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多多钢琴赛一等奖上热搜:逼孩子学是本能,懂得如何“逼”才是本事

文末有福利,记得看到最后~

昨天,妈妈群有人感慨“黄多多是承包热搜了吧。”

这次,不是因为扎耳洞、染头发,而是多多和小提琴家吕思清的儿子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两人联手拿下钢琴和小提琴项目的五个一等奖!

主演话剧、翻译英文绘本、精通画画……多多的才艺之多藏都藏不住。

我们看到的多多,是如此优秀,却没有看到,即便资优如多多,也和寻常孩子一样,常常倦怠疲懒不愿练琴。

多妹也是如此,总是要多妈催逼才练琴,气得多妈都不想拥抱她。

综艺《向往的生活中》中,黄磊自曝多多不爱弹琴,而孙莉经常“逼”她。

还向张杰和金玟岐两位专业音乐人讨教该不该“逼”,如何“逼”。

看着虽然时常不愿练习,却被“逼”出傲人成果的多多,不由得想起此前微博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5月28日,无锡10岁男孩与逼他写作业的父亲发生争执,不但罢写还爬到屋外6层楼高的空调外机,经消防员轮番劝说,才平复情绪返回屋内。

同样是为了让孩子坚持学,孙莉把多多“逼”出了成绩,而很多父母却像无锡父亲那样,把孩子逼得意兴阑珊甚至厌学。

为人父母,我们都了解,喜易怕难是天性;也明白,强者谈坚持,弱者谈喜欢,孩子不愿意学,不能放任要逼一把。

只是,知道逼孩子是本能,懂得如何“逼”才是本事。聪明的父母,懂得引导孩子,把“要我学”逼成“我要学”。  

“逼”的前提
是引导对学习热爱

有人说,有远见的父母,都有点狠心,会逼孩子。

深以为然。

但只是逼孩子努力,远远不够,跟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热情。

几天前,郎朗大婚,朗爸的逼迫式教育,再引热议。

不少家长曾以他为榜样,狠狠逼孩子。然而,琴童千千万万,郎朗只有一个。更多孩子,被逼考过十级后,便像完成任务般,再不肯碰琴。

就如作家严歌苓所说,家长能逼孩子练琴,却不能逼他热爱音乐。

事实上,真实的朗爸不只是粗暴逼迫,为激发郎朗学琴的热情,他竭尽所能。

郎朗1多岁时,发现他的音乐天赋带他学琴,让他从特长上建立自信;

郎朗吸收能力强,一位老师无法满足他的学习需求,朗爸扮成清洁工到别的班上偷师,满足他的求知欲;

权威老师否认朗朗能力,朗爸不断肯定他,自费参加国际赛并获一等奖,让他得到世界认可。

比逼更可贵的是,朗爸一直不遗余力引导他热爱音乐。

郎朗也曾叛逆几个月不碰琴。那次爸爸没有逼他,而是让他审视对钢琴是否真爱。最终,郎朗自己手痒瞒着爸爸偷偷弹琴。

▲郎朗和父亲

深植于心的热爱,再加上爸爸催“逼”,才使郎朗有勇气毅力,迈过许多人未能越过的沟壑,成为钢琴大师。

模仿郎爸逼孩子很容易,但对学习热情的保护及精细引导,却鲜有家长能做到。

教育,没有不辛苦的,学习,也没有轻松的。

孩子成才,是一场艰辛的蜕变,比起站在身后扬起皮鞭的监工,他们更需要带着关爱陪在身边的教练。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除了狠心,更有耐心,懂得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

“逼”的目的
是激发学习动力

著名脑科学家洪兰老师,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孩子读初中时,要学习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四大悲剧。那是英文的古文,等同于外国人学《论语》,难度很大。她儿子一度苦恼到不想上学。

某天,孩子突然对钻研莎士比亚剧充满动力。

原来,老师把学生分成8组,每组将一出莎士比亚剧改编为发生在现代的故事。学期末各组汇报演出,互评选出第一名。

这个巧妙安排激发了孩子的动力。

洪兰老师的儿子抽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孩子天马行空把故事背景定在咖啡馆,朱丽叶是穿短裙留长卷发的辣妹。

为编出喜欢的故事,整整一个学期,孩子每天看原著,绞尽脑汁写剧本,动力十足排练。

而为了对其他组挑毛病打分,孩子们把另外7个剧也看得烂熟。经过一番自主学习,直到高中毕业,孩子对所有剧目依旧记忆深刻。

洪兰老师感叹,动力得到释放的孩子,学习潜能巨大。

做事有动力的孩子,表现常令人惊叹。

一个小学生,怕假期放松学习,制定满满的学习计划。

一个琴童,在高铁站候车,忍不住拿出琴来练习。

凌晨五点的图书馆,不少大学生已开始一天的自习。

尹建莉老师说:“如果没有唤醒孩子本身的内驱动力,如果没有让孩子自发地努力,家长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长。”

深以为然。

“逼”孩子一把,不是耳提面命定下条框,不是步步紧逼不让放松,而是用心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动力,让孩子对热爱的事不轻言放弃,对不喜欢但有意义的事坚持忍耐,从而心智得到锻炼,变得更坚韧强大。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边玉芳老师,在《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一书中指出,孩子的学习动力分为外部学习动力和内部学习动力。

想要孩子自主自觉的学习,激发内部学习动力才是长远之计。

具体的做法有三种:

  • 让孩子觉得学习知识有趣

《游戏力》书中说:孩子可能不愿意学,但只要爱玩,就有办法。

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女孩是数学困难户,爸爸趁双十一,“斥巨资”让她结合各种优惠,计算如何用同样的钱买更多喜欢的东西。

后来,爸爸又设计寻宝游戏,每天出30道题连同小礼物藏在饼干盒,拖鞋柜等地方。

孩子常常被出其不意的藏宝点逗得哈哈笑,每次一找到题就痛快刷完,有时爸爸忘了藏宝,女儿还不乐意。

  • 让孩子觉得学习知识有用

一位朋友的孩子,从小抗拒学外语,报了很多补习班都没有效果,朋友一度认定孩子是没有学语言天分的。

直到后来,朋友带小孩到国外自助游,孩子内急却因为英语不好,费了很大劲都找不到洗手间,憋得特别难受。

幸亏一位热心游客帮忙问路,领着孩子在酒店找到洗手间。

那次之后,孩子突然明白多学一门语言的好处,学习外语有了动力,成绩很快有了长足进步。

  • 让孩子觉得学习知识很有成就感

著名学者马斯洛曾说:“成就感是人的最高层次需求。”

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农民父亲,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清华北大。

有人好奇,请教他有什么秘诀。

答案出人意料,这位父亲说“我没文化,也没啥绝招,只不过让孩子教我罢了!”

原来,父亲虽然没法教孩子,但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天让孩子把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复述一次。

孩子做作业,他也在旁边读孩子的课本,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孩子,孩子不懂,就让他第二天问老师。

孩子当父亲的老师,特别有成就感。一来二去,对学习充满热情。

别人家孩子玩耍,他家孩子潜心学习。就这样,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最终考上了大学。

为人父母,比逼孩子学习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看不见的热情和动力。

海清曾在微博中,发过一段她和儿子蛋妞的对话:

海清:陪你出去踢会儿球?

蛋妞:写完作业。

海清:踢完球再写?

蛋妞:写不完。

海清:写不完明天再写。

蛋妞:明天还有明天的。

海清:请问哪里来的这么多作业,不可以好好玩玩吗?

蛋妞:我在写一个科幻小说……

网友纷纷留言,小小年纪就充满热情和动力,长大后不得了。

的确,唯有在热情和动力的驱动下,孩子主动去吃苦流泪经历挫折,感受快乐满足与成就感,养成坚毅果敢忍耐的品格,才是决定他一生能走多远能走多高的素质和能力。

吴军老师曾说:“教育只有一件事: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让他拥有持续一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育,就完成了。”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会狠心“逼”孩子坚持,也会耐心引导孩子的热情,更会用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愿你我,都成为这样的父母,最终收获春华秋实的孩子。

*个人简介:萌妈不是虎妈,青榄签约作者,名校MBA二宝妈。一枚左手从事行政工作,右手撰写育儿文章的斜杠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者,分享有趣有料育儿知识。

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专门研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跟着青榄学古文》音频节目正在热播,内容涵盖1-9年级语文教材的古文篇目,每天10分钟,帮孩子解决学古文难的问题。

 今日福利 

6月14号(周五)早上10:00

留言点赞前八名的读者

将会获得以下书本

《快乐养育法》

▲3000万家长感动推荐!除了做虎妈狼爸,你还有更温柔的选择。高压式教育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大J小D、小土大橙子、林小暖、陈小舒都在提倡的人格发展式育儿之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咨询博士留佩萱温暖之作《快乐养育法》,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