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郑舒彦《“中国轨道号”读后感》

《中国轨道号》读后感

潮阳金堡中学 郑舒彦

《中国轨道号》是一本科普型儿童科幻小说。这本书将现实生活与幻想故事相结合,处处可见对“五科”(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对社会正反两方面作用)的普及。如徐德霞老师所说,它集儿童性、文学性、科学性于一身的,是文学气韵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高度融合,是轻与重、大与小、深与浅拿捏得很好的一部力作。

书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72年,空军装备研究所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在两年内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轨道号送上太空。军装所的孩子为此欢欣鼓舞,但又必须守口如瓶。这些从小就立志要飞向蓝天保卫国家的少年,在父母一辈模范的引导下,最终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并由此成长为努力、坚守、正直和懂得关爱的新人。而他们所参与的那些发明和发现,不但会让中国人在太空中画出一条自己的轨道,还将会在更多的方面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小说从一群孩子的眼中,观察了中国航天技术在一个独特时代的发展景观,呈现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上升过程的缩影,传递了勇于创新的筑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逐梦精神。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两位典型的老一辈科学家——顾阿姨和老汪。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从海外归来的科学家顾阿姨身上带有那个年代的学者所独有的气质,“仿佛有青春永驻的秘诀,各种磨难都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热爱”。她低调而又谦和,为了让自己融入军装所的大集体中,拒绝了爸爸专门给她安排的住所;她顶着各方压力,坚持正确选人用人的原则,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科研任务;她十分关心大院的下一代,大胆地为冬冬尝试全新的治疗方案。可以说,这是作者倾注了很多笔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与顾阿姨相反,老汪是一个性格孤僻的“科学怪人”。他虽然不善于与人交流,但是却拥有极强的理论功底与动手能力。尽管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他还是在天台上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用简陋的自制仪器研究飞船的通信问题,努力为“中国轨道号”项目献出自己的力量;他是小岩的老师,也是小岩的忘年之交的朋友,他不仅教会了小岩数学、天文知识,更培养了小岩的科学思维。他们的形象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真实写照——爱国、奉献、治学、修身。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科研成果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轨道号》不仅继承了新中国老一辈科幻作家的中国特色科幻传统,还使之发扬光大,它不仅是把文学作为普及科技的一种工具,而且,对作品的文学性有很高的追求,将小说的文学性与科普型科幻的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成一个整体。通过这本书,我们应学习主人公小岩勇于创新的筑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逐梦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