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打开写作思路(三)树上长鱼

陆生作:怎么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陆生作:怎么写“我眼中的世界”

陆生作:聪明作文法120篇

打开写作思路(三)树上长鱼

文/陆生作

这是农夫山泉的图,喜欢,有童话感。我们评王维是“诗中有画”,而这是“图中有童话”,真是生活处处有新诗,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如萨特所说,人们不是因为选择说出某些事情,而是因为选择用某种方式说出这些事情才成为作家的。所以,我们要打开思路,罗列出种种方式,然后选择某种合适的方式,童话就出来了。当然,童话本身这种体裁就是方式,但构思,也是方式,要多构思,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出来的童话是特别的,像“诗”——语言的一座寺庙,俘获人心。

在此,单挑“树上长鱼”这一张图,谈谈有哪些写童话的思路。

我看到这张图,第一反应是,树上长的并不是真的鱼,而是鱼形的果子。因为,树是植物,鱼是动物,植物长出动物来,这跨界跨得有点扯,与物性不符。当然,如果你非得说是真的鱼,也可以——这是一棵神奇树,它的汁水是红色的,它长在小溪的源头,结出鱼来,等鱼长成,它就嘴巴一张,掉进溪水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或者,还可以这样编:这棵树,是熊的仓库,它把捉来的鱼,就挂在树上,就像我们过年的时候把鱼干、腊肉之类挂起来。好像有类似的新闻“树上长鱼了”,就讲人把鱼挂在树上。

或者这样:这是一棵吃鱼树,长在河边,它有一种特殊的枝条,像柳条那样伸进水里去,把鱼掉上来吃掉。

另,有个成语叫缘木求鱼,注定无功而返。但把鱼挂在了树上,还真能求到鱼。缘木求“木鱼”,这个好像可以有。

看这张图,我有一个构思,换个主人公,把熊换成了猫。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只猫,爱吃鱼,可他怕水,不敢钓鱼,只好过着乞讨的生活。时间一久,总会遭嫌弃的,所以在被嫌弃之前,他决定去找一棵长鱼的树,因为他会爬树,他相信缘木求鱼。不负有心人,他真的找到了一棵长鱼的树,其实这鱼是树上的果子,素的,并不是真的鱼。但是,这只猫很满足,他不再乞讨,天天有鱼吃,成了一只吃素的猫。

“树上长鱼”,本身就是一个有故事的组合。因为与我们的常理不合,有新鲜感。这样的方式,可以是一种出题的套路(一反生活常态),比如:种太阳,种鸡蛋,种钱币,背着梯子摘花生,鱼竿钓兔子,等等。好像都不合理,但放在童话世界里,可以让它结出果子来,这果子就是故事。

(鱼竿钓鱼太正常,鱼竿钓兔子,是不是新鲜一点?)

当我们观察图的时候,注意到“树、鱼、熊”三个主要元素。它们本身就构成故事,但对写作训练思路而言,可以扩散开去。

树换成草、花……

鱼是果子、叶子、花朵、气球、画、剪纸、照片……

熊换猫、猴……

是不是丰富起来了?

但,这是离题了吧?是的,离题了。如果是考试,当然不能这么写,但作为平时的练习,何尝不可呢?由一生二,二生三,能写的东西不就很多了吗?这也是写作思路的一种训练,由此及彼。

如果老师拿这张图去上课,建议问下面这三个问题:

1.树上挂着是真的鱼吗?

2.如果是真的鱼,这鱼是怎么挂上树的?

3.如是不是真的鱼,是什么?

有了这三个问题,故事的构思就多了。至于其他,还是按要素来: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干怎么样。

要素+想象,童话就有了,且无限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