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高手为什么优秀?比起蛮干,他们更懂得正确的方法!

写在前面的话:

未来十年,什么能力最关键?

很多文章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学习力。

但问题在于,你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或者说,付出了比别人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效果不如别人。

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想要知道根源并找到解决办法,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乔希·维茨金。

他是9岁起便8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的天才神童;他纵横西方棋坛10年后,改行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的“太极拳王”。

对于学习,乔希·维茨金颇有心得,写了一本书叫《学习之道》,揭露了顶尖高手养成的秘密。

01

熟悉底层逻辑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可能最烦那些概念和定义了,殊不知,我们所不以为然的概念和定义,恰恰是最核心的底层基础。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在学习课程的时候,老师会先讲授一些概念和定义,然后再讲解题思路,最后才是大量反复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 因此,如果想要评价一个人是否在本职岗位上得心应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TA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下个定义。

之前有个来访者小萌(化名)从事运营岗位,她在工作中深感没有发展,我问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运营这个岗位到底是做什么的?

小萌支支吾吾回答的相当凌乱,我把她零星的阐述总结出来就是:

  • 组织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活动,包括撰写活动方案、寻找活动场地、准备物料、安排活动内容、搜集活动反馈......说白了就是公司外事活动的具体执行。

这就难怪小萌迷茫困惑了,我让小萌回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寻找运营的原始定义,看看一个运营岗位,到底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及,每件事情大约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合格的运营人员。

如果一个人从事某个行业三五年后,依然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岗位最基本的概念和涵义,还无法谈及更高的晋升甚至转型维度,说明这个人的底层素质有待提高。

02

做一个“学习理论者”

书中提到了两个类别,分别是“学习理论者”和“整体理论者”。

  • 前者是一种成长心态,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认为自己通过一步步积累和沉淀,是可以达成大师的水平;

  • 后者是一种固化心态,认为能力水平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的综合智力和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无法演变的“整体”。

例如,有些来访者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阻碍,往往来自于认知和心态。

他们有的人认为,我性格是内向的,所以我就不应该从事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非那么绝对。

  • 这要看你是天生就内向,还是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情让自己变得内向了?

  • 还有,即便现在是内向的,为了你所看重的价值,你是否愿意提升自己外向的能力?

没错,比起用性格描述,我更倾向于把内外向看作是一种能力。

例如,有的咨询者会告诉我,自己整理的能力差,但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整理的方法,没有尝到这样做的甜头,自然无法改变过去的行为模式。

  • 这也说明,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个性,实际上是能力使然。

如果你在不擅长的领域工作,自然越工作越内向,因为你遭受的都是负面评价,很少有人对负面评价产生欢欣鼓舞的情绪;而如果你换个领域,属于自己能胜任的范畴,并且能获得认可,自然能慢慢建立自信,变得越来越外向了。

03

建立“软区域”处理外界干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最头疼的莫过于干扰了。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干扰的态度是强硬的,但事实证明,这种强硬的态度反而不利于提升我们的抗压能力。

举个例子来说。

你正在家里专心撰写一篇文案,这个时候,你的宝宝醒了并开始了哭闹。

  •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专注状态的本质会决定我们的本能反应:我们感觉抗拒,整个身体会变得紧张,越想阻止自己分心,就越会逼近“硬区域”:我们要求有独立的空间让我们正常工作,并且越紧张,越容易在高压状态下爆裂,例如大发脾气等。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状态。

平静地接受眼前的突发事件,给予自己一定的弹性,先去安抚睡醒哭闹的孩子,没准在过程中,还能激发你的其他灵感,为你的文案创作带来新的思路。

04

多和高手交流

乔希在10年的象棋生涯中,总共接受过4位象棋大师的指导,以及与无数象棋高手交流;在他学习太极拳夺冠前,除了他的启蒙老师陈威廉的指导外,还有诸多高手陪同训练。可以说如果没有受到这些高人指点,乔希或许能成为一个街头象棋小霸王,太极拳高手,但却成为不了大师。

  • 同样的道理,作为职场人而言,我们不能仅仅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认识领域内的高手。

现在是知识付费的时代,只要你想认识某个领域的高手,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交点学费,成为积极的学员,再和这位大咖建立链接,随着自身能力的提升,慢慢地就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了。

05

将刻意转为下意识

要知道,真正在现实情境中,下意识的反应远远快过刻意反应。

对绝大多数高手而言,从熟手到高手的一个必经阶段,就是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从刻意进化到下意识的阶段。

在《学习之道》这本书里,乔希提到“划小圈”的方法论。

具体说来就是——

  • 将外部技能进行细微内部培养,避免被整体表象所迷惑,把整体进行拆分,强化练习,发现规律,融汇贯通,形成本能。

由于不同岗位的职责内容不同,这点需要每个人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揣摩和训练。

不知看完上面五点,你是否有全新的体会和感悟呢?

最后还要说一点,那就是,不知你发现没有,达成上述五点其实还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一门深入钻下去,方能挖掘出最甘甜的井水。

以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