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民用无人机领域将呈现五大趋势
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并逐渐从军用领域延伸到了民用领域。围绕民用无人机这个新兴市场,各国相继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全面布局,眼下已形成激烈竞争局面。
而在此过程中,我国依靠各方面优势,发展取得了一定优势。
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已经来到210亿元,行业企业和产品分别达到7000余家与40万架,发展态势和增速非常喜人。与此同时,无人机在各领域应用也稳步发展、行深致远,价值与前景持续凸显。
不过尽管如此,2020年对于我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来说,同样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一年里,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扰乱了行业正常的发展节奏。同时美国对于我国无人机的制裁与打压,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小阻碍。
在此背景下,转眼时间就来到了2021年。在全新的一年里,我国民用无人机发展又将走向何方?发展又将呈现出哪些趋势呢?
1
产业链发展趋于完善
总的看来,2020年无人机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的。
伴随着过去一年无人机商用空间和潜力价值的凸显,行业发展热度持续升温,不管是投资融情况还是企业布局情况,都呈现出积极良好态势。在此背景下,市场规模的显著增长,各领域融合应用的不断深化,外加行业投融资与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多,对于产业链完善发展来说是一大利好。
2021年,无人机产业有望从传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向商业租赁,商业服务、各类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延伸。与此同时,无人机企业间的协同发展、协同创新也有望进一步加快,共同助推产业困境的破解和产业资本生态的优化,为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成长的支持。
2
技术突破与融合加快
目前,在无人机技术方面,我国在大疆等企业的助力下,暂时具有一定领先优势。但作为新事物发展来说,这点领先远远不够,还需不断加速创新,扩大优势。在此背景下,除了无人机本体技术的不断加强突破外,我国还需要聚焦无人机配套技术,实现无人机技术的全方面突破与融合升级。
基于此,2021年伴随着行业资本的持续涌现,相关企业布局的显著加快,以及5G、人工智能等商用步伐的不断深化,新基建等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一方面自动避障、室内视觉定位、GPS跟随、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大幅提升,民用无人机产品将向小型化、智能化、多样化等方面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无人机的续航、飞行半径、飞行高度也将获得升级扩展。
3
产业转型步伐获提速
民用无人机内部分为消费级无和工业级两大类。近年来,在大疆等企业的助力下,消费级无人机取得迅猛发展,日渐成为民用无人机市场增长的主流。但随着消费级市场的愈发饱和,以及无人机技术的愈发成熟,商业应用愈发深化,无人机亟待转型,工业级无人机发展正日渐成为新趋势。
在此背景下,2021年,伴随着5G等技术的商用落地,无人机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节点,将加快形成创新应用体系,带动产业应用发展。同时,高端无人机还将促进网络信息化等新型应用体系的发展,不断催生新型产品和技术,并将进一步广泛应用于工业多个领域,不断推动转型加快。
在产业转型已成趋势的情况下,2021年将成为关键一年。
4
政策红利支持再持续
民用无人机的平稳、快速发展,背后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规范。自2016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等,给予无人机发展引导与红利。
而进入2021年,政策支持也将一如既往,并且可能进一步加大力度。2020年,国家已经发布“十四五”新的计划,在此大框架下无人机产业的未来政策制定将更加聚焦细分领域,比如加大农业植保无人机补贴、加强无人机生产标准和监督、加速无人机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等等。
总而言之,2021年无人机政策红利不会缺席,还将延续。
5
监管体系建设迎落地
自2017年以来,由无人机黑飞所导致的扰航、窃密、伤人等事件就层出不穷,使得我国无人机监管迅速严格化和完善化。近两年来,民航局等部门以及各省市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切实规范无人机个人使用与商业应用,保障航空安全与公共安全,其中包括了实名制等措施。
而进入2021年,无人机应用安全依然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无人机商用的加速,无人机落地的深化,可以预见各项无人机政策将越发完善,新的政策法规也将陆续出台,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无人机监管体系,以助力民用无人机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自2017年以来,由无人机黑飞所导致的扰航、窃密、伤人等事件就层出不穷,使得我国无人机监管迅速严格化和完善化。近两年来,民航局等部门以及各省市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切实规范无人机个人使用与商业应用,保障航空安全与公共安全,其中包括了实名制等措施。
而进入2021年,无人机应用安全依然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无人机商用的加速,无人机落地的深化,可以预见各项无人机政策将越发完善,新的政策法规也将陆续出台,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无人机监管体系,以助力民用无人机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当然,参考国际上的一些监管策略,2021年我国可能还要平衡无人机监管与发展之间的度。(来源:智能制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