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0)

本篇目录:

**********************************

601.佛子岭水库连拱坝

1954年                          安徽省霍山县

602.涡河一桥

1964年                          安徽省怀远县

603.小岗村旧址

1978年                          安徽省凤阳县

604.观山李氏民居

1890~1936年                     福建省南安市

605.东美曾氏番仔楼

1910年                           福建省龙海市

606.安礼逊图书楼

1927年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607.张山头红军墓群

1928~1935年                    福建省武夷山市

608.歪嘴寨闽粤边区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1929~1937年                      福建省诏安县

609.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

1930~1934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长汀县,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

610.永春福兴堂

1947年                             福建省永春县

***************************************

601.佛子岭水库连拱坝


佛子岭水库连拱坝是1954年的遗址,位于安徽省霍山县。是建国初期中国自行设计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佛子岭水电站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系治淮委员会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设计。1952年1月动工,1954年11月建成,历时2年又10个月。实际控制面积127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4.96亿立方米,相应洪水位130米,汛期兴利库容1.2亿立方米,死库容1.25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


佛子岭水库作为淮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拦蓄了淠河大量的洪水,不仅大大提高了淠河中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起到了辅助淮河干流蓄洪的作用。随着淠河上游大中型水库工程的建成,淠河流域的灌溉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建成了小淠河灌区、淠河灌区、淠源渠灌区等一批灌溉工程。


佛子岭大坝由20个坝垛,21个拱和两端重力坝组成。坝顶轴线长510米;坝垛为空腹,由两片垛墙以横隔墙和上下面板相连而成。坝垛两侧外缘宽6.5米,上游面坡度10.9,下游面坡度10.36;内径为13.5米的半圆拱支承在垛的上游面。东岸重力坝长30.1米,西岸重力坝长66.4米,其中在高程117.56米处上部,改为平板坝长45米。坝垛内埋设泄洪钢管8道,管径1.975米,出口段设1.75米方形闸门及扩散挑流段。发电钢管2道,钢管尾部装有直径1.25米的的空注阀,钢管中段接叉管分别引入到拱内厂房。灌溉放水钢管1道,其尾部也用1.25米空注阀控制。


佛子岭大坝是建国后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整个设计过程在边勘探、边施工的情况下进行,既无经验又无规范可循。汪胡桢等水利专家带领一批中青年技术干部边学边做,在设计中克服了横向地震时应力分析、坝垛稳定和坝基灌浆等重大技术难题。


佛子岭水库连拱坝原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2.涡河一桥

涡河桥安徽省第一座大跨度石拱桥,1958年由交通部公路设计院组织安徽、山东等省有关科技人员进行勘察设计。1959年7月动工,1964年底竣工通车。桥全长285.5米,主桥四孔,引桥三孔。上部结构为悬链线空腹式石拱桥,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桩基,浆砌块石墩台,混凝土桥面,桥面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2004年元月县政府十分重视县政协提案,十月县政府将涡河大桥(涡河桥)列为怀远县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为了加快对涡河桥抢救性保护,县政协专门召开提案督办会。在县委副书记吴道俊、副县长何波的大力支持下,怀远县龙亢大桥指挥部、县公路局、城关镇、建设局、涡北新城区、交通局、水利局、文体局、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公安局交警大队等十二家单位慷慨解囊,主动捐款捐物,由县公路局负责对大桥实施维修保护。


两头设立了隔离墩,限制大型车辆通行。并对两头绿化带进行了绿化,桥面进行了修复,桥上灯杆、灯头进行油漆、更新等。此举,对涡河桥进行了有力保护,使它再现了当年的雄姿,焕发了青春,真正成为我县城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重要旅游景点.2010年省公路检测中心对该桥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状况,近期准备对涡河桥进行一次全面维修加固。


2019年10月,涡河一桥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3.小岗村旧址

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25公里处,距南洛高速凤阳出口15公里。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小岗村在滁州旅游局、凤阳县文化旅游局、凤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划、量身打造,大力发展小岗村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目前,小岗村已开发形成的旅游项目有: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村文化广场、葡萄采摘园、蘑菇大棚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景点。


小岗村,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孕育、诞生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因之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大包干精神的主要内容。


小岗村大包干,起始于1978年,盲目分产包户没用的,土地只有集中规模化才会有优势。真正致富是2004年,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只流转经营权,承包权永远是我们农民的。如果哪天合同到期了,土地就可以收回来,而且土地流转都是为了搞规模化种植,搞集体科学种田,搞现代农业……”每到遇到这种情况,严金昌都会掰着手指头给不解的农民算账。如今,严金昌全家60多亩地全部流转出去。他的子女们也都拿着流转资金,搞起了农家乐等服务业。而通过菜馆的平台,村子里农户种植的新鲜蔬菜、养殖的鸡鸭鱼等禽蛋产品,也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户收入。


2004年2月,安徽省财政厅沈浩同志受安徽省委选派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于2009年11月6日猝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沈浩精神同大包干精神一样,是小岗发展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2019年10月,小岗村旧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4.观山李氏民居


观山李氏民居位于福建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由旅居南洋的李氏族人于清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有石碣大厝、顶新厝、中新厝、下新厝、功藏厝、成器厝、西金厝、西庚厝、丰乾厝、建南居等10座。建筑多为单进二落带双边护厝或两进三落带双边护厝,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


其中最具特色为番仔楼,又称“池塘湖番仔楼”,由李功藏于清光绪己亥年(1899)建造,建筑面积528平方米,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上、下二层,整体建筑外墙线条硬朗、南洋风格浓厚,内部装饰为闽南风格,是中西结合的典范。观山李氏民居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红砖民居成熟的建筑、雕刻、文化艺术,而且反映了南洋文化、西方文化在建筑、装饰等方面的交融。


作为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南安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唐代开八闽文化之先河的欧阳詹,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代名将叶飞,祖籍地都是南安。南安从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起,迄今1750多年,历史上曾辖领漳、莆、厦、泉等闽东南半壁江山,一度成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今的南安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

在泉州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站在层峦叠嶂的山岗上,一座座巨大的闽南古厝和现代小洋楼交相辉映,妙趣横生。观山村,历史悠久,四面环山,险恶封闭的自然环境并未阻挡村民的脚步,在近代风起云涌之下,村人不畏艰险,走出大山,涌现了一代又一代勇闯南洋的英杰。这里被誉为“南安第一侨乡”,旅居海外的侨胞人口占据了村中总人口的85%以上,清代著名的荷属印尼华人商业领袖李功藏,便是观山村人。

家资巨万的李功藏曾经多次为国纾难,捐赠财物缓解山东、河南、华中、顺天、直奉等地的自然灾害,因此而被光绪帝嘉赏“中宪大夫”四品头衔。他是近代著名的华侨慈善家,捐资建造了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泉郡施药局、泉州花桥善举公所,英华书院、培元中学、同文书院等数十所学校,以及不计其数的道路、桥梁等惠及民生的建筑物。李功藏的善举博得了众多同乡的好评,称赞其:有先生之豪富,无先生之勤俭;有先生之事业,无先生之功勋;有先生之严以律己,无先生之惠及同群。


2019年10月,观山李氏民居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5.东美曾氏番仔楼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美村是著名的古侨村,村内有座气势恢宏的曾氏“番仔楼”。它有各种精美的石雕、木雕和富含异域风情的浮雕,配合着闽南特色的红砖,整栋“番仔楼”散发着一股中西合璧的味道。201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平时游客不多,但村民及其后人对“番仔楼”却极为爱护。这座曾氏“番仔楼”历经百年,依然透露其昔日辉煌。如今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兴趣,各地游客也慕名前往。


在闽南,一种集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特色于一体的民居,称为“番仔楼”。因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风格与闽南传统古民居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楼”。


曾氏“番仔楼”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村墩上社,创建人是新加坡侨商曾振源。为建造番仔楼,曾氏耗尽心思。先是请了南洋的西方设计师设计图纸,后又请中国的风水师看风水。建于1903至1910年,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大小房间120余间,是一栋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落成的番仔楼,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流光溢彩。


曾氏“番仔楼”,坐南向北,从建筑布局来看,以曾氏家庙为中心,三横三纵回字形布局的中西合璧楼群。从北向南,正中依次:前为三座二进平房,为曾氏家庙为中心,家庙内门窗、房梁上布满各种精美的石雕、木雕,呈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中为一列为纯“南洋”风格的白色楼房,分上下两层,每层三单元,每单元四房一厅楼前后均有走廊。欧式壁面线条错落有致,浮雕、花鸟是画龙点睛之笔,外墙装饰所用的花瓷砖乃是英国制造,由南洋专船运回,如今看上去色彩仍然鲜艳。中楼的二层中间主厅设有取暖壁炉,壁炉的烟囱像两只耳朵立在楼的屋顶,加之楼两侧的钟楼,洋溢着浓烈的异国风情。


2019年10月7日,东美曾氏番仔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6.安礼逊图书楼


安礼逊图书楼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开元街道培元中学,建筑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24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24.8米。第一至第四层为西式建筑风格,第五层为中式楼阁风格,门窗仿英国伦敦教堂的建筑风格。


安礼逊(1876~1959),英国贵族。l903年,受英国基督教长老会派遣,到泉州创办培元中学。1927年,校友为纪念安礼逊对培元中学的贡献,捐款建造“安礼逊图书楼”。1995年,台湾校友出资百万重修。该楼成为培元中学在世界各地及台湾的校友相互交流的纽带。


安礼逊图书楼为中西结合的近现代建筑,建筑风格奇特,造型颇具特色,馆藏图书丰富,民国时期闻名闽南一带。

校园内有一幢五层高楼,一至四层为欧式建筑,巨大的罗马柱撑起壮丽的门楼,而在第五层则是闽南传统燕尾脊楼阁,屋檐两端高高翘起,凌空对峙。这幢中西结合的建筑技艺令人赏心悦目,它建造于上个世纪2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近百年历史。


图书楼正面悬挂着“安礼逊图书楼”、“凌云台”、“大同门”等门额,这些墨宝皆出自前清举人及北京大学校长之手,不可谓不珍贵。校园中还有两大重量级墨宝,那就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宋庆龄夫妇题写的“共进大同”、“为国树人”八个大字。

1927年,正值安礼逊五十岁生日,培元中学的众多校友集资修建了五层的图书楼,作为贺礼为这位外国人祝寿,成为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泉州最高的大楼。改革开放后,来自宝岛台湾的校友,见图书楼年久失修,捐资百万将其修葺一新,体现了泉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2019年10月7日,安礼逊图书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7.张山头红军墓群


张山头红军墓群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年代为1930年代。主要包括东坑头片、瓦窑片、墓坪片三大片区。墓葬表面观察均为土堆墓,平面呈长条状,墓顶封土呈弧形,墓前干砌少量青薄砖(当地称合子砖)或石块作为封门,实为墓冢标志。遗址内存红军墓碑一方,风化岩石质,立于东坑头山上。


碑额正中阴刻五角星,五角星内有圆形文饰。碑体铭文共计7字,正中阴刻“红军墓”三字。右下角阴刻“三一年立”四字。墓群所葬的主要为闽浙赣苏区红军官兵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初步清理墓葬1343座,占地面积为约1000余亩,其中东坑头山一号墓系红军医院院长王日华同志墓。遗址内尚存闽北红军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看守所、炮台、战壕等遗迹。


1931年秋,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学习中央苏区红军医疗卫生事业经验,着眼闽北革命战争需要,将1928年上梅暴动后设在张山头的红军医院改建为闽北红军中医院。在这所红军医院先后牺牲的伤病员千余人中,其中包括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两次进军崇安的伤病员和北上抗日先遣队送来的伤病员(1934年9月,寻淮洲,乐少华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崇安东部的浦城时,由团政委洪家云率领的5团2营4、6两个连,护送100多名伤病员到张山头),医治无效死亡的都埋葬在村庄后门山上,在方圆千余亩的山上遍布着零散的无名烈士墓群。红军医院(中医院)2013年已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收录到《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之《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第八册南平市)一书第205至206页中,红军墓群已在申报中。


张山头红军中医院也曾留下方志敏烈士到医院探望伤员的足迹。他的夫人一一缪敏在《红10军第一次进军闽北散记》中写到:方政委是一惯关心同志的,特别是对伤病员更为关心。在打赤石街时,许多同志受了伤,方政委都亲自到他们身边去慰问,并告诉他们说,他们的宝贵鲜血,是为苏维埃政权流的,上级会尽最大力量替他们医好。伤病员很为感动。当红十军决定撤回赣东北时,要把伤病员留下,于是方政委又随带公款和两挺花机关枪,前往医院慰问。当时我军的红色医院设在崇安张山头村,这是一座高山,周围是密密的树林,只有几十户人家,风景优美,十分安静,是个疗养的好环境。……方志敏留了一个特务营在这里保护医院……”。

解放后,张山头的村民仍自发地保护红军墓群,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这片红土地。在村子后门山的竹木混交林中,直立着一块不大规则的扁型风化石,高80厘米,上头稍圆尖,下底宽70厘米。正面朝阳处较平整,虽风化较严重但仍可辨出刻有一个五角星及“红军墓 三一年立”字样。背面内凹,并长着一层青苔,很自然不起眼地立着。如果前面长一棵灌木或小藤之类遮挡着,再长点青苔或稍微涂抹,根本看不出字迹,更想不到是墓碑。该红军墓碑于2016年5月才被当地村民发现并上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正式开展了全面普查。经几个阶段的清理普查,截至2016年8月底基本上完成。共清理山林约1050亩,清理出疑似红军墓1343座。这些墓都没有墓碑,大都在墓头搭两竖一横三块青砖。当地村民墓葬也有这样的,也有立字碑的,但是有人扫墓。这也是区分当地人与红军墓的不同之处吧。


2019年10月7日,张山头红军墓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8.歪嘴寨闽粤边区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歪嘴寨闽粤边区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长田自然村,是长田沈氏聚族而居的楼寨,也是明代义士沈胄和清末民国时期爱国将领沈瑞舟将军的故居。


楼寨建于明代,因其建造时宅基受局限,楼大门偏移中心轴线,故名“歪嘴寨”。建筑面积1038平方米,现保持始建时期的平面格局和空间结构,楼高二层,后山墙与两侧山墙交接处抹圆,外墙用三合土高筑,二层遍布-眼射击孔,具有典型的防卫功能。寨门前埕树立光绪三年(1877)武进士、御前花翎侍卫沈瑞舟石旗杆一座。


歪嘴寨是乌山游击队指挥部和闽粤赣边区闽南支队的重要活动据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乌山游击队队长林秋光、游击队警卫队队长沈木才、游击队员沈长元、沈扁头、沈阿鹄等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云和诏县委和闽粤独立营领导人卢胜、陈文平,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乌山闽粤赣边区闽南支队领导人王汉杰、李阿伟等均长期在此开会、接头和开展革命斗争活动。


1929-1949年,湖内村共有60多名青壮年参加乌山游击队,为革命而牺牲并做出重大贡献。


2019年10月7日,歪嘴寨闽粤边区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9.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


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史迹位于龙岩市永定区合溪乡溪南村、城郊镇桃坑村,上杭县白砂镇碧沙村、溪口乡大洋坝村、太拔镇院田村,长汀县涂坊镇赖坊村、河田镇上街村、汀州镇南门街,年代为1930-1934年。


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遗址,位于广东大埔县西北部粤、闽两省三县(梅县、永定、大埔)交界地,交通站(点)主要有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棣萼楼)、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和虎市多宝坑小站革命遗址(邹日祥旧居)等3个。近年来,青溪镇党委、政府按照大埔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对接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建设,深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以修缮红色文化景点为抓手,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将交通线上三个站(点)串珠成链,完善好交通线沿线的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建设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棣萼楼提升改造工程、邹日祥旧居提升改造工程等均已完成,曾经的多宝坑小屋,陈列着有关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照片、史料、实物;交通线纪念园展馆布展、道路、路灯等建设也相继完成。根据规划,这座全国首个“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还将配套亲水休闲广场、纪念广场,并重建“永丰号”一条街。  


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通往闽西、赣南中央苏区之间的一条重要秘密通道,途径上海、广东、福建、江西、香港等地。其主要作用包括运输军需物资,护送党政军领导、文艺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往来,在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间传递重要信件、情报。福建境内穿越永定、上杭、长汀等地,旧址主要包括永定区的师俭楼、孟良公祠、伯公凹,上杭县的碧沙丁正昌号商铺、院田乡政府苏维埃政府旧址、大洋坝红色交通站旧址,长汀县的春生公祠、中共长汀县委旧址、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等。


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之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五通大街113号(店头街东、济川门南)。


1930年至1931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了一条串联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交通线,即“中央红色交通线”。


1932年3月,中华苏维埃福建省邮务管理局在长汀改设成立,形成以汀州为中心的红色邮路网,解决苏区信函往来、运送地下工作人员、传输与转运重要物资。


2019年10月7日,龙岩市永定区、长汀县,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10.永春福兴堂

福兴堂,位于福建泉州市永春县古镇。1942年奠基开工,历时五年建造,最终于1947年落成,拥有62个房间,五个天井,占地1500平方米。永兴堂落成后不久,国内外政治形势大变,蒋介石败走台湾,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样规模的传统闽南建筑几乎绝迹,因此也被人誉为“闽南建筑技艺之绝唱”。

整个院落的门楼、墙壁上,恢宏壮阔的石雕遍布其上,这些皆是近代工匠纯手工镂刻出来的,历史故事、神仙方士、花草鸟兽,信手捏来,令人感叹于用材之奢侈,技艺之精妙。各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往往震惊于福兴堂的华美,由于建造时期已近现代,是以当时的建造者融合中西建筑之精华,将传统闽南民居和西洋风格相结合,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

进入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欧洲意大利式罗马柱,鳞次栉比,将整座大宅子支撑了起来。岁月在燕尾脊上的屋瓦滴水檐上,留下了烙印,原本颜色鲜艳的石材经过多年的风雨,逐渐风化成黑色,而那些圆形的罗马柱,依旧光滑细腻,柱子两端的雕像亦栩栩如生,历久弥新。

福兴堂又被当地人称之为“李家大院”,顾名思义,正是由李氏两兄弟营建,两人分别是哥哥李武宗、弟弟李武庸。李氏兄弟出生商人世家,两人很小便扛起重担,成为一名辛勤的挑货郎,在各地县乡走街串巷,贩卖商品。从寂寂无名的挑货郎做起,到成立公司,生意遍布南洋,李氏兄弟凭借过人的努力成为永春地区有名的富商。

兄弟俩和多数闽南商人一样,发迹后便回到故乡,修桥铺路,创办学校,并开始在祖居地修建广阔的住宅。当时,国内战乱频仍,原本修建中山陵的工匠,因生计流落到永春地区,这件事被李氏兄弟知晓了,便花费巨资将他们聘请了过来。“当时,石雕、木雕、砖雕都是出自参与建造南京中山陵的师傅之手,总负责是一个叫'土成’的师傅。师傅共有100多人,分为2大组。厝的左边右边各一组人雕刻。

今天,李氏后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然而岁月不饶人,当初还是青年的他,已经两鬓花白,步入九十多岁的高龄。上个世纪40年代,正值抗日战争,民生艰难,李氏兄弟慷慨解囊,花重金在南洋地区买来两艘轮船的粮食,将其用于救济福建穷苦民众。民国政府为此,还颁发了一块“视国犹家”的牌匾给李家,以资鼓励。

据当地人说,李氏兄弟曾经运用自己的商业版图,偷偷运送粮食、军火给中国军队,为此遭到日本人的嫉恨,哥哥李武宗在一次前往上海的航船上,遭到水雷攻击,船毁人亡。值得一提的是,李氏兄弟与华侨领袖陈嘉庚是要好的朋友,陈嘉庚曾多次前往福兴堂观看考察,并邀请工匠们在房子完工后,前往厦门建造集美学村。“人间千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那写在门厅上的对联,为这巨大的洋楼古厝添了一抹艺术韵味,与天下众多光鲜亮丽的豪宅区别开来。闽南商人即使腰缠万贯,仍旧希望后代耕读为业,他们深知巨额财富终究只是过眼云烟,而读书自强、积德行善,方能真正遗留后世。


2013年,福兴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汀州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岁月痕迹与红色记忆

    汀州古城 老城信步晓来风,曲巷长街处处通. 花气萦浮烟火气,黌宫咫尺梵王宫. 砖侵岁月苔滋绿,池蕴星霜日映红. 识得汀州千古地,流连记取旧时空. 汀州城地处闽赣边陲要冲,自唐至清,曾是州.郡.路.府的 ...

  • 珠影将改造为开放式电影博物馆 三大代表性建筑保护不拆

    ■珠影行政楼旧址被列入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录,昨天开始公示. 列入文化强省50项重点工程 公益性文化遗产不计容 <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大浪淘沙><雅马 ...

  • 中国有名的十大古街你去过几个,来,旅游姐姐带你们看看

    大家好,我是旅游姐姐,一个无私奉献给你们分享旅游攻略干货的小姐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今天的攻略,你们知道中国的十大古街有那几个吗,本文将给你详细介绍. 古街一:北京烟袋斜街略 烟袋斜街是位于什刹海前海东 ...

  • 余姚——阳明古镇

            阳明古镇,位于余姚老城核心区,由古镇核心区.老余姚中学区块.剑江区块以及田螺山区块组成.         阳明古镇古镇核心区总投资60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529亩,由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 ...

  • 浙江一座寺庙,现存殿、堂、楼、阁600余间,依山坡构筑

    寺庙文化 寺庙文化是一个区域历史发展的关键,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都有寺庙分布,因此在对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寺庙,它们发展上都会获得更好的进步,也能让许多游客体会到很强的地域价值,只是不 ...

  • 晋江梧林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梧林古村落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民围塘而居,古有"三脚筐"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梧林古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丰田山兜人旺生公赶放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234处) 本篇目录: ************************************ 517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2)

    本篇目录: ******************************************** 521.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1903年                            天津市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3)

    本篇目录: ************************************* 531.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6)

    本篇目录: *************************************** 561.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省政府旧址 1945-1949年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7)

    本篇目录: ************************************** 571.上海科学会堂 1958年                               上海市黄浦区 5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8)

    本篇目录: **************************************** 581.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1894-1924年                      浙江省温州市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1)

    本篇目录: ************************************** 611.景胜别墅 1948年                     福建省石狮市 612.九江姑塘海关旧址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3)

    本篇目录: ******************************************* 631.济南万竹园 1917年                              山东省济南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4)

    本篇目录: ******************************************* 641.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