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严河村作品专辑(二)《放 牛 娃》作者 木 木
放 牛 娃
作者 木 木
在我久远的记忆中,劳动,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好比人自出生要吃奶一样自然。我们家养不起一个闲人,姐妹们自学会走路,就开始学习劳动,帮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
初学时,可能是蹒跚着脚步,帮从田地里劳作归来的父母递碗筷,或鞋袜;再大一点儿,是盛饭倒茶倒洗脚水;再大些呢,每天早上起来,拿起笤帚房前屋后扫一遍地。
农田刚承包到户那会,生产队耕地的牛也承包到户,一般两三户人家同养一头牛,我从记事起就开始放牛了,名副其实的放牛娃。父母为给家庭增加收入,给年幼的我们找点事儿做,常买刚出生一、二个月的小牛仔养,等长大到差不多成年时卖,放小牛仔自然落到我们姐妹们身上。
轮到我家喂养耕牛时,我常一大早把牛牵到河边喝够水,再把牛牵到野草生长茂盛的秧田沟里,把穿在牛鼻子上的绳子往牛背上一搭,任它一边逍遥自在地慢慢吃草咀嚼,一边悠悠地左右两边摆动着尾巴,驱赶蚊虫苍蝇。
我呢,则在牛身后不远处的秧田梗上悠闲地晃悠,或摘野花,或扑蝴蝶,或摘狗尾巴草玩儿。绿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边,一片绿油油的秧苗随风翩翩起舞,仿佛看得见秧苗在努力拔节生长。
小牛仔鼻子没穿绳,只用绳套在头上,没耕牛那么驯服。牛小,就不带到田沟里去放。我常牵它到一路河边或一路边吃草,草虽没田埂上田沟里的茂盛,不过,小牛仔也能吃得饱了。牛仔不高,我有时会爬上去骑在牛背上玩儿。
记得我七八岁时,一次在一路上,我正骑在牛仔背上,随着牛仔一步一步朝前走,我左右摇摆得意忘形地享受着。牛仔不知怎地不高兴了,突然腾空跃起向前跑起来,把我重重地摔倒在地,后脑勺着地,摔了个仰面朝天。这一摔可够呛,当时哭没哭不记得了。
那时村里家家户户养鸡,一般人家都养几十只,我家也不例外。每天早上,鸡笼一打开,撒一瓢粮食在院里,公鸡上蹿下跳打鸣儿“咯哥个”!母鸡们扇动翅膀地咯咯欢唱,却也不忘低头抢食。院子里东一坨西一坨全是鸡屎,算是真正地见识了鸡飞狗跳一团糟的场景。
别看鸡粪小,肥田却是一宝。清晨开门,我拿起筐子镰刀把自家院里的鸡粪收集在一处,急匆匆赶去村里别人家门口捡鸡粪,生怕去迟被别人捡了去,这就是我们小时说的捡鸡屎粑粑。
在各户人家门口躲着汪汪叫的狗儿,拿着筐子镰刀满村跑。捡鸡屎粑粑,就和捡宝石似的,要是看到一坨又大又干的鸡屎粑粑,眼前一亮,如获至宝,赶快弯腰用镰刀勾到筐子里。鸡屎粑粑也不是每一坨都是好的,有的稀屎就不好捡,用处也不大。还有一种叫糖鸡屎的,黏黏糊糊还奇臭,也不好。
农忙季时插秧,我只七八岁,却也尝到个中滋味,真真的是受够了。佝偻着小腰,笨手笨脚在泥水田里,一把把的秧苗,分成一小朵一小朵,整整齐齐地插到秧田里。忙活个半天,小腿都挪不动,腰也直不起来。父母为了表示对我的特殊照顾,派我回家为全家人烧饭。
我的小腰啊,几乎要断了哦。大人却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家家,哪儿来的腰啊?!最幸福之时是待到爬上岸,一身泥水的我,迫不及待地往秧田梗上一躺,双眼望着高空漂浮的朵朵白云,如梦境一般,我也想像云儿一样飘在天空上。苍天啊,我愿就这样躺下去,躺下去,在这田埂上,再也不要起来,直到永远。
秧苗不是插到田里去就完事了,秋天稻谷成熟时还要割水稻。我们那时是“划船”去割水稻的呢,您说好玩不好玩儿?到底咋回事,待我来细细说与您听。
我家靠近五队的四经岭子那块水田地势低,每年稻谷成熟时水都好深,根本放不出去,只见沉甸甸金黄的稻穗露在水面上,就必须“划船”去收割。有时难免稻穗也会淹水,那可就苦了我们,种了一季却没什么好收了。这个“船”不是真正的船,是直径约一米多的木盆,我们那时叫江盆。
收割水稻时,把空江盆推在姆妈和姐姐们身边,她们割一捆,往盆里放一捆。放到差不多时,就由我把江盆推到田堤边,再一捆一捆地搬下去,叔儿(父亲)搬到停在地头的套好牛的板车上,再赶着牛车拉回家去。
另一块稻田也低,但水没有那么深,不用“划船”去收割。地里有水,她们割下的稻谷捆起来暂时立在水里,由我一捆一捆地扛到田埂上去。大家都全身湿漉漉的泥水,赤脚踩在泥水中。她们不停地弯腰一把一把地割,我闷声不响一捆一捆地搬。只听到镰刀“咔呲咔呲”声和我脚踏在泥水中“咕咚咕咚”声,如一首单调而乏味的老歌,音律简单重复地弹唱着。
那时我也就八九岁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小小年纪的我,哪儿来的那股子干劲,像一头老水牛一样,在泥地里任劳任怨来来回回,一扛就是一整天。姐妹们现在还常说起我那时扛谷个子厉害。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许是我从小就知道家里姊妹多,父母养活咱们不易,帮家里干活也就无怨无悔。
身虽远离故乡多年,心却一日未曾离开过生我养我的地方,故乡已成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时常在梦中回到我久别的故乡,回想起儿时生活的点点滴滴。
儿时劳动的场景历历在目,丝丝缕缕的回忆,仿佛带我回到记忆深处的小村庄,也回到儿时的时光隧道。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日子,那些青春年少的岁月,留在心中能记起的一切,如此美好动人,如诗如画。我将永远珍藏于心房一隅,不让她从我指间溜走,不让她从我心田滑过。
劳动创造未来,劳动最美最光荣。我是一位放牛娃,又如一头勤勉老实的牛儿,依靠自己的双手,大半生勤勤恳恳劳动不歇,创造平凡而充实的生活。感恩父母含辛茹苦的培养,感恩贫穷生活给予的磨砺,造就了从小懂事爱劳动的那个小她,让她受益终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父母如今已七十多岁,每日仍为儿孙们忙忙碌碌,劳动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忆苦思甜亦是老生常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记早年的艰辛生活。常回顾以前的贫苦日子,才能更加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代在进步,祖国越来越强盛,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现在耕地播种大部分已机械化,再也不用像我的父辈和我们儿时的劳作那样辛苦,真是一大幸事。
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父辈们能身体健康安享晚年,青壮年们能为自己的理想而更加努力拼搏,年轻的学子们能为光明灿烂的明天而更加刻苦学习文化知识!
木木记于2019年06月22日 15:40
作 者 简 介:
木木,本名孙延兰,女,出生于70年代,湖北潜江人。现在居住生活在江苏省南京市。多篇散文作品曾发表于微信公众号《从心向远方出发》《潜江文学》《人生有梦不觉迟》。热爱运动,喜爱文学、酷爱阅读文学作品。工作之余,喜欢写写文字,听听音乐,练字,跑步,爬山,旅行等等。
▼
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文章征集活动
一、平台主旨:
以文会友,传承中华文化,歌颂美好,寄托相思,守望心灵的家园。
二、主要栏目:
文学原创、文学欣赏、作品朗诵、平台K歌、戏曲演唱、美食原创等(可根据情况随时增加和调整栏目)。
三、约稿:
1.文学原创:作品须本人原创,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2.文学欣赏:推送省内外名家名作,旧作原创均可,但需经作者本人授权,但旧作(在其他媒体刊登、推送过)无打赏。
3.作品朗诵:要求与“文学欣赏”栏目要求相同。
4.平台K歌:推送市内外歌唱爱好者歌曲。
5.戏曲演唱:推送市内外戏曲爱好者演唱、名家名段。
6.美食原创:推送网友自制菜谱。
四、其他事项:
1.来稿请于正文后附作者、朗诵者、演唱者、演唱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2.读者赞赏金额的60%作为作者、朗诵者、演唱(奏)者、原创者稿酬,40%用于本平台运行维护费用,原则上7天后发放作品打赏费用,7天后打赏留作平台维护费用;同题诗和诗歌以及其他各类比赛打赏、3元以下打赏,不发放作者个人,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3.投稿作者敬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以及所在的微信群,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4.投稿邮箱:907557420@qq.com
投稿微信:zzy18972193058
五、平台顾问:
总顾问:黄明山
小说顾问:郭啸文
现代诗顾问:郭红云
古体诗顾问:砚 浓
散文顾问:王 宇
音乐顾问:吴汉高
六、平台编委:
主任:晓岸瘦风
编委会副主任:杜德武
责任编辑:青牛
成员:胡蝶、修远、晴空、萍聚、神仙自在、李勇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德风培训中心 暑期招生
民师执教 专业培优 个性辅导 精细管理 有效提升
联系电话:
0728—6660088 13035355720(宋老师)
15007225321(杨老师)
地址:
潜江市横堤路13号中珠·家春秋3号楼三、四楼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