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郭麒麟当明星,却让6岁小儿子修脚、剃头、卖报纸:郭德纲,你怎么这样养儿子!

       小智说: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别因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长的路上布满荆棘。

文 | 储念遥

本文首发于智赢有方,转载请申请授权

如果你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地位,你会让你的孩子去给人修脚、剃头、卖报纸吗?

肯定不会!

但作为教育界的一朵“奇葩”,郭德纲会。

最近,看到郭德纲谈及小儿子安迪的采访视频,让作为二胎妈妈的我,深思良久。

当记者问郭德纲:“你担心安迪学业上的问题吗?”

郭德纲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那没办法,我连初二都没上。但是麻省理工、哥伦比亚我都讲过课。”

记者又问:“安迪会成为第二个说相声的吗?”

言外之意就是安迪会成为第二个“郭麒麟”吗?

郭德纲回答:“那是他的事儿。他愿意去修脚我也支持,给人剃头、卖报纸、当个农民伯伯,我都支持。别招灾别惹祸,有口饭吃,能养活自己就行。”

简单的几句话,却透露出郭德纲的教育理念,也是为人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三个教育真相。

1

 教养,是一个孩子的最高起跑线

从德云社的管理到家庭教育,郭德纲都是出了名的严。

大到出场方式的长幼有序,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貌,小到端茶倒水吃饭的细节,无一不透露着严格的教养。

就像之前的国剧盛典颁奖晚会上,郭麒麟上台走红毯,一旁的礼仪小姐按照流程给他递上签字笔时,郭麒麟双腿微屈,弯腰鞠躬,双手接过礼仪小姐手中的签字笔。

而相较于其他明星的头也不抬,目不斜视,单手接过签字笔签名的一气呵成来,网友们坐不住了,纷纷怒赞郭麒麟:“弯腰双手接笔,我社从不缺教养。”

礼仪专家金正昆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素质决定成败。

郭麒麟的谦卑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让我们看到了他骨子里的教养。

小时候,吵架最忌讳被对方骂“没教养”,因为那是对父母和孩子的全盘否定,是最深的侮辱,是扎进内心深处无法拔除的痛。

所以,养育孩子要秉承先做人,后成材的原则。

而教养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项教育,缺乏教养所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也因此层出不穷。

就像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的,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一直印象深刻。

湖北襄阳,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在上学途中跟奶奶发生了争吵,俩人在路边停下自行车,就顺手“比划”了起来。

小男孩高高壮壮,冲奶奶挥出的每一拳,踢出的每一脚都很有分量。甚至在最后,还将奶奶猛的一推,撞到了防护栏上。

从奶奶和熊孩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对打”绝非偶然,是家长长期的放纵和不管教,才让没教养成了熊孩子最大的底气。

家庭不是熊孩子的产地,社会也不是熊孩子的接纳地。

都说父母的教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教会他尊老爱幼,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对服务人员颐指气使,开关门的时候看一看后边有没有人,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挖苦嘲笑他人……

让刻进骨子里的教养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而非绊脚石。

2
  死读书,读死书,
才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郭德纲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强调过:“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

对于儿子,他也是这样要求的。

尽管郭麒麟初中辍学,可是在父亲的影响和监督下,他熟读《二十四通史》《清史稿》《中国通史》等历史典籍,这才有了相声里的引经据典,妙语连珠。

在《最强大脑》节目中,他点评一位清华博士选手:“道家说老子一气化三清。希望这一气,对你来说是气势,也是气运。”

他超高水准的点评,当场获得了观众的惊呼与钦佩。

在《做家务的男人》里,对于传统的书法写作,他的专业名词张口就来:“我不会舔笔”,“我怕斩卷”。

连李诞都说:“这是撞大林子的枪口上了。”

读书是为了什么?

乔治·马丁的诠释是为了见到更大的世界,经历一千种人生。

可是大部分中国的父母却将高学历和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和成功的唯一标准,并为此逼迫孩子死读书,读死书。

还记得不久之前才结案的北大才子吴谢宇弑母案吗?

父亲早逝,单亲母亲竭尽全力将他培养成北大才子。可是高学历并没有给他带来生活上的加持,反而让他的心灵扭曲变形。

在经过了长时间精心的计划和准备之后,他亲手杀害了一手将他养大的母亲。

而且在杀害母亲后,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追悔莫及,而是以母亲的名义四处借钱,然后拿着巨额款项四处游历。

李玫瑾教授评价吴谢宇:“内心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

这样的“空心人”带有价值观缺陷所导致的心理障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听话,学习好,各方面表现看似都很优秀。

可实际上,他们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凡事没有兴趣,内心非常压抑。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所以,改变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心底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对此,陕西一位父亲的做法堪称教科书级别。

14岁的儿子正值青春期叛逆,产生了厌学情绪。

爸爸第一时间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动态后,果断放下事业,开着房车,带着儿子,从辽宁开始自驾游全国,在行走的途中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谈及初衷,这位爸爸说:“不愿读万卷书,那就行万里路。”

他的做法得到了正面反馈,一段旅行不仅拉近了父子的亲子关系,还让儿子主动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改变想法,愿意回校好好上学。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曾说过,以前的二十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人,如果继续按以前的教学方式计算,今后的三十年孩子将找不到工作。

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成为父母骄傲的谈资,而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拥有三五好友,学会知书明理,获得一技傍身,内心宽容善良。

进入社会以后有资本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倚他人而活。能发现身边的美,拥抱可期的未来。

所以,换种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生活吧,别再一味地用父母的权威逼迫他们成为高分低能儿了。

3

 尊重孩子的职业规划

在《见字如面》节目中,郭德纲在给儿子郭麒麟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本不愿儿从艺,奈何人自有志,无法横拦。”

儿子初中没毕业选择辍学,尽管有异议,可是郭德纲却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

自己在相声路上吃过的苦,不愿让儿子再重温。可是对于儿子坚定地选择相声行业,郭德纲再次无条件尊重孩子的选择。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跟孩子聊过他未来的梦想?

有没有从小给他灌输长大后要当老师、当医生、考公务员的思想?

有没有在无意识当中打击他的职业规划:

“学画画干什么?长大了能当饭吃吗?”

“当警察太危险了,我们还是干别的吧。”

“开服装店有什么出息?不够嫌丢人的!”

可是,你想过没有?兴趣爱好才是职业规划最坚实的根基。

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职业规划,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多一分从容和坚定,少一分迷茫和焦虑,让他们在兴趣爱好的助推下过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诚如田亮,他曾是世界跳水冠军。

按照“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一老传统,他的女儿森碟应该也是未来的跳水冠军种子选手。

可实际上,森碟没有接过爸爸的接力棒,而是在打网球上下了苦功夫。12岁就以突出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进入星河湾俱乐部,成为了一名职业网球选手。

而田亮,不仅没有加以阻拦,反而成了女儿的“超级粉丝”,帮女儿拿衣服,捡球,站在场外全程给女儿拍照录像,用自己的关系帮女儿“追星”。

如果当初田亮执意要让森碟学习跳水,很有可能,中国网球界就少了一颗未来之星。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擅于为孩子规划未来,给孩子“铺路”,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对社会的理解,强迫孩子读博、留学或者是当老师、考公务员,成为国家干部中的一员。

可是,比起前途和“钱途”,我们更应该选择的,是允许孩子离经叛道,允许他拥有自己的梦想,允许他为梦想走弯路,绕远路,

你只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坚定地站在他身后不远处,默默地关注他,为他挡风遮雨即可。

4

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说过:“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父母作为孩子的引路人,采取正确的方式,关注孩子的需求,带领和引导孩子去认知这个世界,激发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这个拼学历,拼财力,拼权利,拼人际关系的时代,却也别忘了,良好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才是我们最应该拼的。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别因你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长的路上布满荆棘。

点个在看或转发朋友圈,愿每个孩子都能优秀而拔尖,成长为不惧风雨,傲然挺立的参天大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