入胃,難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寒邪犯肾大吐
寒入肾宫,将脾胃之水,挟之尽出,手足厥逆,小腹痛不可忍, 以热物熨之少快,否则寒冷难支,人多以为胃病,其实肾病也, 方用
附子( 壹个) 白朮( 肆两) 肉桂( 壹钱) 干姜( 叁钱) 人参( 参两)
水煎服。 此药下喉,便觉吐定,煎渣再服,安然如故。
呕吐
世人皆以呕吐为胃虚,谁知由于肾虚乎,故治吐不效,为窥见病之根也, 方用
人参 芡实( 各叁钱) 白朮 薏仁( 各伍钱) 砂仁( 伍粒) 吴萸( 伍分)
水煎服。
火吐
此症若降火,则火由脾而入于大肠,必变为便血之症,法宜清火止吐, 方用
茯苓( 壹两) 人参( 贰钱) 砂仁( 伍粒) 黄连( 叁钱)
水煎服。
寒吐
此症若降寒,则又引入肾而流于膀胱,必变为遗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 方用
白朮( 贰两) 人参( 伍钱) 附子 干姜( 各壹钱) 丁香( 伍分)
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补脾之品,则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 势不能不从脐出也。
胃吐
此症由于脾虚,脾气不得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补脾则胃安, 方用
人参 茯苓( 各叁钱) 白朮( 伍钱) 甘草 肉桂 神曲 半夏( 各壹钱) 砂仁( 参粒)
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补脾者何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 由于关中之溃乱,欲使关外之安静,必先使关中之安宁, 况方中砂仁半夏神曲 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者乎,此脾胃两补之法也。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肾水虚不能润喉,故喉燥而即出也,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茯苓 麦冬( 各伍钱) 山药( 壹两) 泽泻 丹皮( 各叁钱) 五味子( 贰钱)
水煎服。
此症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肾火虚不能温脾,故脾寒而反出也,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壹两) 山药( 陆钱) 泽泻( 贰钱) 茯苓 丹皮 附子 肉桂( 各叁钱)
水煎服。
[此即八味地黄, 也可用生地桂枝]
胃寒
心肾兼补,治脾胃两虚者固效,若单胃之虚寒,自宜独治心之为妙, 方用
人参 远志( 各壹两) 白朮 茯苓 莲子 白芍( 各参两) 菖蒲 良姜 枣仁( 各伍钱) 半夏 附子 白芥子( 各叁钱) 山药( 肆钱)
蜜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此症由于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止, 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也,人以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药而不效者何也, 盖胃为肾之关,而脾为肾之海,胃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心包寒甚, 何以生胃土而消谷食,脾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冷,何以化饮食而生精华, 故补脾胃,莫急于补肾也。 方用
熟地 茯苓 人参( 各参两) 山萸( 贰两) 山药( 肆两) 附子 肉桂 五味子( 各壹两) 吴萸( 伍钱)
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
目录
1 臌证门
1.1 水臌
1.2 气臌
1.3 虫臌
1.4 血臌
臌证门水臌
此症满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从膀胱出, 则为死症矣,方用决流汤。
黑丑 甘草( 各贰钱) 肉桂( 参分) 车前( 壹两)
水煎服。
一剂水流斗余,二剂全愈, 断勿与三剂也,与三剂反杀之矣,盖二丑甘遂,最善利水,又加肉桂车前子, 引火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气,不使牛遂之过猛也,二剂之后,须改五苓散, 调理二剂,再用六君子汤补脾可也,忌食盐, 犯之则不救矣。
[诸臌症最忌宽中市医多用五皮饮描头画角百无一效]
气臌
此症气虚作肿,似水而实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从脚面上肿起, 后渐肿至身上,于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即谓之气臌,宜于健脾行气之中, 加引水之品,若以治水臌治之,是速之死也, 方用
白朮 茯苓 薏仁( 各壹两) 甘草 肉桂( 各壹分) 枳壳( 伍分) 人参 神曲 车前子 萝卜子( 各壹钱) 山药( 伍钱)
水煎服。
初服若觉有碍,久之自有大功,三十剂而愈矣,亦忌食盐秋石。
虫臌
此症小腹痛,四肢浮肿而未甚,面色红而有白点,如虫食之状, 是之谓虫臌,方用消虫神奇丹。
当归 鳖甲 地栗粉( 各壹两) 雷丸 神曲 茯苓 白矾( 各叁钱) 车前子( 伍钱)
水煎服。 一剂下虫无数,二剂虫尽臌消,不必三剂, 但病好必用六君子汤,去甘草调理。
血臌
此症或因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结血不行,或风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 致成血臌,饮食入胃不变精血,反去助邪,久则胀,胀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
而症非水,徒伤元气,以治气法治之,而又非气,徒增饱满, 方用逐瘀汤。
水蛭( 此物最难死火烧经年,入水犹生, 必须炒黄为末方妥) 雷丸 红花 枳壳 白芍 牛膝( 各叁钱) 当归( 贰两) 桃仁( 肆拾两)
水煎服。
一剂血尽而愈,切勿与二剂, 当改四物汤调理,于补血内加白朮茯苓人参,补元气而利水,自然全愈, 否则恐成干枯之症,辨血臌惟腹账如臌,而四肢手足並無臌意也。
目录
1 水证门
1.1 水肿
1.2 呃逆
1.3 水结膀胱
水证门水肿
此症土不能克水也,方用
牵牛 甘遂( 各叁钱)
水煎服。
此症治法虽多,独此方奇妙,其次鸡屎醴亦效, 鸡屎醴治血臌尤效。
呃逆
此症乃水气凌心包也,心包为水气所凌,呃逆不止,号召五脏之气, 救水气之犯心也,治法当利湿分水,方用
茯神 薏仁( 各壹两) 苍朮 白朮 人参( 各叁钱) 芡实 丁香( 各伍钱) 法制半夏陈皮( 各壹钱) 吴萸( 三分)
水煎服,二剂愈。
水结膀胱
此症目突口张,足肿气喘,人以为不治之症,不知膀胱与肾,相为表里, 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特通其肾气而膀胱自通矣, 方用通肾消水汤。
熟地 山药 薏仁( 各壹两) 山萸( 壹钱伍分) 茯神( 伍钱) 肉桂 牛膝( 各壹钱) 车前子( 叁钱)
水煎服。
目录
1 湿证门
1.1 黄症
1.2 瘅症
1.3 伤湿
1.4 脚气
湿证门黄症
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 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 方用
白朮 茯苓 薏仁( 各壹两) 茵陈 黑栀( 各叁钱) 陈皮( 伍分)
水煎服。
此方治内感之湿,不治外感之湿, 若欲多服去栀子。
瘅症
此症虽因风寒湿而来,亦因元气之虚,邪治得趁虚而入,倘攻邪而不补正, 则难愈矣,今于补正之中,佐以去风寒湿之品,而瘅如失矣, 方用
白朮( 伍钱) 人参( 叁钱) 茯苓( 壹两) 柴胡 附子 半夏( 各壹钱) 陈皮( 伍分)
水煎服。
[ 经云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此条原本瘅字,当是痹字之误]
伤湿
此症恶湿,身重足肿,小便短赤,方用
泽泻 猪苓( 各叁钱) 肉桂( 伍分) 茯苓 白朮( 各伍钱) 柴胡 半夏 车前子( 各壹钱)
水煎服,一剂愈。
脚气
今人以五苓散去湿,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气,而湿未必尽去也, 必须提气而水乃散也,方用
黄耆( 壹两) 人参 白朮( 各叁钱) 防风 肉桂 柴胡( 各壹钱) 薏仁 芡实 白芍( 各伍钱) 半夏( 贰钱) 陈皮( 伍分)
水煎服。
此方去湿之圣药,防风用于黄耆之中, 已足提气而去湿,又助之柴胡舒气,则气自升腾,气升则水散,白朮茯苓薏仁芡实, 俱是去湿之品,有不神效者乎。
目录
1 泄泻门
1.1 泻甚
1.2 水泻
1.3 火泻
1.4 水泻
1.5 泄泻吞酸
泄泻门泻甚
一日五六十回,倾肠而出,完谷不化,粪门肿痛,如火之热,茍无以救之, 必致立亡,方用截泻汤。
薏仁 白芍( 各贰钱) 山药 车前子( 各壹两) 黄连 茯苓( 各伍钱) 泽泻 甘草( 各贰钱) 肉桂( 参分) 人参( 叁钱)
水煎服。
水泻
方用
白朮( 壹两) 车前子( 伍钱)
水煎服。
此方补肾健脾,利水去湿,治泻神效。
[ 泄泻之症, 皆由于膀胱不能化气,胃中所纳水谷不得分消,直由大肠而出故以利小便为主, 与伤寒下利自利,大相悬殊,须察之。 ]
火泻
完谷不化,饮食下喉即出,日夜数十次,甚至百次,人皆知为热也, 然而热之生也何故,生于肾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关门,不守于上下, 所以直进而直出也,论其势之急迫,似乎宜治其标,然治其标而不能使火之骤降, 必须急补肾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后不致上腾也, 方用
熟地 白芍( 各参两) 山萸 茯苓 甘草 车前子( 各壹两) 肉桂( 参分)
水煎服。
此乃补肾之药,非止泻之品,然而止泻之妙, 捷如鼓矣,世人安知此也。
水泻
此乃纯是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无止法,岂泻水亦无止法乎,故人患水泻者, 急宜止遏,方用
白朮( 伍钱) 茯苓( 叁钱) 吴萸( 五分) 车前子 五味子( 各壹钱)
水煎服。
泄泻吞酸
泄泻,寒也,吞酸,火也,似乎寒热殊而治法异矣,不知吞酸虽热, 由于肝气之郁结,泄泻虽寒,由于肝木之克脾,茍用一方以治水郁, 又一方以培脾土,土必大崩,木必大雕矣,不若一方而两治之为愈也, 方用
白芍( 伍钱) 柴胡 车前子( 各壹钱) 茯苓( 叁钱) 神曲 陈皮 甘草( 各伍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芍以舒肝木之郁, 木郁一舒,上不克胃,下不克脾,又有茯苓车前,以分消水湿之气, 则水尽从小便出,而何有余水以吞酸,刺汁以泄泻哉。
目录
1 痢疾门
1.1 火邪内伤辨
1.2 痢疾
1.3 血痢
1.4 寒痢
痢疾门火邪内伤辨
火邪之血,色必鲜红,脉必洪缓,口必渴而饮冷水,小便必涩而赤浊, 内伤之血色不鲜而紫暗,或微红淡白,脉必细而迟,或浮濇而空,口不渴, 即渴而喜饮热汤,小便不赤不涩,即赤而不热不浊, 此诀也。
[ 痢疾以调达气血为主,痢门以芍药汤为总方,芍药汤偏于凉, 用之每不得效此诸方虽归芍木香,却分症而用芩连,不用大黄,可云尽善尽美。 ]
痢疾
此症感湿热而成,红白相见,如脓如血,至危至急者也,茍用凉药止血, 热药攻邪,俱非善治之法,方用
白芍 当归( 各贰两) 枳壳 槟榔( 各贰钱) 滑石( 叁钱) 广木香 来服子 甘草( 各壹钱)
水煎服,一二剂收功。
此方妙在用归芍至二两之多,则肝血有余, 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肠有传送之功,加之枳壳槟榔,俱逐秽去积之品, 尤能于补中用,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调达于迟速之间,不疾不徐,使瘀滞尽下也, 其余些小痢疾,减半用之,无不奏功,此方不论红白痢疾,痛与不痛, 服之皆神效,又方
当归( 壹两) 黄芩( 柒分酒洗) 蒼朮 厚樸 大復皮 陳皮( 各壹錢)
水二碗,煎一碗,頓服。
血痢
凡血痢腹痛者,火也,方用
归尾 白芍( 各壹两) 黄连( 叁钱) 枳壳 木香 来服子( 各贰钱)
水煎服。
寒痢
凡痢腹不痛者,寒也,方用
白芍 当归( 各叁钱) 枳壳 槟榔 甘草 来服子( 各壹钱)
水煎服。
前方治壮实之人, 火邪挟湿者,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更有内伤劳倦,与中气虚寒之人, 脾不摄血而成血痢者,当用理中汤,加木香肉桂,或用补中益气汤加熟地炒干姜, 治之而始愈也。
目录
1 大小便门
1.1 大便不通
1.2 实症大便不通
1.3 虚症大便不通
1.4 小便不通
1.5 大小便不通
大小便门大便不通
此症人以为大肠燥也,谁知是肺气燥乎,盖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而肾经之水,仅足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涧哉, 方用
熟地 元参( 各参两) 升麻( 叁钱) 火麻仁( 壹钱) 牛乳( 壹碗)
水二碗,煎六分,将牛乳同调服之, 一二剂必大便矣。
此方不在润大肠而在补肾及清肺,夫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以润之, 从肺以清之,启其上窍,则下窍自然流动通利矣, 此下病上治之法也。
实症大便不通
方用
大黄( 伍钱) 归尾( 壹两) 升麻( 伍分) 蜂蜜( 半杯)
水煎服。
此方大黄泄利,当归以润之,仍以为君, 虽泄而不至十分猛烈,不致有亡险之弊,况有升麻以提之,则泄中有留, 又何必过虑哉。
[ 此方之妙在升麻,味能化板为灵,启其上窍则下窍自流, 每以笔管汲砚池水比之,指按管则得水,指启则水落砚上,浅而易明, 岳诊小便不通,以青龙汤之姜、细、味主之,亦此意也。 此方比大承气和平, 然阳明燥粪,非大承气不可,此方当归重用,温润而不猛也, 此方从八味地黄悟出。 ]
虚症大便不通
人有病后大便秘者,方用
熟地 元参 当归( 各壹两) 川芎( 伍钱) 桃仁( 拾粒) 红花 大黄( 各叁钱) 火麻仁( 壹钱) 蜂蜜( 半杯)
水煎服。
小便不通
膀胱之气化不行,即小便不通,似乎治膀胱也,然而治法全不在膀胱, 方用
人参 茯苓 莲子( 各叁钱) 白果( 贰钱) 甘草 肉桂 车前子 王不留行( 各壹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人参肉桂,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出,气化者何, 心包络之气也,既用参桂而气化行矣,尤妙在用白果,人多不识此意, 白果通任督之脉,走膀胱而引群药,况车前子王不留行,尽下泄之品, 服之而前阴有不利者乎。
又方
熟地( 壹两) 山药 丹皮 泽泻 肉桂 车前子( 各壹钱) 山萸( 肆钱)
水煎服。
此方不去通小便而专治肾水,肾中有水, 而膀胱之氣,自然行矣,蓋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也。
大小便不通
方用
头发烧灰研末,用三指一捻,入热水半碗, 饮之立通。
又方
蜜一茶杯,皮硝一两,黄酒一茶杯,大黄一钱,
煎一处,温服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