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翅膀》:一叶知秋还是一叶障目?大家清楚得很!

《沉重的翅膀》是改革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家张洁写就于1981年,那时候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刚起步,重工业部门的改革也是重中之重。

这部小说是从女记者叶知秋和养子莫征的生活日常切入的,由叶知秋又引入了贺家彬,又由贺家彬引出了重工业部门的重要成员郑子云、田守诚等人,层层展开,层层递进。

任何一项事业的完成都不能一蹴而就,反是会顶着重重压力,往往是退三步才能进一步,迂回前进,但总归是在慢慢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后,郑子云做代表的投票数远远超过了田守诚。

而这个发展是借由记者及其接触到的事情发扬光大的,也就是叶知秋在这个重工业部门改革中起到了促进作用。那时的记者赤诚,正如叶知秋,只会本着自己的信仰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去解读重工业部的发展--曙光汽车厂和新厂长陈咏明的变革,她说的不过是一些实话,在文章中赞扬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重工业部门的田守诚之流对叶知秋和郑子云关系的评价带着些有色眼镜,但叶知秋为人反而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该与郑子云讨论问题和反映问题时,都会直接接到郑子云的电话中。他们的关系就是简单的不算相熟的友人关系。鲁迅先生说,愿“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只可惜,世间许许多多的人在解释一些他们不能左右的事情时,都会用此套路一通百通。

这时亟需更新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过去十余年的从政生涯中,诸如田守诚、孔祥等人的斗争经验让他们相对保守,也有一些自私为己的做法行为。不过,与郑子云等人的无私公心相遇,便会相形见绌。每个人做事做得如何,群众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让我感兴趣的,不只是改革中他们所克服艰险付出的努力,更是在人与人的联系中,展现出的那种自由而理性的种子。

叶知秋把莫征收做养子,是源于对自己老师的敬畏和怀念,而与莫征的相处,叶知秋又像个朋友,她不要求莫征什么,只是有时会觉得愧疚,如果老师夫妻还在,莫征就是另外一个样子---懂法语,穿着法兰绒衣服弹钢琴。在另一方面,叶知秋鼓励莫征与人交往,不要封闭自己。终于,莫征与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的女儿郑圆圆相知相许,且圆圆冲破一切和他在一起了。

在这样大改革的背景下,每一个人的家庭中都有些许变化。

郑子云作为一个改革人物的代表,他与女儿圆圆的相处就是知心的,与叶知秋和莫征一般。对比郑子云的妻子夏竹筠,她的观念就与郑子云极度不同,两个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就是无休止的争吵和分歧。虽然夏竹筠的打扮靓丽、穿着优雅,却并不是郑子云这个改革家的贤内助,反而是压力和病痛的催化剂。

在圆圆和莫征恋情曝光后,圆圆与母亲夏竹筠大吵一架,离家出走,只带走了父亲给她买的一件衣服。而郑子云晕倒也是在去找圆圆的路上。郑子云的晕倒并不只是家庭催化,还有改革工作中的不顺,种种保守的观念,让改革家的压力倍增。但无论如何,改革的前路是洋溢着曙光的。

被郑子云派到曙光汽车厂改革的陈咏明,给了这一整个汽车厂以新的曙光。他异常努力,改善工厂环境和员工待遇,年纪轻轻就有了许多白发,不过他的成绩也是让人有目共睹的。更让人羡慕的则是他和妻子郁丽文之间的关系,他们恩爱无比,丈夫体贴,妻子柔顺,是最合乎现代的一对夫妻。唯有这样的关系,才能在推进改革的事业中,起到润滑油的作用。

由陈咏明夫妻和夏竹筠牵出来的夫妻是吴国栋和刘玉英夫妻,一个是反对改革的车间主任,一个是为夏竹筠做头发的发型师。人都是勤劳善良的好人,只是吴国栋还是保留着那种思想上的大男子主义和对改革的保守意见,颇有些思想怯懦的意味。但曙光汽车厂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陈咏明夫妇对待吴国栋夫妻也是非常贴心,吴国栋也渐渐地成为了陈咏明的支持者。

也就是说,无论是郑子云还是追随者陈咏明,只要他们一心为公,哪怕一开始有人不理解,后面也会渐渐地通过家人们之间的互动,最后坚定地成为支持者。

我们历史上的重大变革的确是带着压力和阻力负重前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为之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永远也不会被忘记。铭记时代,我们要做的,更是时时以更新的观念看待自身和世界,只有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对了,那么我们的脚步也就准确无误了。

张洁先生给女记者起的名字--叶知秋,我甚是喜欢,一叶可以障目,更能知秋,只愿我们一路前行,追逐内心的那丝光亮,孜孜不倦。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