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一堂失败的作文课
上期链接
一堂失败的作文课
文/陆生作
给三年级学生上了堂作文课,效果差到出乎我的意料,失败!
我在黑板上写下“拖鞋”两字,然后开始提问:拖鞋有什么用?
说拖鞋可以穿,非常正确,但没啥意思,好在他们习惯了我脑洞大开的节奏,给出了一些不错的答案,从现实生活转入童话世界。
生1:打蟑螂——对应真实生活中的场景。
生2:当船——给小蚂蚁过河用。
生3:当摇篮——给老鼠宝宝用。
生4:拖鞋上扎个氢气球,就变成热气球了——给想上天的小动物用。
……
这些构思都挺好的,想到了拖鞋的“用途”,故事便产生了。而这个“用途”又对应着故事的“主人公”,我觉得这堂课的开场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我问了第二个问题:这拖鞋长什么样?
我问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对拖鞋来一个“外貌描写”,给读者一个印象。当然,如果学生能够由此生出新的想法,那就更好了。
不出所料,新想法还是有的,比如:
生1:以前的拖鞋——老鼠打洞,在地下发现了一只100年前的拖鞋……
生2:现在的拖鞋——就是平常家里用的拖鞋,各色各样。
生3:未来的拖鞋——它有各种神奇功能,会变溜冰鞋,能当电脑用、查资料,能探测地下的财宝……(这些功能,还是指向第一个问题:拖鞋有什么用?)
学生能在时间轴上想拖鞋的样子,考虑得还是挺全面的,说明他们能够在作文中用足“时间”这个概念。对他们的表现,我是满意的。
至此,两个问题讨论之后,我以为写出一篇作文是没问题了,就让大家动笔,自己写自己的。我相信,各有各的写法,可以写生活中与拖鞋有关的故事,可以写拖鞋的童话故事,可以写科幻类的故事。
结果呢,令我大跌眼镜。故事前后矛盾,真是“怎么想就怎么写”,乱成一锅粥。写得最多最好的是《未来的拖鞋》,做到了通顺,但大多数写成了产品说明书。标准的五段法:1.开头——2.功能A——3.功能B——4.功能C——5.结尾。其实,这些功能是可以融进故事中去写的,有了功能,便有了用途,便有了故事,但学生在引导不足的情况下比较难做到。
而写故事的学生,也有好的,但多数“奇思妙想”跳跃到无法理解。
写真实生活中的拖鞋?一个没有,他们都觉得写真实生活是很难的,写人是很难的。
是我高估了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或者说,我的要求稍高了一些?
指导低段年级写作文,还是应该有一个比较完整地情节线的引导,比如之前讲过的“目标——努力——失败——成功”,有这样一条线,他们全部能讲好一个完整的、各不相同的故事。
毕竟三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欠缺一定能力的。比如,有学生这样写:考古学家在挖地,地下传来一股臭不可当的味道。原来,地下有许多100年的鞋子和袜子……
我加了一句话:考古学家在挖地,地下传来一股臭不可当的味道。【这是什么东西发出……?】原来,地下有许多100年的鞋子和袜子……
我让他把这句话补充完整,结果他写了“拖鞋”两个字。他是去回答这个问题了。我问,写了“拖鞋”这两个字,句子读得通吗?他摇头。然后,他说,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同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就是不明白。一定要把话补完整了,他才觉得读通顺了:考古学家在挖地,地下传来一股臭不可当的味道。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味道?他带上防毒面具,继续往下挖。原来,地下有许多100年的鞋子和袜子……(这位学生在文章后面讲到,考古学家带着防毒面具,用发出臭味的拖鞋去熏猪腿——拖鞋神奇的妙用!)
一堂作文课,本想由一个词发散开去讲故事,因没展开引导而失败。记之。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