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淮镇人之十一淮镇中街村孙鸿泉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十一
淮镇中街村孙鸿泉
孙鸿泉:男,汉族。1928年4月13日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中街村人,(原为西排)。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7月毕业于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
1936年至1943年在家乡断断续续读了不到六年书,高小毕业,半年简易师范。
1939年冬家乡沦陷,他亲眼看到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种种罪行,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义无返顾地参加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队伍中来。 从1943年起开始做些地下工作:1、替早期参加革命的同学送冀中区党委机关报《冀中导报》进行宣传;2、给冀中军区41区队画过一张日本鬼子和汉奸在淮镇的军力部署图;3、做敌工工作的表兄段振升每逢淮镇集市来做汉奸队长的工作、探听情报、要些枪支弹药、在他家吃饭,他作掩护工作。
淮镇解放后,1945年6月任淮镇青救会主任,1945年8月任淮镇完全小学教师和淮镇全区的中心小学校长,1946年11月任河北省建国县县政府教育科教育视导员,第七区文教助理员。
1947年11月在任丘县土改队任小区工作组长兼区青年干事,搞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团试点工作,1948年6月至1948年10月底在华北局党校第二部(接管新区部)学习,11月南下行军一个多月到达位于河南禹县的中原局,1948年12月到1949年7月在郑州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任干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少年儿童部长(县级),1949年7月任南下干部支队的中队指导员,大队党委组织委员兼团总支书记、支队组织科干事,1949年11月任中共桂林地委宣传部干事(县级),1950年2月至3月任地委剿匪工作队队长,广西减租减息试点工作队队长,1950年4月至1953年2月任桂林团地工委副书记期间1950年8月任桂林地区土改队干部调练班副队长,1950年9月至1952年7月任地委土改工作队队长兼资源、百寿两县县委委员,资源县中峰,五排两个区、百寿县、雅瑶、龙江两区的工委书记、并任人民法庭庭长。1953年3月任广西团省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54年8月至1964年9月住广西团省委和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期间1956年8月至1957年9月在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学习任党支部副书记)。1964年10月任自治区团委书记(期间1964年10月至1965年7月任融安县“四清”工作队大队组长,1965年8月任象州县“四清”工作团党委书记兼团长),1966年8月至12月任广西日报总编辑。文革期间于1967年元月被夺权。1968年2月下放到自治区共青团委办的青年先锋农场劳动。1969年4月至12月下乡当工作队员,下厂矿当工作组副组长,1969年12月任桂林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地委副书记。1975年3月任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广西日报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6年6月免去在广西日报的兼职(期间1976年8月至1977年8月任广西区党委三分之一工作队陆川县工作队队长)。1980年2月至1984年6月任中共钦州地委书记兼钦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和边防工委书记。1985年5月任广西区党校副校长,其中1985年8月至1986年5月任南宁地区农村工作团团长,1986年12月调广西区党委宣传部退二线,任调研员,分管特困县龙胜、贫困县富川的扶贫工作近七年,使龙胜县成为广西第一个脱贫的特困县,富川县成为第一个脱贫的贫困县。
曾任广西区党委第四届候补委员,广西第二届、三届、六届政协常委,共青团中央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
离体后任《广西共青团》顾问组组长,广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著有《住事情深》、《心中的歌》、《随想杂读》、《我的家乡)等著作。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