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肺结节,科学对待莫纠结
▼本文作者▼
越来越常见的肺结节
随着人们对肺部健康的重视以及常规体检的普及,加上医学检测设备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日渐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相较以往有所增加,小编就此也撰写过不少科普文章,以提高老百姓对肺结节的全面认知。
近期有读者在文章下留言询问:“感觉很多专家对肺内小结节的论述都很雷同化,大部分都是比对标准进行论述。但还是不太明白从微小结节开始观察、之后随访,到长大了再进行切除这一程序,那为什么不从微小就开始控制,有没有办法不让它长大,岂不一劳永逸呢?”
这条留言引起了小编的关注,这样的提问在老百姓中或许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
那么,为什么查出来肺结节,一般而言医生都让随访观察,而不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采用某些方法来控制其生长呢?此外,随访有什么意义?小编今天就来解惑。
肺结节有可能消除
或者不长大吗?
理论上来说,我们是有一定的办法让肺结节消除或者不长大,常用方法包括:
外科手术切除、抗感染、抗结核、激素治疗等,若结节是肿瘤,可以选择外科手术切除;
若是感染导致的结节,可以应用合适的抗菌素抗感染治疗;
若是肺结核,可以进行抗结核治疗;
若是陈旧性良性病变,不用任何治疗结节也可以不长大。
看到如上各种医学手段,或许大家都会击节称赞,但小编要指出的是,最关键的治疗条件在于若不知道结节的性质,就无法做出正确选择。
因为肺结节通常较小,很多小于1cm,无法进行病理活检,做PET-CT的价值也有限,因此,定期复查进行随访并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有无变化便成为了临床上常用的诊断策略和重要参考。
此外,对于外科手术切除而言,良性病灶是不需要手术切除的,检出肺结节并不是直接进行外科手术的指征,加上手术创伤较大,会同时把部分正常的肺组织切除,包括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等,即使是做肺楔形切除术往往也要“牺牲”部分肺组织,一定程度上会损失一部分正常的肺组织和肺功能,这对于是良性病灶的患者来说有害无益,再加上麻醉以及手术并发症等风险,所以更要严格把握外科切除的手术的指征。
心态很重要 随访更有意义
随访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在动态的观察中发现结节有没有发生形态、大小、体积等多方面的变化,根据变化的特点进一步判断结节的性质,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帮助。
若随访过程中结节没有发生变化的,则良性的可能性较大,并不需要特殊药物处理,也不需要外科手术;但若不按时配合随访的,就难以掌握肺结节的变化趋势,不利于医生给出及时的临床判断和诊疗方案。
此外,随访一般不会耽误病情,因为肿瘤有自己倍增的时间,通常不会突然长大。
正因如此,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随访间隔,比如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或者1年后随访,结节随访的总时间一般至少要达到3年以上。
小编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肺结节病友,他们往往十分纠结,有些整日惴惴不安忧心忡忡,而有些却过于掉以轻心不当一回事。
事实上,我们更需要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肺结节,既不焦虑也不轻敌。
小编建议谨遵医嘱,定期进行随访才是最科学理性的方法。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