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想必很多孩子要么加入补习班行列,要么在家煲剧。杭州一位14岁的小女孩,每天在家上网、看视频、玩游戏。女儿的态度令父亲顿时火冒三丈,扯掉网线,并大声说道:
可没有想到,女儿居然一怒之下离家出走。
面对警方询问,父亲表示,如果孩子出了问题,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庆幸的是,经过警方的努力,女孩在走失的第三天找到了。所谓祸从口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的孩子都经不起批评,我们以前都是从小被骂到大,还是一样好好的。然而,在这件事上却很少有人指出父母的沟通也有问题。一名17岁的男孩,因当天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事后遭到母亲的批评。一个老艺术家,对自己的女儿要求特别严格。虽然女儿读到了常青藤博士,但她在女儿面前,依旧不会使用夸赞,而是说着一些违心的话。
离家出走、自杀,孩子们会做出这类偏激行为,除了少部分是“玻璃心”导致以外,大部分都是因为父母不懂得沟通,说的话过于刺耳,打击了自尊心。郭涛从小成绩优异,但是到了青春期时成绩有所下滑,排名跌落到班上的中间水平,而有一次考试,发挥失常让他一下成了班里的中下游。你在家里吃我的,穿我的,喝我的,你还不给我好好学习!还有什么脸面对我……他当即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地脱掉,脱得只剩下一条内裤,连鞋都没穿,就冲出了家门。于是他就坐在楼顶边上,脚晃晃悠悠地搭在半空中,想跳,但是没有勇气,痛苦至极。后来妈妈和校长找到了他,他的委屈和情绪才找到了出口。
▲演员郭涛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太过重要,是他的整个世界。他毫不怀疑天真地相信,这些人是教他知识,给予他爱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的人。所以,千万不要随意辱骂孩子,那些我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和行为,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可能是毁灭性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犯错,那到底该不该批评呢?可惜很多父母一旦开始批评孩子,就会情绪激动,口无遮拦,说的话特别伤人。好像认为说得话越重,孩子就越不会再犯,其实,恰恰相反,年龄小的孩子被辱骂会因为自尊心受挫,变得自卑,年龄大的孩子被辱骂,会为了维护尊严,变得叛逆。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当孩子做错事,我们想要指出时,可以这样做:
当你的情绪不佳时,先按下暂停键,等你缓解了再去沟通。其实如果你真的深爱你的孩子,就记住,永远要保护他的自尊,不要伤害亲子之间爱的感情。所以,任何时候你都要保持你的情绪稳定,即使你怒火中烧。
当孩子犯了错,别着急批评孩子、指责孩子。很多父母情绪一激动,就常常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一不小心,就可能就误解了孩子。没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就主观臆断孩子有错并批评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倍感委屈,还会让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大打折扣。
我们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去启发孩子,采取鼓励式批评。“再看电视把你扔了”、“房间这么乱,都不像个女孩”这些生硬、强迫的命令语气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抗心理。家长可以通过描述事实的方法,“每天持续性看电视,很容易近视”,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思考,并养成好习惯。还可以通过赞美式鼓励的方式,比如“如果你能把房间收拾干净,那妈妈真的很为你骄傲”。这种赞美式鼓励的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觉去做好很多事情。有人说,每个悲伤的结局都行走着一个原本幸福的孩子。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如果想要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批评孩子可以,但一定要就事论事。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不自觉就上纲上线的上升到孩子人格方面,而不是批评事情本身。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做的事情哪里做错了,而不是急于给孩子下定论。也有些家长常常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有时甚至会“翻旧账”。通过一件小事,会牵出孩子的一大堆毛病,甚至有些错误是很久之前发生的。面对父母无休止的数落,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不再抱有希望,变成了“破罐子破摔”。
古人说,教育孩子有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彻底毁掉一个孩子的杀手锏,就是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批评的本质是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促使犯错者发生转变。家长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有违批评的目的,难以达到批评的效果。在公开场合受到批评,孩子首先只会想到那是批评者在有意给自己难堪,随之而来,是自尊心受伤、破罐破摔……
孩子不听话,总是犯错,不要说:“你怎么老是不听话,再这样,就把你扔掉。”犯错不可怕,最怕父母不接纳犯错的孩子。导致孩子完全否定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默默哭泣。年纪大的可能就会做出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所以每次批评完了孩子,应该抱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他的,父母批评他是对事不对人。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孩子变得听话,却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作者简介:李早早,90后职场妈妈。感性生活,理性写作。想要好看的皮囊,更想要自由的灵魂。
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专门研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跟着青榄听名著》音频节目正在热播,多本中外名著免费听。每天陪孩子聆听书中好故事,养成阅读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