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太极拳练到什么阶段学习推手最为恰当?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蒋家骏先生的原著《太极拳师门对话录》——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言传身教原始记录。
【一九六八年十月十三日】有关推手的问题,尤其是“推手歌”,各家解释不同;心中总有一些疑问,遂启程去济南,求师教诲。
问:练拳到什么阶段学习推手最为恰当?
洪师答:今天教授太极拳者,多数是教完套路后,接着就教推手,还说常常推手,可以熟悉拳法。这话虽然有些道理,但只讲定步、活步的手法,却不能深入的讲明步法、身法的协调配合,因此学者仅能熟悉划圈子,作些表面的功夫,得不到进益。
我认为教完套路后,还必须要求学者的姿势正确、纯熟,然后方教推手。由于在教拳架时,已将手的八法讲明,此时进入科学的试验,学者就比较容易接受怎样用掤、怎样用捋,以及手法和步法的配合,自己和对方的配合等一系列的问题。再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熟练眼、身、步、手的配合,继而掌握内劲的运用和变化。让学者从试验中体会错了是什么感觉,对了又是什么感觉。虽然不早学推手,却能让学者受教一次,便心中明白一层,不仅让他知道推手的方法,而且还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就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与学的方法。
问:有关太极拳推手的歌诀,流传有许多不同的版本,老师对此有什么见解?
洪师答:陈式相传《擖手歌》二首。
其一:掤捋按捺须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随敌难近,四两化劲八千斤。
其二: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并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
又有陈子明先生据别本抄出者,题为《挤手歌诀》,有六句:掤摅挤捺须认真,周身相随人难进。任人巨力来攻击,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就屈伸。
陈氏两仪堂本《拳谱》则为:挤掤搂捺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它巨力人来打,牵动四两拨千斤。
以上三种歌诀标题不同,句中的文字亦有差异。徐震在《太极拳考信录》中说到:“十口相传,久而稍异”,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摅”字是否正确尚不可知,“搂”字也不合讲;陈式常把“按”字写为“捺”,意义相同。其他句子中如“难进”和“难近”,我认为“近”不如“进”为妥。因为,只有进步,才能近身;近身才能牵动对方的重心。至于“四两化动八千斤”则不如“牵动四两拨千斤”,因为“牵动”和“拨”,更能使人体会到太极拳用力的巧、运劲的妙。“沾连粘随就屈伸”也远不如“粘黏连随不丢顶”更为恰当。面对这些不同的歌诀版本,学者可以从实践中比较其优劣;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歌诀演化的历史痕迹中,看到《推手歌》是在不断的完善的。
按:《推手歌》的答问,是经洪师校阅过的,文中记录有不妥之处,洪师已用红笔更改。今翻阅原文,好似又回到当年,洪师给我讲拳示范的一幕幕,映在眼前,历历如昨!
他不仅讲明了每字每句的意义、作用和变化,还讲明了变化的时间和角度,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变化的道理,使我了解到陈式太极拳精深的理,也体现出洪师推手技术的精奥。洪师颖悟过人,博览强记,文武兼优,善于思索,对陈式太极拳研究既细且深。教学认真仔细,不仅阐明哲学原理,讲求科学方法,还善于结合实践经验,喻拳理于生活劳动中,使学者易于接受。他常说:“只要肯下功夫,学对学明,深研其理,就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自然前进”。真可谓,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代明师之楷模!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