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北宋末代宰相临危受命,虽无力回天,但浩气长存

北宋末代宰相是谁?他就是宋徽宗政和五年的文状元,今四川眉山仁寿人——何㮚

眉山这个地方在当时还出了一个大文豪,就是风流才子——苏东坡。宋朝的时候,四川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英雄,这个以后慢慢道来。

何㮚(音立)是一个非常正直和有才学的人,虽然在第二次“汴京保卫战”中犯了一些昏,但他的报国热情和不屈气节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靖康之难死节后,他的浩然正气与世长存,至今,仁寿人民还在大力纪念和缅怀这位先烈。

何㮚本是一个文人,在金军第二次围攻汴梁期间才紧急上任,顶替下课的主和派宰相唐恪

何㮚接手的时候就是一个烂摊子了,当时金军已经将汴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勤王之兵又被唐恪在之前劝阻。这个时候,就算是张良、王猛在世也用处不大了,何况是何㮚一介文弱书生呢?在智谋已经没有多大施展空间的时候,就只有靠真刀真枪地肉搏了,这种情况如果换上李牧、郝昭之类的,或许还可以期待奇迹的出现。

但何㮚的上台,起码可以让北宋下定决心和金人一战,好过在那主战和主和之间徘徊。

在汴京的外城防守战中,北宋还真出了一个守城神将,就是北宋“四大将门”世家之一的姚家悍将——姚友仲

姚友仲指挥手中精锐在汴京城的四面城门来回策应,一次次地杀退了金军的一波波猛攻。而此时,汴京人民最怕的其实并不是金军的进攻,而是粮食问题。

汴京城的所有水路和陆路都被金军切断了,而一向靠汴河水运大量补给物资的汴京,一下子陷入了困死的恐慌之中。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何㮚和兵部尚书孙傅出了一个昏招。当然,主事的是孙傅,可作为宰相的何㮚也多少脱不了干系。他们出了什么昏招儿呢?就是让一个自称能施“六甲法”的龙卫军士兵郭京,代替宣化门士兵守城,说是可以用“六甲神兵”击退金兵。

结果这个郭京不但没能击退金兵,反而让金军从宣化门突破外城,占据了汴京城的四壁(四周城墙)。宋军因此全部龟缩回内城,形势变得更加危急。

之后,信心全无的宋钦宗放弃抵抗,出城投降,北宋灭亡。金人拥立奸臣张邦昌建立“伪齐”,继续统治宋地。

当大多数人都甘当亡国奴或依附张邦昌傀儡政权的时候,何㮚做出了大丈夫的选择。他毅然绝食而亡、为国殉难。气节,在平时可能看不到,但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能立刻体现出来。

实际上,在靖康之耻以前,何㮚就已经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比如:

1、他先后上了7道折子,参倒了当时的著名奸相——王黼(“北宋六贼”之一),并因此而贬官流放。

2、汴京被围之前,他向宋钦宗建言设四道总管勤王,虽然最后只有张叔夜胡直孺赴阙,但也对汴京保卫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汴京被围期间,又是何㮚建言立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这为大宋后来的延续建立了班底。

何㮚的子孙也因此受到了南宋朝廷的优待。何栗的第27代孙、世界华商大会英国委员会主席、英籍华人何荣佳先生后来在开封市捐资兴建了何公轩,以追思自己的这位英雄先祖。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