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象数理炁”,进行体之于身、修之于身的实践
整体把握“象数理炁”,进行体之于身、修之于身的实践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用德和道为最高统帅和最终归宿的研究方法,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元论。一元四素方法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而由浅入深的、四素逐层级展开和最终归一的、阴阳和谐用中统一的研究方法论。
关于“一元”的深刻内涵,全部蕴藏在《老子·德道经》之中。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们正在全面展开学习和实践,并且已经讲述了一些内容。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周易》中所含的四素方法论。
象、数、理、气四大方法论,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排列方式和方法。象3、数2、理1、气0,四大方法由简单到深刻,由表面到内核,层级性地加深和扩展,这是一部完整而科学的、逻辑性极强的由浅入深的分析方法论。以旋极图的象为总纲,指导身(包括眼耳鼻舌)体于象,观于象,拟于象;运用慧识悟于数,智识计于数,析于数,推于数;运用慧识科学创造力与智识思维析其理,悟其理,阐其理;运用道德之心与脑以及慧眼观于气,运于气,用于气。这四大系统性的方法论,互为依存,相互佐证,互根互用,互推互演,既揭示万物太极的阳态显性完整内容,同时又揭示万物太极阴态隐性的气场(包括体元与物元,气是三元中的质元)运动变化规律和生成要素以及必然趋势。将万物生成演化和终极归宿的特点和规律,完全纳入四大要素中全面地展开和揭示。
《周易》它运用象数理气所进行研究的方法,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无限高度,无限广度,无限深度,无限细微的领域之中自由地展开她的方法。象数理气的方法论,具有统一性,无限性,简单性,和谐性,全息性,可证性等等特点。她既具有高超的抽象性又具有缜密的逻辑有序性。这是世界其它任何科学理论所不能与其匹敌的科学。
宋朝时期,理学家朱熹与道学名家白玉蟾同时在一座山上各开一个学馆(古代人喜欢依山傍水办学校,现在人喜欢在城市中央办在平地上),分别授业教育学生学儒和学道德。从修于朱熹的学生和从修于白玉蟾的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白玉蟾的学生在谈到自己老师时非常崇拜,提到教学中发生在学馆内外、自己身内外的许多奇迹,引起了朱熹学生的兴趣和不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奇迹呢?回学馆后就问朱熹:“某某事情,白老师为何能分析得那么准确呢?”朱熹回答:“偶中尔”。“偶中尔”现代语意是“那只是偶然的”、“碰巧的”、“瞎猫子碰到死老鼠——不足为奇”。问的次数和问的学生多了,朱熹一概以“偶中尔”回答自己的学生。“偶中尔”三个字传到了白玉蟾的耳朵里以后,他只是微微一笑。
在一个春天,两个学馆恰巧同时游山踏青。途中大雨滂沱,朱熹和两个学馆的学生们,都纷纷跑到大树下避雨,唯独白玉蟾坦然自若,不避不躲、不慌不忙地在风雨中的山路上,踱步从容而行。不久雨过天晴,大家纷纷从避雨处走出来聚到一处,大家基本都淋湿透了。此时,朱熹却发现白玉蟾虽然在雨中行走半天,全身却找不到一处湿痕,颇为奇怪地问:“你怎么一点也没有淋湿呢,真奇怪?”白玉蟾笑了笑,回答说:“偶中尔”。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引得在场的学生们都朗声大笑起来,一时传为佳话,被后世一代代地传下来了。
这个故事深刻说明:离开道学,只讲理学,不整体把握“象数理炁”,并且真实地进行体之于身、修之于身的实践,也就丢失了道和儒的根本。重理不重实践,也就僵化了道学和儒学的思想和实证方法。
配图: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