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赢|“以孝升闻” :舜称帝事迹的儒家源流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A3MDIvMjI3Nzk1NTUwXzFfMjAyMTA4MDcwMjExNDg1OTc=.jpg)
编者按:2020年11月14日下午,在海南大学人文社科群楼A座615室“萌萌纪念馆”,北京大学历史学院出土文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赢博士,做了题为《“以孝升闻”:舜称帝事迹的儒家源流》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南冥讲坛”第四十九讲。
“以孝升闻”
——舜称帝事迹的儒家源流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A3MDIvMjI3Nzk1NTUwXzJfMjAyMTA4MDcwMjExNDk2NDU=.jpg)
通过比较先秦文本和出土文献,朱赢博士细致分析了舜是以“孝”升闻还是以“贤”升闻的古学公案。
首先,朱赢博士从“二十四孝”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孝感动天”的故事入手,描绘了元代的舜帝形象;然后溯流而上,解读了《尚书·尧典》与《史记·五帝本纪》中对舜“以孝升闻”的相关记载,重点分析了舜父瞽叟的形象。继而,结合出土文献,朱赢博士从清人对《史记》的怀疑入手,分析了舜“以贤升闻”的问题线索及其家庭成员形象的变化。最后对比古今两种叙述的差异,提出自己对此“公案”的理解,整理总结了另一种叙述主线。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A3MDIvMjI3Nzk1NTUwXzNfMjAyMTA4MDcwMjExNTA0MjU=.jpg)
《尚书·尧典》版本中,舜的生平按照“以孝升闻——四岳举荐——尧试⽤——尧嫁⼆⼥——尧禅让舜”的路线叙事。
在这条路线中,舜的家庭成员形象为⽗顽,母嚣,象傲,舜父瞽子的身份为庶⼈。舜作为一个非常卑微的庶人,他在恶劣的家庭环境当中,能够维持自身并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由此以孝的形象升闻而被举荐。瞽一般被解释为瞎子,但在尚书学的解释中,舜父其实不瞎,因他是非不分,奸邪不辨,故认为他有眼无珠。在尚书中,瞽不是生理的缺陷而是对德性的判断。
三、以孝升闻:《史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史记》版本的叙事路线为“以孝升闻——四岳举荐——尧使九男⼆⼥事舜——舜耕历⼭,三年成都——瞽瞍、象谋害——尧试舜五典百官——尧使舜摄政。”
在这条线路中,舜⽗是帝颛顼后⼈,是庶人,同时也是盲人。舜的家庭成员形象为谋害者,始终处心积虑的想要谋害舜,而舜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下仍坚持孝义。舜的生平在《史记》版本里更为丰富,“九男”事件在《孟子·万章篇》中也有出现;“舜耕历山”事件,在《墨子》、《呂氏春秋》、《孟子》中都提到,只是时间线索有分歧。
四、舜称帝事迹的另一种传说:以贤升闻
1、质疑舜的庶人身份,他之所以会出现困苦境遇是因为他的母亲的离世。
2、质疑舜耕历山的时间,认为该事件是发生在舜早年时期而不是娶二女之后。
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右:郭店楚墓竹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五、“正统”与“主流”
《尚书》和《史记》所确立的“以孝升闻”的正统版本中,孝子舜的形象,是一种儒家化的版本,或者是出于平民化的意图即素人平民也可以升闻获得好的政治地位和治国的政治化意图而演化出来的版本。
相反,以贤升闻的版本在当时更为主流。因为其不仅被出土文献所验证,而且内容更完齐,流传更广泛,认同度也更高。
六、两套传说系统的关键差异
七、思考传说系统的意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窃负而逃而引申的孝和法的关系问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