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乱记1
1。想到了 “日常乱记” 这个题目,感觉比较好,可以用作系列标题。写点什么,其实是自己一点记录,一点抒发。留下一点点痕迹。
写的东西,有时不想发到朋友圈去。常常是公众号发了,就放着,不想分享朋友圈。朋友圈的人太近了,感觉给太近的人看自己的生活,不是太好,哈哈。
写点什么,少点人看就少点人看,点击量实在是无所谓的。至于那广告,更是无所谓了,广告几分钱而已。就不要去点了。
2。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是在微信的“看一看”里的。(有关“看一看”,你会看吗?感觉可以看看的,没东西看的时候,点开看看。“看一看”在微信首页里,点开看到“朋友在看”和“精选”两个栏目。精选可能质量更好些。)
昨天看的文章题为《永别了,袁隆平》,我心一惊,袁爷爷怎么啦?看完我气S,袁隆平没什么事,挺好的。文章就是标题党,引人点进去。这样对待袁爷爷,简直了。
文章讲什么呢,就是说到某天同时有新闻,袁研究海水稻,景甜分手、志玲结婚,作者觉得大众关注袁少,关注明星多,然后就是长篇大论青少年如何不堪,竟然只知道陈奕迅,不知道陈景润……,这种文章看得不少了,叭啦叭啦,说得很理直气壮,隔几天就会来一篇。
我也觉得应该关注袁隆平,但与大众关注明星是两件事,干嘛一定要放一起说?关注科学家,给他们尊重和赞赏,那是整个社会的事。你觉得他们经费少,可呼吁国家机构多给一些。你觉得他们辛苦,可以让某此部门多加关怀。他们的高度,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事,历史会记住他们。从长远的角度,普通人都会记住他们。
而如今很多人关注明星,那正是社会繁荣多元的标志,是平民和平幸福的标志。如果所有人都只关注科学家,所有青少年从小立志做科学家,那就可怕了。一个社会,怕就怕整齐划一,所有人一根筋。
总之,关注科学家,崇尚科学,社会要有某种好的机制,跟青少年追星无多大关系,不存在因果。
3。追星,只要不迷失自我,其实挺美好。现在青少年学习压力好大,整天做作业,也没什么生活乐趣。如果适当追个好的明星,可能会激励他更好地学习。
当然,适当的引导是需要的。如果家长能同时喜欢这个明星,就可以做孩子的朋友了。不时和孩子探讨探讨明星成功的经验,讨论讨论成长的得失,再及时引导引导,再在学习方面激励激励,再加上某种激励和奖罚措施。那是很理想的境界。
追星而迷失自己当然不好了。但你要探究一下,他为什么会迷失自我?一个孩子活得不快乐,迷失方向,因素是很复杂的,要综合考量。爱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
人,怎样生而幸福,是一个大课题。孩子,也要活得幸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