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昱杉:清代挽袖中的《红楼梦》赏析

关于清代挽袖,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女衫以二尺八寸为长,袖广尺二,外护袖以锦绣镶之,冬则用貂狐之类。”1

《扬州画舫录》

挽袖产生于清中期,时兴于晚清,是女性上衣外衫袖口上窄条的装饰品,类似于护袖。挽袖通常以绸缎为底,上绣有各种纹路,长三至四寸,绣好后将挽袖环绕缝于袖口,翻转在外,方便拆卸清洗。

挽袖使用的绣法大部分是平针绣,特殊的有打籽绣、拉锁绣、缠纱绣等。在绣制人物时,人物的身子可以用打籽绣等特殊绣法,但是人物的脸部基本都使用平针绣来绣出五官。而由于挽袖使用时是成对出现,故此,所绣图案具有对称平衡的特点。

一、挽袖图案装饰特征

挽袖的图案题材以吉祥如意的主题占大部分,表现方式有瓜果图像,如寓意三多九如的石榴、桃、佛手;有文字图像,如团寿,或寓意万事如意的如意头配合万字纹;还有花鸟题材,如松鹤延年等。复杂的则是亭台楼阁、琴棋书画等。

挽袖“四美图”

挽袖上的装饰,将中国的传统吉祥元素进行了拆分重组,重新演绎,如“五福捧寿”、“连年有鱼”等,所有的表现方式通过绣制,更为直观。

挽袖图案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比其他绣品更注重对称美。两张挽袖整体对称,单张挽袖以中间图案为核心,强调“居中”的布局观;其他上、下配置,寻求“均匀对称”,往往以兰草等穿插过度,布局错落有致,使整个挽袖呈现出和谐之美。

由于人物绣制最为复杂,所以,挽袖上人物图案并不多。渔樵耕读是挽袖中最常见的人物题材。“渔樵耕读”通常以打渔、砍柴为左,耕地、读书为右。渔樵耕读本身是中国古代农耕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行业,它们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

这四个故事的人物,在历史上都有指代的原型。渔通常是指东汉的严子陵,其名严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详,浙江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市)人,妻子梅氏。严子陵少年时便颇有才名,与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

挽袖“渔樵耕读”

在刘秀登基做了皇帝之后,颇为赏识严子陵,征召其为谏议大臣。然而却被严子陵婉拒,其一生不仕,隐居于浙江桐庐富春江一带,垂钓于山林之间得终老。严子陵是东汉有名的隐士,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

樵则是指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最早出现在《汉书》中: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呕歌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不能留,听去……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2

内容记载朱买臣本身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有时背着柴也在看书。朱买臣的妻子因为不堪其穷而改嫁他人,但他仍努力读书,后由同乡推荐,被汉武帝召见,由于他熟读《春秋》、《楚辞》,汉武帝非常欣赏,启用他为中大夫,后来由于东越有功,位列九卿。

昆曲《朱买臣休妻》剧照

《朱买臣休妻》是戏曲舞台上的常见剧目,也称《马前泼水》,京剧、昆曲、梨园戏等各个剧种都曾演出,较早出现的是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后还有明清传奇《烂柯山》等。

耕指的是舜耕于历山,教民众耕种的场景。读则是指战国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

高文静在《谈清代服饰之挽袖》中曾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所藏挽袖做过“渔樵耕读”的分析,她总结:“‘渔樵耕读’既有人们的‘入世之念’又有‘出世之往’,颇有趣味,挽袖常描绘担柴而归的樵夫,翻阅书卷的书生,肩网回望的渔夫,手持耕犁的农夫。”3

二、《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出现在挽袖上的题材最常见的是“黛玉葬花”。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曾展出一对挽袖,两边内容一样,都是“黛玉葬花”。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挽袖“黛玉葬花”

此对挽袖是典型的对称布局,正中是黛玉葬花,上方是亭台楼阁,下方是鲤跃龙门,连接部分运用几何图案和变形万字纹图案。

在构图比例上,黛玉和宝玉所占面积最大,宝玉在视觉上位于前方,黛玉位于后方,但是平面呈现黛玉在上方,与宝玉对视。鲤鱼呈跃出状,水波纹路遮挡半个身子,亭子位于一边。

最上面的亭台楼阁相比于人物,处于陪衬地位,亭子、桥、扁舟,元素集中,非常雅致。

济南市博物馆展出的《红楼梦》是两个单张挽袖和一对挽袖。其中一个单张挽袖是“黛玉葬花”,只是工艺不同。

济南市博物馆展挽袖“黛玉葬花”

平针绣、打籽绣和盘金绣结合,这幅挽袖是老装裱,装裱者为苏格兰美术商威廉辛普森(William Simpson)。

资料显示,威廉辛普森出生于1823年,卒于1899年,他不仅是美术商,还是个擅长版画雕刻的艺术家、艺评家,曾受雇于伦敦新闻画报,故此这个装裱应该是清末的原装原裱。

从这可以看出,清末民初,挽袖除了作为女性服饰装饰品,有使用功能。装裱过后,作为家居装饰品,受到外国人喜爱,曾作为出口换外汇的项目。

展览中的一对挽袖,右边是“黛玉葬花”,左边是《红楼梦》中的黛玉“焚香抚琴”。

济南市博物馆藏挽袖“黛玉葬花”、“焚香抚琴”

林黛玉“焚香抚琴”不像“黛玉葬花”那样是经典片段,出现在《红楼梦》第八十七回。

在《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宝玉曾开玩笑想向黛玉学琴,黛玉给他说:

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黛玉这段话中,焚香这个举动重复描述,可见其平时抚琴习惯。

这对挽袖的工艺特殊,是戳纱和缠纱工艺结合,人物脸部则使用平针绣。

人物脸部使用平针绣

戳纱与缠纱不是很好区分,对此春梅狐狸曾总结:“戳纱以跨越固定数量的经纬数为单位,跨越的经纬数必须是偶数,形成一种规则交错的并且保留孔孔洞的效果,需要“垂直穿刺”,这样不会在下针时不碰到之前绣好的部分。缠纱跨越的则只有一个经纬交叉点(也有只跨越一个单位的经线或纬线),有点像十字绣里的1/2针。在有些地方,戳纱和缠纱会被统称为‘穿纱’,也是需要垂直穿刺、也是会保留孔洞,注重织物原有的解构表达和修饰。”4

除了“黛玉葬花”、“黛玉抚琴”外,在清代挽袖上出现的还有一个不常见的场景“宝玉煎药”。

清代挽袖“宝玉煎药”

这个场景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说着,只见老婆子取了药来。宝玉命把煎药的银吊子找了出来,就命在火盆上煎。晴雯因说:‘正经给他们茶房里煎去,弄得这屋里药气,如何使得。’宝玉道:‘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神仙采药烧药,再者高人逸士采药治药,最妙的一件东西。这屋里我正想各色都齐了,就只少药香,如今恰好全了。’”

整张挽袖绣法为打籽绣和平针绣,整体以盘金绣做边。

三、结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然其在清中期成书之后,一度成为禁书。而在清初匠籍制度的废除,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

清挽袖“官上加官”

挽袖上《红楼梦》的场景清楚,而挽袖本身曾是当时闺阁女子生活使用品,可见《红楼梦》在其时的影响/通过这些清代的挽袖实物,记载下文脉传承,它们以《红楼梦》为主题,以古董绣品为载体,流传至今。

注释

1、【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95页。

2、【汉】班固:《汉书》一百二十卷,卷六十四,明刻汲古阁板,《朱买臣传》。

3、高文静:《谈清代服饰之挽袖》,中国艺术报,2019年8月16日。

4、春梅狐狸:《纳纱?戳纱?缠纱?看名字就晕了的刺绣针法,连博物馆都没搞清楚》,传统服饰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红楼梦》中的碧纱橱是什么东西?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到了贾府,贾母为她安排住处时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quo ...

  • ​红楼梦:薛宝钗的处世智慧里,藏着对人情世事的深刻洞察

    作为"通部大纲"(脂批)之一的警幻与"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隐指废太子胤礽的秦可卿,实为同一个人.太虚幻境归根结底是因胤礽而有,太虚幻境就是建构在胤礽 ...

  • 刘姥姥才是红楼梦大结局的关键人物,“母蝗虫”三字别有深意

    第四十二回,黛玉在老太君两宴大观园.刘姥姥回去之后,以"母蝗虫"打趣刘姥姥,宝钗对这个笑话评论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 ...

  • 《第七回标题诗》赏析

    <红楼梦>第七回 读红品诗词-56 <第七回标题诗>赏析 文/墨吟 筱蕊 图:周瑞家的送宫花 <红楼梦>甲戌本.戚序本第七回正文开头有一首标题诗,题曰: 十二花容色 ...

  • 金昱杉:浅谈老银饰中的京剧剧目

    黄金和白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自古便是贵金属的代表,是社会财富的象征,人们会用黄金与白银打造各种器物供己使用.而由于黄金比白银更为稀缺,所以在很长时间内,黄金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专属,白银则在普通百姓 ...

  • 金昱杉: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导师语录

    2014年跟随导师赵晓红教授读硕士,三年相处的点点滴滴,当时不觉得什么,毕业几年后回忆,却发现如此清晰. 前几日正值赵老师60岁生日,遂提笔写下,文章分为授课.生活.毕业论文撰写三部分,谨以此文送给我 ...

  • 金昱杉:记赵瑞蕻、杨苡几部藏书(古旧书钤印故事之一)

    最近四川图书馆藏书的事件沸沸扬扬,让笔者想到自己手中赵瑞蕻.杨苡钤印的藏书,这批书并非珍稀的版本,却是赵瑞蕻.杨苡夫妻对于大学学子的心意,遗憾的是从某大学图书馆传出流转于当地古旧书店. 1956年赵瑞 ...

  • 李金髮诗歌《里昂车中》原文及赏析

    <里昂车中·李金髮>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细弱的灯光凄清地照遍一切, 使其粉红的小臂,变成灰白. 软帽的影儿,遮住她们的脸孔, 如同月在云里消失! 朦胧的世界之影, 在不可勾留的片刻中, 远离 ...

  • 清代盛昱小楷录《红楼梦赋图册》

    萧山沈青士红楼梦赋二十首癸酉夏五盛昱敬录

  • 清代女性如何接受《红楼梦》

    清代女性社会对于<红楼梦>的接受主要体现在题咏.绘画.戏曲.续书等四个方面,其中又以"题咏"为主要的表现方式. 晚清女性红楼题咏中所展示的种种生活.社会.情感.文学形态 ...

  • 新书推介:宋庆中《红楼梦黄小田评点研究》出版(含序Ⅰ及目录)

    序Ⅰ 晚清文学史上有一个人,先后评点过两部小说名著,<红楼梦>和<儒林外史>.此人叫黄小田,世居芜湖.他自己表白,最服膺的小说还有<聊斋志异>.我因此猜测他也评点过 ...

  • (新书推介)赵云芳:民俗学视野中的红楼梦

    内容简介: <红楼梦>既是古典小说的集大成,又是传统民俗的大展汇.本书尝试从民俗学的角度,运用文艺民俗学的理论对<红楼梦>进行关照与透视.侧重于探寻<红楼梦>中涉及 ...

  • 清代服饰| 挽袖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女衫以二尺八寸为长,袖广尺二,外护袖以锦绣镶之."说的便是挽袖,它是专为女性服装装饰袖口所用,在结构上,挽袖是女装的接袖部分,以线缝缀在衣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