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剑探源(一)
明制战汉式西王母信仰虎图腾崇拜道教法器——古玉剑
一柄玉剑(见附图1,以下简称“此剑”),通长63.5厘米,重1160克,通体由剑首、剑茎、剑格、剑鞘、剑身五部分组成、和田青白玉雕就,绿光萤萤通灵剔透,纹饰别致一气呵成。
此剑纹饰特别:剑茎长9.8厘米椭圆宽径3窄径2厘米,茎分正、背两面,正面雕人面兽身纹背面雕兽尾纹;剑格宽7局部厚3厘米,雕云雷兽面纹;剑鞘长49.8厘米,两面分别雕两组纹饰,一组为人面兽身纹图两幅、一组为甲胄武士(虎贲)纹图两幅,两组四幅图案交错排列;剑首直径6.6厚2厘米,雕乾圈柿蒂纹。
此剑为古代仪仗器、礼法器?至今未见大规制成套玉剑、鞘在考古发掘过程中面世的官方报道(民间藏玩常有出现);此剑为赝品仿玩?细察其精工细雕,纹饰精美,寓意深远,亦非无厘头臆作。
本文即试图从材料、沁色、器形、雕工、纹饰几个方面略作考辨如下:
(一)沁色特点:包浆老到沁色过渡自然
清末民初的古玉鉴藏家刘大同先生说:“玉器受地气,其各色之沁,皆由外而纳于内。”真的沁色都浸入玉的内部,与玉浑然一体。而假沁则多是浮在玉的表面,而且玉表也没有各种深浅不一的凹陷变化。
观察此剑包浆老到自然、皮壳较厚、沁色丰富,截图举例如下:
1、玉体半透明、光泽柔和(见附图2)。
2、剑体内散布沁入肌理的、无规律有形状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见附图3)。
3、局部见有序牛毛纹,放大镜观察纹理表面现自然凹槽,无纹口裂隙(见附图4)。“在牛毛纹古玉上,可见‘牛毛’是顺着一个方向呈一丝一丝状,而且有部分会有凹陷”(《中国出土古玉沁色种类大全》),此剑的局部牛毛纹正符合这样的特征。
4、局部钙化露白(见附图5)。
5、局部橘皮纹(见附图6)。
6、土沁显局部土沁黄(见附图7)。
一般说玉器入土的时间越久,沁色也会重,但西北地区的土质干燥,玉器入土不易受沁;东南地区的土质湿润,玉器入土易被浸蚀。因此,古人有“东土不如中土,中土不如西土”之说。
干坑多土沁,此剑沁色更接近北方干冷坑口的特点,受沁点明显而各个受沁面积仅见小局部:受地中微量水银沁而形成散步黑斑、受地火影响而局部少许钙化白、受土沁而形成大片土黄。
俗语说:干坑出佳玉,上手易脱胎,脱胎历轮回,珍稀价无比。此剑在沁色方面具备了古玉所带有的特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