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第二大病害——砂皮病,防治并不难!用对药是关键!
由于砂皮病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真菌,病菌入侵后,很快受到寄主的防卫反应:分泌胶状物质包围病菌,同时油胞破裂并释放挥发性化合物杀死病菌,致使病菌的扩展受到限制,被感染组织形成突起且肉眼可见的黑点。
简单来说,柑橘砂皮病的黑点是寄主防卫反应的产物,病菌一旦感染,黑点就会发生。但要命的是,小黑点没有办法消除,对果实商品率影响很大。
所以,砂皮病的防治重心一定是在预防病菌的感染上!
病害的侵染来源主要是果园中的枯枝和腐烂枝干树皮中产生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当发病的枯枝死后,滞育在枯枝内的病菌菌丝很快转入营养生长并繁殖。所以管理不善、树势衰弱,特别是受过严重冻害的果园,枝干树脂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容易形成砂皮病大爆发。病原分生孢子侵染最适温度为24-28℃,高于32℃受到抑制,在最适温度下,果面和叶面保持4个小时的持续高湿就可以成功侵染,所以在田间通常最适宜的条件下从侵染到表现症状只要4-7天。
柑橘砂皮病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夏秋雨水多为发病高峰期,冬春严寒时柑橘受冻害也是诱发砂皮病的主要原因。
1、在开春春梢萌发生长时危害新梢;
2、谢花后,4月下旬—5月中旬开始危害幼果;
3、5月中旬—6月中旬主要危害夏梢和果实,多危害果实为主;
4、7月—8月叶片,树枝,果实均受危害;
5、9月份危害秋梢和果实。
柑橘砂皮病病原菌有三种,均为弱寄生菌。病菌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枝、枯树皮及病树枝干、叶等病组织上越冬。
1、病枯枝是来年病害的主要侵染源。次年春季温度15-30℃,多雨潮湿时,越冬病菌开始大量繁殖,并借助风、雨、露水等传播到新梢、嫩叶和幼果上。
2、病菌借助风力,昆虫,雨水传播。
3、树势弱,或受伤的果园容易引发此病,特别是冻害严重区域或年份。
1、发病初期,产生透明退绿的针状小斑点
2、病情加重后,形成褐色或黑褐色硬质小粒点
3、叶片和枝条老熟后,形成黑色的小黑点
▲较为严重的柑橘砂皮病
1、病菌侵染未成熟的果实,发病情况与梢枝、叶片类似,病部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点状、线状、曲线状、环状或不定形的硬质小粒点。
2、病菌浓度高时病状呈泥块状或泪痕状
第一步:冬季或早春修剪,喷施清园药剂,冬季或早春剪除病枯枝,带出园外,集中烧毁,结合清园用药方案进行;
第二步:柑橘萌芽期,苯醚甲环唑+代锰(400~500倍)/吡唑+代锰(400~500倍);
第三步:谢花2/3时,选择药剂:保护性药剂加内吸治疗药剂相结合。30%苯甲·吡唑(2000~3000倍)+代锰(400~500倍);
第四步:幼果期;根据柑橘不同的品种,选择安全性好的剂型, 如蜜柚幼果期,乳油剂型要注意。也有的乳油产品可以用。保护性药剂与内吸 性治疗药剂相结合使用,与上次用药轮换使用。30%苯甲·吡唑(2000~3000倍)+代锰(400~500倍)/30%肟菌脂·戊唑醇(2000~3000倍)+代锰(400~500倍);
第五步:膨果期;根据果园沙皮病的发生情况,这时可以初步在叶片和幼果上看有没有砂皮病发生,有没有上果,要仔细看,不要大意,根据发生情况,调整用药浓度,以防大面积传播。40%氟环唑·多菌灵(2000~3000倍)+代锰(300~400倍)/30%肟菌脂·戊唑醇(2000倍)+代锰300倍;
第六步:秋梢期;秋梢作为来年的主要结果母枝,必须做好砂皮病的防治。40%氟环唑·多菌灵(2000~3000倍)+代锰(300~400倍)/ 30%肟菌脂·戊唑醇(2000倍)+代锰(500倍)/30%苯甲·吡唑(2000~3000)+代锰(500倍)。
建议:以上的代森锰锌可以与代森锌或丙森锌或克菌丹轮换1-2次。砂皮病病菌容易对药剂产生抗性,建议使用的药剂轮换使用。
注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长期雨水前一定要及时用药,雨后补喷,往年砂皮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在幼果期至早秋梢期增加1至2次用药,建议代锰300倍。
而无论哪种环境胁迫,如高温、冻害、旱涝或是其他病虫侵害等,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树势,给砂皮病以可乘之机。
所以要防好砂皮病,加强栽培管理,稳固树势显得尤为重要。
40%氟环唑·多菌灵SC
30%肟菌脂·戊唑醇SC
30%苯甲·吡唑SC
30%苯甲·丙环唑EC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咨询
叶国文:1387045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