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寺”与“庙”的区别
冯舒拉 北京集邮文化
通常我们说的“寺庙”一词概念比较模糊,实际上这一词是二个名词。你知道“寺”与“庙”的区别吗?
“寺”在我国古代是很常见的,它是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机构设置,像汉朝的三公九卿,它对应的官署机构就是三府九寺。比如说我们很常见的大理寺管刑狱,光禄寺管膳食,鸿胪寺管宾客接待等等。
到了汉明帝的时候,他派人前往天竺(古印度)求法,天竺的僧人带着佛经、佛像来到洛阳,他们住在朝廷的鸿胪寺,这个机构就是专门负责朝廷宾客典礼的事宜,也就是管外交的。
但是汉明帝觉得让这帮天竺僧人在鸿胪寺长期住着也不是个事儿,就颁旨按照寺的规模等级兴建了一座僧院。
因为当时佛教徒是用白马驮着佛经到的洛阳,所以就将新建的僧院取名为“白马寺”,这也是我国兴建的第一座“佛教寺”。这“白马寺”就是用于当时天竺僧人翻译佛经,传播佛教、佛法的地方,就是一个宗教的修习场所。从次我国佛教活动场所统一取名为“寺”。
到了隋唐之后,将“寺”再当做官署机构名称的就基本没有了,大家也普遍接受寺就是佛教的场所。如说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之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是故南朝寺院林立之多。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寺”。
那么什么称之为“庙”呢?庙是中华民族古人进行祭祀的地方。《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比如说皇家有太庙,民间有文庙,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等。在后世演变中也用来供奉,像是孔子、关二爷这样的圣贤。还有人们常说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这话从严谨的角度说是有误的,和尚是住寺里而不是庙里。
因此,这“寺”就是用来供奉佛祖和菩萨的地方,还有佛教经典的收藏,一般和尚居住和修行的地方叫做“寺”。佛教是从印度传进国内的外来文化,属于“舶来品”;而“庙”则是供奉、祭拜我们的先人,圣贤和鬼神的地方,这庙里供奉的鬼神是中国文化创造出来的神话产物,属于“国产货”。现在,您知道了寺与庙的区别了吗?
中国邮政为佛教寺庙发行的邮票有不少。如《少林寺》、《白马寺》、《南华寺》、《塔尔寺》、《拉卜楞寺》这些属于藏传佛教寺庙。
有属于藏传佛教建筑有:《和平解放西藏》中的布达拉宫;《承德普宁寺与维尔茨堡宫》中的普宁寺;《香格里拉》中的霞蔚古寺(松赞林寺)、雪域古城(独克宗大佛寺)等。
还有专门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发行的四套邮票中的寺庙图案呈现。在《峨眉风光》中的报国寺是第一枚以寺庙名称冠名的新中国邮票;在《九华胜境》中的天台寺、袛园寺、百拜经台寺邮票;在《五台古刹》中的镇海寺、佛光寺、南禅寺、菩萨顶、塔院寺、显通寺等6座佛教寺庙集体登上方寸邮票,这也是新中国邮票中仅有的一套表现佛教寺庙的群组邮票;还有《普陀秀色》中的普济寺、法雨寺等寺庙都一一展现在了新中国的邮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