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编者按:从今日起,诗眼看世界将连载沧州青县韩中清先生的《槐卿人生》系列文章。我和中清先生相识于网络,他原为《沧州晚报》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外联主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讯中国》编辑部副主任。我于2019年与中清先生共同发起《沧州骄子》系列丛书征稿,中清先生为主笔,我负责丛书文稿的宣传工作,现如今丛书首卷已出版,之后先生又出版了《诗词背后的故事》,又于今日获息,中清先生正在创作《槐卿人生》系列文章,并征得中清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将全网首发。让我们围坐在沧海之滨大运河之畔的槐荫之下,与韩中清先生一起畅议人生,共享此人生乐事吧!
槐卿人生
韩中清
2020年4月25日晚上,沧州市诗联学会会长王今伟,请我在网上给诗友们讲一讲古典诗词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虽然我的水平不高,但是懂点诗词在新闻生涯中确实受益了。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只能谈点体会。
大家知道,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对于新闻写作大有好处。用在标题上画龙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演员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演员演戏是这样,记者写稿也是如此。有一篇全国著名杂文家吴吴先生15年前的文章,标题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这个题目是化用了中唐大词人刘禹锡的名句,其原词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吴先生在文章中说,人们喜欢把“道是无晴(情)”比喻恋人间的复杂感情。其实,即使在恋人间,除了“道是无情却有情”之外,也有“道是有情却无情”的时候。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像青年男女恋人那样缠绵悱恻,“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事情有,“道是有情却无情”的事情也不少。尤其是在如今不正之风盛行之中,很多“有情”的事情背后都是近似冷酷的“无情”。近日读《人民日报》一封《出售‘人情果’,苦了种果人》的读者来信,说的是青县上伍村干部最近两年出售“人情果”116445斤,少收入29200多元。写信人把部分买“人情果”的单位拉了个单子,文字不多,照抄如下……“人情”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感情要“请”苹果搭桥,那喜剧性的情节是可想而知了。我手中有权,你拿苹果送情,是怕日后用着我的时候,我绝情,心里的明来暗去,不是地地道道的“无情”吗?不是“道是有情却无情”吗?
用在导语里引人入胜。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事过多年,里面的精彩导语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印象中,甚至使人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们要做到古人所说的,写情——沁人心脾,写景——在人耳目,叙事——身临其境。文章的导语一定要有波澜,有起有伏,不能像一潭死水,那就激不起读者的感情,打动不了读者的心。请看,新华社石家庄2000年8月22日电稿:《北戴河景色更迷人》的导语:“满地苕秧沙岸绿,一天霞彩海波红”,用郭沫若先生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北方避暑胜地北戴河的美好景色。今夏到北戴河旅游的人们发现,如今的北戴河路更好走,海更壮观,景色更迷人了。看了这个导语,谁不想把全文读完,谁不想到北戴河旅游?实践证明,郭沫若先生的诗句为导语增了色,抓住了读者的心。收到了“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良好效果。用在文章中感染力强。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是一位博学多才,活用古典诗词的大手笔。他在《中国的西北角》中引用了军人的词作:“十年前珠江上孤零的战友,到今朝已饮马贺兰山边。回首东北望,敌人又起,问将军:何日再率兄弟们放棹松花江面?”从这首凄凉怨望的词句中,他深深地体察了广大军人厌恶内战,要求抗日的军心。这首词教育了范长江,使他对时局的分析有着坚实可靠的基础,并且使他的作品以人民的心声去感染、教育、激励更广大的人民。
《沧州日报》、《沧州晚报》总编辑刘桂茂在《话说“心里平衡”》一文中,巧妙地引用了明代朱载的一首词:“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大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一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成克杰就是这种人,活该他吃枪子儿,这种人的心里要是老能平衡,还有咱老百姓活的吗?总编辑刘桂茂将成克杰比喻成宋词中的那个“心里永不平衡”的人,其感染力是何等的强啊!
用在结尾韵昧无穷。文章的结尾最好要写得生动。生动就是精彩,精是简练,彩是光泽。“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一篇文章的结尾里,句句精彩,字字生动,当然好,但事实上很难做到。一篇文章的结尾中,一定要有精彩的地方,有让人拍案叫好的那么几句。这一点,我自己只是试图做,努力做,事实上没有做到,好坏兼有。《尚未出山先有声》这篇介绍业余画家章真理小通讯的结尾,我是这样写的:面对章先生的月夜群虎图,笔者感慨万千,口占一绝: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所谓画龙点睛,这个“睛”首先要点在标题上。常言道:“看书先看皮,读报先看题。”由此可见,标题拟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能不引起读者或编辑应有的重视。标题拟定得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宣传效果,也反映出记者或编辑的语言修养。从内容上来看,标题是千差万别的,难以概论,但从声律角度来看,标题拟定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譬如:标题中常用的对偶句式就有一定的规则或格式。对偶是植根于我国民族语言土壤之中,富于民族色彩的一种修辞格。对偶运用于标题至少在元杂剧中便已可见端倪。元杂剧每本末尾用两句或四句的对子作结,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叫做“题目”、“正名”。明清章回小说兴起之后,对偶标题更是盛行不衰。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的回目采用的都是对偶形式。如:“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间韩遂”;“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等等。用对偶来做标题.句式整齐,声调铿锵,上下句互相补充映衬,增添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形式美。不但看上去一目了然,而且琅琅上口,易于记诵。所以,受人欢迎,喜闻乐见。如今,对偶已成为报纸新闻标题的一种常用形式。
对偶用作新闻标题有助于言简意赅地揭示新闻的鲜明主题,有助于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兴趣。最近两年,我在这方面努力实践了一下,虽然尚未过关。但自我感觉比非对偶的标题还是好一些。不怕同行笑话,试举几个题目,祈请大家赐教。2001年6月13日《沧州晚报》二版发表了一条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先进单位的消息。标题为:2001年5月13日《沧州晚报》15版介绍了在我市第二届“狮城之春”艺术节文艺调演中,沧县刘吉特技舞狮团登台演出,勇猛惊险的火爆场面,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标题为:2001年5月22日《沧州晚报》15版报道了市文联、市文化局联合举办青少年书画展的消息。标题为:安徽打工者吴元友卧病市传染病医院的消息见报以后,牵挂着众多市民的心。2001年4月25日上午,腾达科技公司员工代表来医院看望了吴元友,并向他赠送了现金。2001年4月26日《沧州晚报》二版在头条位置发表了这条消息。标题是:对偶,又叫对仗,它的特点是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当、意义相关联。它既可以讲平仄,也可不讲平仄。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对偶的规则,才能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标题即使不是对偶式的,也同样存在声律问题,也不能不注意其朗读效果。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标题要拟得出色,就不能不注意声律和文采。《科技日报》1999年7月5日刊登我的一篇稿子,标题:(肩)借助他人智慧,种好自家农田;(主)沧州万户农民聘请“科技家教”。这则标题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又如2000年11月1日《沧州晚报》14版介绍刘章莅沧讲学这篇通讯,起先,主题为“著名作家刘章来沧讲学”。这个题目流于一般化,平淡无奇。后来,我将主题改为:“弘扬诗学追墨韵,书写人间大文章”。两种标题相比较。其高下立见。如果掌握了声律的规则,掌握了声调平仄相间才能抑扬顿挫的规律,并勤于实践,一个个出色的标题就不难从笔下产生了。
对联的核心特征是对仗,但是对仗出现得比对联早多了。《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说这种对仗之美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甚至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在对联出现之前,先秦的《诗经》《左传》都有大量对仗,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如“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等等。再之后,律诗和骈文自不必说,对仗是它们的“必选科目”,而散文和古体诗也不乏对仗的因素。至于对联,则是将这种对仗美发挥到极致,成为一种以对仗为核心的独立文体。那么,什么是对仗,怎样在创作中应用对仗呢?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对仗与对偶大同小异,恐怕连小学生都懂,难道还有什么需要研究的吗?可惜事实是残酷的,很多人对对仗的理解似是而非,应用起来更是错漏百出,甚至有不少人用自己僵化的对仗观念去衡量他人作品,那真是误己误人了。需要说明的是,我没有文字学、修辞学、语法学的科班功底,以下是我自己创作的部分对联,今天亮出来请诸位斧正。我家住在子牙新河北岸,2018年9月9日清晨到河边遛弯,见景生情,得到两联:赠青县发改局翟向成:向往朝阳逢瑞雨;成功盛世浴清风。赠青县发改局张肖磊:生肖八字开新路;石磊九天听籁声。吾親手種槐六株,枝繁葉茂,冠蓋宅院,擋風避雨,自造氧吧,冬暖夏涼,米香十裏,蜂舞輕歌,鄉鄰稱讚!常有購樹者,吾告其,萬金不售!吾乳名四龍,兒子正奎,老伴與孫子和洪屬虎,兒媳刘萍,孫女和玉。一聯之中嵌全家人名,妙也!为韓正傑黃秀俊撰春联:百頭豬壯正傑笑;千隻雞肥秀俊歡。园丁岁月栽桃育李群芳竞艳;商业生涯守法经营万贯清明。挽韩恒荣夫妻联:神府天高泣送家父,瑶池月冷永怀娘亲。(为子女代笔)挽韩杰联:(生前吴桥某乡财政所长,离休后传授种棉花技术)在职,理财万贯,清风两袖;离休,传技三乡,帮富千家。
(下聯一)山水中戲水中山。(下聯二)梅嶺南賞嶺南梅。悼韩中起母亲联:痛失娘亲子女悲戚;长存美德乡邻永怀。挽刘勋成母亲联:追思千缕五更飞泪;离世三天九日愁云。讲座之后,诗友崔艳蕊赠我诗一首,《聆听韩中清老师群内授课感赋》
韩中清:河北青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沧州晚报》原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外联主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讯中国》编辑部副主任。著有《耕闲野韵》《故乡笔痕》《耕闲吟》《韩中清诗词选》《我的新闻情》《文苑集粹》《昼锦堂后裔溯源》《三朝贤相韩琦》(与族兄仲义合作)《沧州骄子》(与人合作)《诗词背后的故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