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摄影的“睁眼瞎”

“睁眼瞎”这个形象词常被用来比喻那些没文化、不识字、不识数、缺乏必要知识的人。这个词非常的形象和直观,瞪着一双大眼睛却如同瞎子一样,什么都看不见。这是一个贬义,在一个历史时期内也被用来揭露旧社会的社会制度下产生的大量没钱读书的平民,也就是文盲。解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文盲越来越少了,所有这个词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联合国重新定义新世纪文盲的标准,将文盲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也就是说,当今世界即便你识字、识数,也不一定就不是文盲,因为文盲的门槛提高了。

说完现实生活中的“睁眼瞎”,我们再次回到摄影。摄影有没有“睁眼瞎”?我还没宣布答案就已经快笑喷了,善于形象思维的我立马在脑海中滑过各种各样的场景,“摄盲”比比皆是呀,多到举不胜举,他们既不识光也不识影,理论知识严重匮乏,更不具备发现美的基本能力。然而与文盲不同的是,你很少看到文盲扛着毛笔、算盘满大街招摇吧?因为文盲睁眼瞎大都比较低调,他们不愿意以自己的短处示人。而摄影“摄盲”睁眼瞎们却高调得一塌糊涂,扛着专业器材,穿着印有“某某摄影协会、某某摄制组、某某摄影俱乐部的坎肩儿满大街晃,从街头巷尾、花山蝶海直至海内外圣境,相机不够显眼就拧到三脚架上扛在肩上,一里地外都能看得见。摄影“睁眼瞎”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不喜欢独行,他们更愿意抱团取暖,十个八个那都不叫“摄盲”群,凑上一大轿子车也就算是初具规模,无论谁问起来那都是一句话:我们“摄影采风”去。正所谓,文盲扛毛笔游行少有,摄盲扛相机扫荡常见,横批,睁眼瞎忙。

那么什么是判定“摄盲”的标准呢?我想我们暂且把标准定低一点,免得打击面太大。假定你能够熟练设定和使用自己的相机,会使用相机的全部功能,懂得光圈快门景深构图的基本理论,能独立拍摄出曝光正常、焦点清晰、主体(我没写错字,就是主体,因为拍摄有明确的主题的照片对有些人来讲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咱就说主体吧)明确、构图符合一般性规则、画面规整、横平竖直的照片,就可以算是扫盲成功了。那么你是摄影的“睁眼瞎”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千万别告诉别人哦。

为什么我们不把所有艺术行当里最基本的素养(审美能力)作为判定“摄盲”的标准,这个不说其实大家也都清楚,摄影现在还算艺术吗?如果广场舞算艺术那么摄影也可以算,当一切行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娱乐项目,那一定是和艺术永别了,哪怕还有那可怜的几个摄影艺术家至死不渝地为了他的摄影艺术挣扎着,那也是无力回天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