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趣谈

瓜瓜君在录制硬笔书法微课时,写到“上”字,笔顺是这样的:

微课上线后,有购买的朋友反馈说:“老师,您的字很漂亮,我们要好好练习。不过,我女儿说您写的'上’字的笔顺,和学校老师教的不一样。学校老师教的是

。”

我说:“这个正常,因为有的字的笔顺,本来就不是固定一种的。”朋友说:“可孩子们要考笔顺,如果试卷上按照您的写法答题,会丢分。”

我说:“微课里我也有讲过,练书法时,可以按我的思路来。考试时,就按学校老师教的答。”

我的思路是:笔顺是有规则的,但某些字,不能机械地受制于现有规则。要看看前人怎样写,也要考虑是否可以变通。就如“上”,先写短横或先写竖,在我看来,都可以。比如:

王羲之

赵构

赵孟頫

从运笔轨迹看,只有赵孟頫是先写竖。不过,赵孟頫也有先写短横的例子。

可是,这样貌似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于考试不利。本来,学生只接受了学校教的那种笔顺,经过我这一洗礼,见识面是拓宽了,但也增添了负担。就算我叮嘱他,考试时按照学校教的答题,可万一他搞混了我教的和学校教的,那还是会丢分。可是,丢分的责任,好像不能由我来负。

我觉得,笔顺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并不小,有必要探讨一下。

笔顺的内涵,或者说笔顺的意义是什么?从实用上说,是为了书写的便利。从审美上看,是为了汉字的美观。不管实用还是审美,都有个书写节奏的问题。笔顺合理,书写节奏就跟着合拍,写出来的字自然会美观。“上”字呢,先写短横,在实用和审美上都没毛病。

不妨再看几个字:

王羲之

赵孟頫

左半边,三种写法的笔顺都不一样。大家自己体会哪种比较舒服。

陆柬之

赵孟頫

陆柬之的,有可能先写一个“甲”,再写两横。也可能写完所有横,最后写竖。赵孟頫是先写完所有横,最后写竖。大家体会一下,哪种更顺手。

王羲之  彼

苏轼  坡

赵孟頫  波

蔡襄

米芾

赵孟頫

以上基本选的都是古人的行书,因为行书容易看出笔画运行轨迹。楷书当与行书笔顺一致。

我举这些字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学校教的就是错误的。学校教的,可能也有它的理由。我只是想说,你看,原来这些字在古人那里是这样写的。古人的写法,可能更容易让人把握到书写节奏,更合理。如果学生在答笔顺题时,跟古人暗合,跟学校教的不一致,换作我是阅卷老师,我不会扣分。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是否对笔顺有稍微深入一点的认识?虽然它看起来是很浅显的知识,浅显到几乎算不上知识。笔顺,是为书写节奏而存在。不同的节奏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时,它们没有好坏之分(这样写那样写都可以),比如“上”字。有时,则能见出高下(而不是对错),比如“皮”字。学生没按合理的笔顺写,最坏的结果,是把字写丑了,但没写错呀。

笔顺虽有活动的余地,但也不能越界。比如有的孩子写“口”,直接画一个圈,这就不好了。高年级的小孩会狡辩,说他写的是行书、草书。我不反对学生写行书、草书,可“口”的草书也并不是画圈。比如你写一个“知”,它的行、草书是这样的:

王羲之

孙过庭

哈哈。

这篇小文,我是想借笔顺说明,非对即错的思维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慎用。学生在答题时,没有按老师教的答,老师最好不要那么干脆地打错号,而应该辨其优劣,究其原因,没准儿,你和学生都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不妨再延伸一下:

王羲之

颜真卿

古人写“莲”,大都是半包围结构。我有个朋友,在大学教书法。有一次,粉笔字比赛,他点评时,顺手在黑板上写了个半包围结构的“莲”字,没想到学生不答应,说老师写错了。朋友辩道:“古人也就是这么写的,看上去美观些。现在的写法,草字头显得过宽。当然你们那样写,也没什么错。”结果学生根本不理会,一味说老师写错了、教坏我们怎样怎样。我朋友被吓住。后来怎样,我没问。这个事,我的感想是,这些大学生,有两点颇值得注意 :第一,他们对于汉字的审美,自小没有被培养起来。第二,他们不想听辩论,只想要标准答案,他们大约已丧失了思考力。非但自己丧失,也不许别个思考。第一点没啥可说的,没审美,就丑点嘛。第二点才是大问题。而这个大问题,可能是自小被“培养”出来的,因为,他们当年的小学老师,可能从未梦见过半包围结构的“莲”字。

所以我说,教小学生笔顺这件事,说小,也并不小。

最后,还是给瓜瓜硬笔微课打个广告:

瓜瓜斋硬笔书法录播课上线后,好评不说如潮,至少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有兴趣的朋友,请扫码购买。里面有课程介绍、免费试听课等。

(0)

相关推荐

  • 如何练好三笔字?一个自学书法多年爱好者的自白

    如何练好三笔字? --一个自学书法多年爱好者的自白 写这个文章之前,先进行自我掂量,认清自己有几分几两,事先声明,个人不喜欢考级也不赞同考级,爱好书法纯粹是一种兴趣爱好.客观说我从小一直喜欢书法,大概 ...

  • 小学生学写汉字,有必要要求笔顺正确吗?

    晚上看了几眼婳婳写作业,我看她写了几个字,就恼火了! 她都五年级了,竟然写字尽发倒笔,让我看得百爪挠心. 比如玻璃两个字,她写"王"字旁,就是先写一横,再写一竖,再写一横一提或者说 ...

  • 汉字异体字趣谈

    所谓异体字,即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例如我们常见的电线的"线",读音Xian,有两种写法,即线与缐.又如山峰的"峰"字,读音Feng,它既可以写作峰, ...

  • 趣谈汉字与姓名的学问

    汉字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无论历史如何的发展,朝代如何的更替,它总是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身的职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贡献自己的一切.每個识字的人都了解它的含义,不识字的人也不断地呼唤着它的音节,日复一日,年复 ...

  • 汉字趣谈: 死(340)

    80岁的快乐老人用书法 演示汉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谈汉字的故事 汉字趣谈: 死 '死'(si3),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死'字有多款不同的写法,第一.二款字形左边是一个'歹'字,上部的一横一竖,表 ...

  • 【乡土文学】包育德||一件妙不可言的美事——汉字综合性学习趣谈

    一件妙不可言的美事 --汉字综合性学习趣谈 文/包育德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文字.汉字在记录语言.表情达意.启智.逸兴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学习汉字,遨游汉字王国,的确是 ...

  • 古今印刷趣谈之八 狱中程邈 , 三千隶字十年覃思 ; 楷字真书 , 汉字演变日趋规范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编辑:赵志忠 古今印刷趣谈之八 狱中程邈  三千隶字十年覃思 楷字真书  汉字演变日趋 ...

  •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趣谈汉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像其他文明的文字那样演化为表音文字.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落后的文字形态.最大的缺点是难以普及,导致中国古代大众识字率相当低.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上最 ...

  • 【暑期微课堂】走进说文解字 由“女”引发的汉字趣谈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784篇文章 作者.制作  l  王爽 群里的朋友们,午后的时间快乐!我是王老师!又和大家相约在这个时间段,共同分享说文解字. 我们今天的话题从女字说起. 女,象形字.本 ...

  • 趣谈汉字拉丁化的尴尬

    倡导汉字拉丁化之举由来已久,但由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直此路不通.历史已经证明abcd之类的汉语拼音字母,或者ㄅㄆㄇㄈ之类的注音字母,在对汉字的标注或者正音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难堪取代汉字的 ...

  • 奇谈怪论,数字趣谈,东西方的吉凶数,“250”为什么会指蠢人?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各位带来了一篇"奇谈怪论",文章略显荒诞.无厘头,知识上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读者多多包涵.最后,恳请审稿的编辑能高抬贵手,予以通过,让此文与广大读者见面,谢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