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立秋,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有三种说法,哪一种才对呢?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对比夏季而言,湿度、温度、降雨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阳气逐渐收缩,阴气缓慢释放,一早一晚,凉意正浓,秋季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绿叶变黄,慢慢枯萎凋谢,庄稼开始成熟,一片丰收的景象,民间关于立秋的谚语很多,例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穿衣裳,晚立秋,脱衣裳”,以及“秋老虎晒死人”,早立秋和晚立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按照老百姓的话来说,早立秋的天气,会更加凉爽一些,早点脱离闷热的气候,对身体也是一种释放,而晚立秋的天气,天气会继续炎热,甚至有热死牛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
立秋时间有规定,从凌晨0点到12点,属于早立秋,从12点到夜晚24点整,属于晚立秋,今年的立秋时间在下午14点:53分,按时间来说,属于晚立秋,晚立秋会更热。
第二种说法
古代没有阳历,只有阴历的说法,古人通过夜观星象,发现了太阳、月亮一系列的规律,制定了立秋的时间,也就是7-9号之间,这个日期,正好是阴历六月底,阴历六月下旬立秋,称之为早立秋,阴历七月上旬立秋,称之为晚立秋,按日期来说,属于早立秋,凉爽更多一些,秋老虎可能性不大。
第三种说法
看三伏天,如果立秋处在中伏以内,那就属于早立秋,如果出了中伏,进入末伏,那就属于晚立秋,今年的情况是,立秋后第3天是末伏,按三伏天来说,属于早立秋。
由此可见,今年属于早立秋的可能性较大,“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不休”,看来立秋后的天气适中,出现“秋老虎”可能性不大,即便如此,也不可大意,虽然是早立秋,但是酷热的天气,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秋后还有一伏,末伏还没开始呢,它会继续持续10天。
末伏虽然是最后一个伏天,但是它的难受程度,一点也不次于中伏,中伏是白天晚上都热,而末伏则完全不一样,早晚凉、中午热,早晨穿长袖,中午穿短袖,气温潮热、湿热、闷热,一点也不好受,浑身上下都是黏乎乎的。
那立秋以后,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凉爽呢?大家先别着急,古人早就计算出了时间,用一句俗语概括,“秋后十八盆,河里断澡人”,我来解释一下,具体是什么意思?
“秋后十八盆”,意思是古人洗澡的盆,立秋以后,再洗十八次澡,天气就晾晒了,那时候的天气,已经不适合继续洗澡,明显有凉意,温度降低,再洗容易感冒受凉,古人推算的日期,为18天,出去特殊情况,例如下雨不洗,大概有20天左右,天气就会凉爽起来。
“河里断澡人”,气温降低,水会最先感知冷暖,三伏天的水是温热的,当立秋以后,水温会逐渐寒冷,早晚是凉的,中午晒不透,等十八天以后,太阳不毒辣,早晚温差大,河水一直持续冰冷的状态,洗澡的人,也就不敢下水了。
在很早的时候,聪明的古人,就喜欢研究太空,没事的时候就瞅几眼,慢慢地发现了太阳、月亮、星象之间的秘密,原来每年的运转规律、周期、时间都是一样的,一年有365天,平均15天一个节气,正好制定了二十四个节气,被誉为“第五大发明”,为农耕、气象、物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立秋以后,暴雨几乎没有了,转而代替的,则是濛濛细雨,“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穿衣裳”,每次下雨的时候,温度都会降低,而且不反弹,下得次数越多,降得温度越低,所以说,在不知不觉中,人们都穿上了秋衣、秋裤。
大自然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世界,一年四季,不停地变换,古人抓住了规律,制定了一系列的谚语、俗语、日历、节气图,为后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注意防暑防冻,尤其立秋以后的天气,时冷时热,一定注意避免受凉,健康运动,合理饮食,安稳度过夏季,迎接绚烂多彩的秋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