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秘法:民间火攻疗法!

民间用火为引治疗疾病的方法甚多,如火罐、火攻、油火、火针、灯火、烧艾、火灰碗等,被称之火功疗法。火功疗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具简、便、廉、效的特点,群众易于接受。现将几种常用火功疗法简介如下:

  一、火攻疗法

  火功疗法是民间医生用来治疗病的一种方法,作用快,疗效满意,独具一格,深受患者欢迎。

  (一)药物配制:大血藤20克,剥皮血20克,鸡血藤30克,透身汉20克,野烟10克,青木香15克,四两麻10克,高梁七15克,荞麦七15克,五步蛇30克(可用银环蛇小者一条或三七6克代之),上药均为干品,切成薄片,放入广口瓶或瓦缺罐中,加入烧酒(60度左右),一天震摇2-3次,浸泡十天使用。

  (二)使用方法:医生令病人患部显露,净浸泡好的药酒倒入碗中,药量根据病情而定,少则50毫升,用火烧碗中之药酒,这时医生用右手伸入药中取出酒火,速将手中之火焰在患部及周围烫、摸、揉、拍、打,并以左手助之。反复取火烫、摸、揉、拍、打约15分钟左右,每日一次。患者治疗一次后就感患部舒适轻快,疼痛减轻。一般用一至二次可见明显效果。

  (三)使用范围:本疗法以治疗风气病为主。适用于风湿麻木、冷骨风、骨节风、寒气内停、半边风等。

  (四)本疗法的作用是:给皮肤直接加温,汗窍舒张松开,使药物经皮肤毛孔透达病处,再加上揉、烫、拍、打能使局部风寒湿走散,达到行血气、舒筋止痛之功。

  二、踩油火疗法

  踩油火民间又叫犁上水。

  (一)使用方法:医生用铧口一只(又叫犁尖),放在火中烧红,取出,将菜油或桐油喷在铧口上,油当即起火,速用燃烧之火烧烤患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亦有把菜油或桐油煎沸,医者用手蘸点冷水,然后到热油锅中摸油在患者疼痛部位拍打揉按,每次5至10分钟,日一次。

  (二)适应症:适用于风气病、肚子痛、寒湿而致的骨节痛、冷骨风、风湿麻木、肩膀骨节酸痛等。

  (三)注意事项;用油火或煮沸之油在患者身上烤或摸搽,要注意不要烧伤患者皮肤,有发烧或关节红肿的不适宜本方法治疗,小儿一般不用本方法。

  三、烧灯火

  烧灯火是医生根据病情用灯草蘸桐油直接或间接的一烧一定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运用最广泛的处治方法。

  (一)方法:

直接灯火:根据病情选用一位的穴位(可选一穴或多次),用灯草一段蘸上桐油点烧穴位,动作要快,这叫做直接灯火。如小儿走胎,烧双耳后小青筋各一焦,烧时听到象一粒米在火中烧作之声效果最佳,如没有响声,过七天后再烧一次。惊风症,根据不同的惊风表现而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烧灯火。如扑地惊,突然昏倒地,不醒人事,即烧内关、合谷、百会、涌泉、膻中各一焦,烧后可苏醒过来。

  印灯火:医生根据病情选好穴位,将点燃的灯草点烧在医生自己的拇指腹部,速印在患儿穴位上,这称印灯火。如小儿脐风,出现肚子痛,痛时肚脐周围鼓起一索,可印在肚脐中间及两边一寸处。此法适用于三岁以下小儿,因小儿皮肤细嫩,烧泡后易引起发炎。

  隔纸灯火:医生诊断病情后,用一张薄红纸抹上桐油,贴在患外,用灯草蘸桐油点燃后在红纸上,一个部位可点燃,数十焦,这叫隔纸灯火。此法多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如盐铲骨冷痛,就在盐铲骨处用隔纸火烧二十余焦即可。

  (二)适应症:多用于惊风症、小儿走胎、黄肿包、胀肚子、肚子痛、着凉、脑壳痛、风气麻木、扭伤、疱疮初期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三)注意事项:烧灯后要忌生冷瓜果、腥臭之物一周,直接灯火后,注意不要把伤处搽破皮,防止发炎。

  四、拔罐疗法

  拔罐又叫打火罐或扯火罐,是土家族民间最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势力等作用,排除缺勤内空气造成的负压,使罐吸附于患处,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该方法之记载:晋《肘后方》叙述尤详,因古代以牛角制缺罐,多用吸脓呼血,故称“角法”或“吸简疗法”,民间俗称“打火罐”、“呼杂筒”。此法操作简单,疗效奇特,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祛湿逐寒的作作。

  (一)罐的制作

  1、竹罐:用直径3-5厘米的各种竹子,制成8-10厘米长的腰鼓形园筒,一端留节做底,另一端做罐口,须磨光滑,优点:取材方便,经济易制,轻巧。

  2、陶罐:由陶土烧制而成,罐口平滑(民间有盛食盐等陶罐容器可用之)。由于目前陶罐烧制减少,故多用玻璃罐代替,这种玻璃罐市场有售,罐口平滑,可以窥见罐内皮肤的瘀血程度,便于掌握。

  (二)适用范围

  风湿痹症,腰肌劳损,乳汁瘀积,蛇伤,外伤瘀血,顽固性寻麻疹,寒性腹痛,慢性支管炎,哮喘,感冒。

  (三)火罐操作方法

  1、投火法:将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将罐速置于患处,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火罐,以免燃烧物落下而烧伤皮肤。

  2、闪火法:火在罐内壁烧1-2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患处,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

  3、滴酒法:选用浓度较高的白酒少许,滴于罐内,点燃后罩在患处。

  (四)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简便易行,见效快。副作用少,但拔罐时要注意温度,不要烧烫伤皮肤,取罐时用手指尖压罐口伤肤,使空气进入自行脱掉,不要强行硬拉,以免拉伤皮肤。有些疾病不宜采用本法,如皮肤破溃发炎、小儿抽筋、水肿痛、气血亏损之体、怀孕后、有内脏病患的均不宜采用。

附:理疗八大方法

熏蒸属于传统中医方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水和药盛于器皿内浸泡熏蒸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等,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症状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理疗,因为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所以比内服药物方法更快、更舒适,也不会增加肝肾负担。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熏蒸

医学科学家对针灸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实践证实,针灸对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症状均有较好的效果。

2、针灸

艾灸法以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为主要方法,在预防保健方面更有优势,对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也有较好效果。灸法这种外治方法,通过将艾绒等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现代科学证实,艾灸时产生的烟雾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灸对血液循环、机体免疫、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

3、艾灸

火疗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火疗产生于原始人学会用火之后。我们的祖先在烘烤食物或取暖等使用火的过程中,发生灼烧烫伤,结果使原有的痛症减轻或消除,于是学会了主动用火烧灼以治疗更多的病痛,这便是火疗最早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火疗技术推广普及,积累了

4、火疗丰富的治疗经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火疗已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养生、治疗、预防、保健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循经火疗技术依据经络、穴位、阴阳平衡理论,激活机体的特定穴位,促进经络运行,使经脉精气充盈,气血运行流畅。

推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医疗方法,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在同大自然做斗争中产生的。人们受伤后,本能地用手去抚摸伤痛处,疼痛得到缓解,由此便逐渐产生了推拿疗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推拿疗法就被广泛应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痹症、痿症、口眼歪斜、胃脘痛等疾病的推拿疗法。我国第一部推拿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就成书于秦汉时期。推拿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推拿后可感到肌肉轻松、关节灵活、精神振奋、活力充沛。

5、推拿

刮痧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较早记载这一疗法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方法称为“刮痧法”。

6、刮痧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行部穴位发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常用外治方法。拔罐法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拔罐法古称“角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拔罐法的种类、方法在不断创新,其罐具也从兽角、竹筒发展为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乃至近年来研制成的抽气罐、挤压罐、电磁罐等。操作方法亦从单纯的留罐法发展为走罐、闪罐法,以及针罐、药罐、刺血罐、抽气罐、水罐等拔罐方法。拔罐法之所以在民间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是因为其操作简便、经济、患者无痛苦,而且疗效显著。

7、拔罐

正脊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对脊椎伤损等多种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8、正脊法

推荐相关书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