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你未曾看见的大河——《上上长江》
如果说长江源头的一滴水,不一定能流进大海,是可以在室内想象出来的,那么,藏红花并不是产自长江源头的雪域高原,而90%的藏红花是种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上;藏羚羊美名的背后,是自私、懦弱和阴险的丑陋,这些的不可思议,不到实地考察,你也许获知,但可能难以相信。
如果说三峡工程和九八抗洪因为亲历而不生疏,那么,因欧阳修而著名的醉翁亭有第二亭主“王黄州”(王禹偁),而与湖北黄冈,与这里后来的苏东坡扯上干系,涪陵榨菜的背后是一城静气,项羽不渡乌江的贵族气质,陈独秀人格的最后坚守,对失路英雄的悲悯,和名胜背后的底色,不用心去聆听两岸,不可能凭空产生。
长江,著名作家刘醒龙用了半年时间作一次人文行走,以上这些只是他所著长篇散文《上上长江》的零珠片玉,却足以让没有机会进行长江行走的读者大开眼界。多彩的山川风貌,丰富的人文史料,对母亲河的挚爱,对历史的抒怀,是对曾经的长篇巨制《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的一次成功的个体续写,他看到了你看不到的长江,无愧于被称为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长江固然是壮美宏阔,与她一样气势磅礴的,是三峡大坝的巍峨挺立,并以它的强大功能调节着万里长江有序东流;长江固然是用自己的乳汁滋润两岸,与她一样护佑大自然的,还有贵于珍珠的麝香之乡,玉树地区的藏民,在红尘滚滚的当下,从来不以此来扬名谋利,为的是保护这个宝贵的物种;长江固然会让我们的情怀变得大气,但行走长江,唤醒常识和初心,让我们懂得了没有入微的珍惜,实在对不起大自然。
《上上长江》的出版,对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当其时。它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文学的形式奠定了这一大业所需要的人文基础,普及了保护和开发长江所需要的水文地理常识。万里长江各段的“乳名”,如通天河、沱沱河、金沙江、川江、荆江、浔阳江、皖江、扬子江,以及与这些“乳名”相关的水文地理和文化历史,呈景写意,拉近了沿岸人民与长江的距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一点,作者也许无心,读者确已生情。
比如我自己,虽然在长江边生活了几十年,无疑获得过长江的恩泽,也经历过长江之险,但有没有热爱它的虔诚,保护它的自觉,建设它的本领,因为它太大,太古老,就如与长辈有一条代沟,有关系不一定有感情。通读了《上上长江》,正如作者所说,越走就越觉得长江就是家门口的那条小河。零散的长江知识,渐渐形成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胸中不时涌动着一种情怀。长江的清浊急缓,春暖秋凉,鱼翔帆竞,像神经一样牵动着我的情感,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母亲。
《上上长江》是一位文学赤子的心血之作,是一个六十岁男人圆梦的里程碑,因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扎实的沿途索博阅志,一往无前的披荆历险,才使一路的人文行走得以走透而不是走秀,让读者走心而不只是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