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第十五章 悟道之人为何要“畏四邻”?

犹呵,其若畏四邻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每天聊《道德经》的时候是我很开心的时候。我这个人是学中医的,但是我特别喜欢《道德经》,我经常出差到各地走,我的包里永远放着一本《道德经》,这是我的习惯,上飞机了没事看看《道德经》,有意思,越看越开心,能跟大家在这个平台每天分享点《道德经》,这是我很开心的事。

昨天我们聊了老子说悟道人的品性,老子说的悟道人的状态,他一讲出来,我们都晕了,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我们想悟道的人应该是站在高山顶上,最好周围一个人都没有,衣袂飘飘的,风把长发吹起,我悟道了,我跟天道接近了,我们觉得应该是这么潇洒一个状态。老子形容的跟这有天地之别,老子说“豫呵,其若冬涉川”,他做事的谨慎状态、小心状态,像冬天过结冰的河水一样小心谨慎、小心翼翼,全神贯注。

今天老子接着讲:“犹呵,其若畏四邻。”这一听,也有点晕,跟飘飘然的状态又是完全不同,“犹”的意思是做事深思熟虑。“犹”和“豫”,昨天我们讲了,“豫”是大象,大象走路很缓慢,那个谨慎的状态。“犹”是一种大猴子,古书记载是猴的一种,这种猴有特点,做事及其小心,但凡听到人声都不从树上下来,刚要下来一听到人声又上去了,它是一种非常小心谨慎的状态。

后世干脆把这两个动物合到一起了,一个猴子、一个象,做事都很小心谨慎,形容犹豫的状态。老子说悟道的人,“犹呵,其若畏四邻”,它做事小心谨慎、谨小慎微,好像他怕四周的邻居一样,大家一听,这哪是悟道的人,悟道的人应该什么都不在乎,他“若畏四邻”,好像担心周围的邻居说他、指责他,大家都盯着他一样。这话的意思老子讲的非常清楚:做事小心。老子这话都是给领导者讲的,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在经营管理的时候要特别谨慎小心,做事要三思而行,尤其对待自己的品行,要像大家都盯着你的那种状态一样。这个理念跟儒家的一个理念非常接近了,儒家有一个“慎独”的理念,“慎”是小心谨慎的“慎”,“独”是独自相处的“独”。

慎独就是平时大家都看着你的时候,在众人之中你做什么事,我们是放心的,大家盯着您,您说话一定冠冕堂皇,说得得体、有道理等等。在没人的时候,在独自相处的时候,您所讲的那些您还能不能做到?这个时候是真正考验你修行的时候了,儒家的修行方法叫“慎独”,甚至有的儒家学者把慎独给放到儒家最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了。评价一个人修行够不够,慎独是最重要的,在没有人监督你的时候,是不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就是你的内心确实是不是如此认为的。

比如说在外人面前说,我这人如何如何清廉,如何待人好,等到没人的时候该收的钱收了,该做的错事做了等等,这是修行完全不够,这样的人往往在外边影响越大,最后他造成的危害越大。大家那么信任你,结果一旦暴露出来,发现原来你这样,反而不相信你讲的整个理论了。儒家特别重视慎独,比如儒家的曾子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别觉得生活中没人看着你,那么多人在看着你,那么多人在手指着你,难道你不应该谨慎一些?每个人做事都是如此,生活在社会里,您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别人发现的,所以一定要谨慎,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这非常重要。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东汉时候著名的大臣杨震,做官非常清廉,人品也非常端正,一直秉公执法,大家都称赞他。有一次他因为公务出差,路过昌邑县,恰逢他过去有个老朋友,叫王密,在这当县令。当天晚上王密就来看杨震了,是老上级。看的时候拜访、叙叙旧,“感谢您当年提拔我,没有您提拔我,我怎么能做官,非常感谢……”然后,这人从怀里掏出“十金”来,就是掏出钱、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一看,你在干什么?“这是感谢您当年提拔我,所以给您送点钱。”杨震一想这哪行?这是受贿,坚决不收。

王密这钱就送不出去了,怎么送杨震都不收,王密也是直筒子,说话就直了点,急了,这时候大半夜的,“此时深夜无人知也”,就是现在半夜深更的,我给您这钱没人知道,您放心吧。结果这话说完杨震立刻正声地说,非常严厉地说“岂可暗室亏心”,这话可有名了,怎么能够在暗的屋子里边,没人看你就做亏心事呢?这不行的,他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你给我钱,看着没人,但是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方面都知道,你怎么说没人知道?老天爷知道还不够嘛!所以,这件事有名,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这“四知”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这事没人知道呢?

这“四知”其实含义很深,杨震这句话里包含了“天之道”,他知道除了我们人间这点事之外,上面举头三尺还有神明,古人特别重视周围的环境如何,这与进化论有关,我们人在进化过程中,进化了说长道短的品性,互相去说对方的弱点,这是一种监督。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刚刚有人类群体的时候,不是靠武力维系的,有武力成分在里边,更多是靠道德、理、公平、忠诚、关爱等等这些内容。这里边包括互相的监督力量,谁违反了这些公德,我们大家一起用舆论来声讨他,维持整个部落的平衡,所以人类慢慢进化出来了说长道短的本领,这个本领在人类身上是有体现的。

我们一生中,大家都容易说长道短,喜欢看八卦,报纸要想销路畅通,就一定要写点八卦。小孩子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跟家长在汇报其他孩子的时候,往往都汇报其他孩子的不好,小孩会有这个阶段,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领导者法则,你想做一个领导,一定要尽量地避免被人抨击,如果你能把自己品性塑造的完美,让大家尽量少来抨击你,大家就会信赖你,你就会是这个部落首领,这是进化来的领导者法则,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凝聚部落人心,才能做一个首领。每一个领导者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让大家监督你,让大家说不出你什么坏的东西来,让大家都夸赞你,都觉得跟着你干一定会有前途,这样你的部落人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盛,这是领导者法则。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让大家“若畏四邻”,你要重视周围的舆论监督,每点言行都要考虑到周围会怎么样,大家会怎么反馈,一定要给大家正向的信息。这就是老子对领导者的要求,这里有心理学法则在的,我这么一讲大家就明白了。这样累不累?一定会累的,但是如果成习惯以后,就不会觉得累了,而且这个习惯是好的习惯。因为是品性端正的习惯,会让您将来更少犯错误,这是必须去做的,为了走向这个正确的道路,必须要付出点代价,就是要规范言行,不去那么放纵,这是老子对大家的要求。

“犹呵,其畏若四邻”的意思,就是做事要小心谨慎,一定要考虑好周围的反馈,这才是真正悟道者的品性,悟道以后带着大家向善的方向走,向幸福走。能带领大家走是因为你有超众的品行,这样大家才追随你、成就你,老子要求做事要小心谨慎,“若冬涉川”,要谨言慎行,一定要考虑清楚再去做,“若畏四邻”,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会引起企业的动荡。

有的人做事没有那么谨慎,没有那么“犹”,“犹”就是考虑清楚后果再去做,结果说话很随便。比如说有的企业家经营的公司非常好,利润比其他同样的百货公司要多出好几倍来,但是自己有时候有急躁的情绪,有一次因为要求某种标准,员工达不到,企业家急了,“告诉你你如果达不到,我过两周就关店!”您看,为这点事就要关店了。还把这个事写到了微博上,员工跟他整个沟通的过程,他全都写到微博上,情绪暴露出来,员工怎么样,你们怎么跟我对抗,搞的全国人民都以为这公司要倒了,以为撤店了,不知道什么原因,都以为是成本上涨、房价上涨,挺不下去了等等,风波差点把企业推倒了,后来证明没事。

出现这种风波,企业家要记住,你做事要像老子讲的“犹呵,其若畏四邻”,否则的话,你的任何行为都会引起企业的动荡,因为你是企业的代言人。很多企业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会觉得举重若轻,这是我的企业,我爱怎么说怎么说,结果一说出去,新闻稿一出去就坏了,一下引起全国性的反馈,有的时候会兵败如山倒,瞬间倒塌都不知道怎么出的问题。一定要非常谨慎的考虑到周围的环境,这是老子对悟道人的要求。

除了领导者,我们普通老百姓这么做有没有好处?当然有好处。因为一个“若畏四邻”的人,他一定是会考虑周围的环境,并对周围人都不造成伤害的一个人,这是一种对周围人的尊重。您说“若畏”,老子为什么加一个“若”字?他的状态像是怕,其实不是怕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周围人的尊重,一个能够考虑到周围人的利益,经常为他人着想的人,这种人一定是个品性非常好的人,所以老子说这种人做事“犹呵,其若畏四邻”,小心谨慎,不伤害到大家的利益,考虑到大家,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悟道的人。

那种不考虑大家,飘飘然,绝然于世外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悟道的人,真正悟道的人就在民间,就生活在你中间,人家把品性修炼得非常好,经常考虑到周围的人,这种人就是悟道的人。我们按照老子这种修炼方法去修炼,慢慢的,大家一定会提升境界,品行会越来越好,成为大家欢迎的人,这种人是悟道的人。所以老子讲了“道德”,“道”是里边的内涵,“德”是外边的体现,道明白以后,您的行为品德也一定会做好的,这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感谢大家留言,我每天看大家留言都很感动,明天我们接着再聊《道德经》,谢谢大家,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