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黄帝及其与夏商种族之关系的演变

黄人、黄帝及其与夏商种族之关系的演变

文/黄饮冰

黄氏作为黄人或黄帝的后裔,分支繁杂,黄氏之间很难联谱。黄氏之间开亲也很多,但并不是说黄帝后代近亲结婚多。

追根溯源,在东北黄水期间,黄人本身就是十二姓联合体。黄人又与玄鸟氏结成婚姻联邦形成玄黄联合体。在起源阶段,“黄”就是族群认同的标志,是种族概念,而非单一姓氏的概念。古黄人崇黄佩玉,以黄蛇黄鸟为图腾、种植粟黍。

玄黄联合体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因为小冰期南下。我一直宣称,黄人是农耕族群,不是什么游牧民族,黄帝也不是游牧族群的首领。因为黄人是农耕族群,小冰期对农业不利,黄人在东北不能继续农耕,所以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间陆续南下。红山文化从距今5500年就有了衰败的迹象,预示的就是黄人陆续离开东北。

黄人南下,先居河北,在考古上的遗迹就是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在河北有交融。黄人南下就在河北遇到了来自仰韶文化的阻力。仰韶文化是多支的。发展到河北与南下的黄人(考古上的红山文化)相遇的这一支可能来自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了保证黄人种族延绵,黄人在河北分出一支走了西线,越过太行山向秦晋迁徙,这一支黄人起到了铺路的作用,但这个时候黄人处于母系姓族时代,男系黄帝还没有出现。

距今4800年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一颗彗星在晋南到冀南一线与地球相撞,留下了白洋淀这个巨大的水坑。这次撞击再一次引起剧烈的降温和短暂的瓢泼水灾(水彗星嘛)。关键是把处于晋南和冀南的仰韶文化族群毁灭了!黄人当然也受影响。在考古上东北的后期文化就萧条了,刚兴起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也消失了。

但这也给黄人继续南下创造了机遇。黄人乘机进入山东。

进入山东黄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此时山东大氏族是凤姓少昊氏。黄人作为黄玄联合体的主体氏族,不被少昊氏所容。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南下的黄人还处于母系姓族时代,凤少昊氏已经进入男系氏族时代。黄人的女人做了风姓少昊氏族的妻子,黄人的男人却找不到妻子。这是“一边倒”的婚姻关系。凤姓少昊这样搞,当然是不接纳黄人的,要削弱和瓦解黄人,以确保其统治地位。

但是玄鸟氏却被少昊氏接纳,黄人的玄黄联合体破裂了。风姓少昊以凤鸟为图腾,组建的是鸟图腾联合体。在少昊二十四个鸟氏族中,有玄鸟无黄鸟。黄人要发展,只有脱离山东凤姓少昊的统治。所以黄人西迁到豫东与鲁西之间,通过“认伏羲为祖”的方式与女娲氏建立婚姻关系,女娲氏成为黄人的母族,女娲氏同时也是神农氏的母族,这样黄人被神农氏接纳。这个期间黄人完成了母系向父系的转换,大约在距今4700年,第一代男系黄帝出世。然后黄帝东征,杀两昊而统一东方。玄鸟氏重归黄帝系。

距今5600年5300年的小冰期对原居西北的炎帝姜种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开始东迁。距今4800年的时候,炎帝姜种族已经向东迁徙到了中原北边,在秦晋和冀州广有分布。这个炎帝姜种族才是游牧族群。当然,在我的叙述中,炎帝与神农是两个体系。这个时候在神农内部也分化出了蚩尤族群,蚩尤和炎帝都不服从神农的统治,这就又为黄帝勤王神农创造了历史机遇,黄帝的用兵显得正当。

大约在距今4700年后,古冀州(就是现在的山西和河北加内蒙古南部一些地区),蚩尤、炎帝、黄帝的部族错综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混战的结果,是炎黄组成联邦,蚩尤被杀而族群北去南逃。其他的族群自觉站队到黄帝名下。神农交出天下共主的位子,自觉退居二线。这个取代神农的,是出自黄人少典氏的轩辕,时间大约是距今4500年。于是黄帝设立东西两监监于万国。

黄帝命玄嚣为东少昊(东监),统治东方。命昌意为西少昊(西监),统治西方。黄帝自己在中部的河北河南。

黄帝100年的时候河北发地震,恰好黄帝也在河北,处于地震区域,黄帝在地震中驾崩。

共工氏崛起,少昊氏衰微。共工击溃西少昊,西少昊流亡到湖北。共工击败东少昊,东少昊残余退回东北。东部的黄人几乎消耗殆尽,但统治地位没变,主体人民变成了夷人。颛顼利用夷人的力量,兴起于北方,然后入中原打败共工氏,夺回天下共主的地位。

经过这次灾难,中原和东部的黄人成为少数,但是依然处于领导地位。西部的黄人没有多大损失,但是领导地位丧失了!他们融入了西部的古夏人。所以在中原和东部黄帝的后裔,是少昊系和颛顼系。颛顼是昌意的代表。西部的黄人尽管是黄帝血统,但成为了古夏人。到夏朝,夏后启夺取政权,之后就不崇拜黄而崇拜青。黄帝王朝结束。而玄鸟氏却演变成殷商(玄鸟生商),成为了东方的主体氏族。东部的黄人重新组织起来,成为黄夷。黄夷成为殷商的附庸。

殷商代夏后,黄人才在潢川立国。黄国立国1500年被楚灭。黄国后裔以黄为氏。

所以黄本身是族群血缘认同的符号,不是单一血缘姓氏。黄氏内部是通婚的。

黄帝母系仅在东北,或许在河北生活期间还是母系。但南下在山东以后,就成父系了!

5600年到5000年的这个小冰期,作为农业族群的黄人族群在东北是站不住的。所以要南迁。我在(黄人南下)一文也说过,黄人南下先入河北,在河北大约好几百年的时间。大约距今5300年或5200年,河北的黄人分出一支西去。距今4800年黄人继续南下,这一支出男系黄帝。西去的那一支情况不明。距今5300到5200年,黄人西迁的一支也的确到了陕西。但与父系黄帝无关,他们是母系黄人,后来如何不知道。距今4500年,黄人昌意支也去了西部。但是从司马迁的史记记述的五帝族系,却与西部黄人无缘。一个颛顼来自昌意系,却是玄嚣扶养大的。颛顼代替了昌意。

历史的现实就是,西部的黄人拥有强大的黄帝血统,但是他们演化成了古夏人的一部分,不属于黄帝系统。而东部黄帝血统衰微,但是很多姓氏都会追溯到黄帝。这就是文化认同,而不是基因认同。

我对学界拼命搞出基因黄帝是担忧的。

东北的黄人来自哪里呢?来自贾湖。而贾湖人来自云梦泽北部即湖北南部(现存的洞庭湖是古云梦泽的南部)。贾湖与彭头山是同一文化的两个分支。这三者的联系,就是龟文化。贾湖龟来自洞庭湖。红山龟演变自贾湖。距今9000年前两湖地区一支人迁到贾湖。距今8000年左右,贾湖一支迁移到东北,兴隆洼文化就是其遗迹。贾湖一支在东北与玄鸟氏建立婚姻(黄玄联合体)关系,形成东北黄人。东北的黄人是黄崇拜,崇拜黄蛇和黄鸟,与玄鸟氏对称,就是黄鸟氏。这里的玄,是赤黑色。赤和黑,就是由玄分化出来的。东北有赤(赤峰)的地名,当是由此而来。也可能玄鸟氏的首领称玄帝或赤帝。

从以上叙述看,玄鸟氏才是东北土著。那么玄鸟氏来自哪里?这就一路要追溯到燧人氏。

我把末次冰期生活于中国北部的族群统一命名为“华尼安”人,他们崇拜华(火)、尼(生殖崇拜和先祖崇拜)、自称为安。简称就是安人。泛日耳曼人与泛印欧人都与古安人有关。古安人的核心族群就是燧人氏。

因为古安人适应于低温生活。所以在距今13000年末次冰期结束后,在升温的驱使下,大部分古安人向北迁徙去了,这个“北”包括北亚和欧洲及北美。但是为了奉守遂皇神袛的祭祀,燧人氏留在了中国北部。西北的炎帝姜族群和东北的玄鸟氏就是燧人氏的后裔。其实古老的族群都有这种同族分两部分进行东西分布的习俗。这可能就是昭穆制的原型。

夏朝是夏后氏建立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夏”来自“夏后氏”或“夏朝”。其实司马迁说夏朝的国号是“夏后”而不是“夏”。“夏”的最早符号是“人面鱼纹图”。“人面鱼纹图”是图文“夏”。

如何理解“夏后”呢?“夏”是“夏图腾”。“后”实际是“司”。“夏后”就是“夏司”,“夏司”就是“司夏”,“司夏”就是“专司夏之祭祀”。学界已经把“后母戊鼎”更正成“司母戊鼎”,如此同理。至于为什么叫“夏后”而不是“后夏”,这与古人喜欢说倒装句有关。

如此“夏后氏”就是“专门负责夏图腾祭祀的氏族”了!这句话就说清楚了夏后氏的起源。在鲧和禹的时候,这个职责已经没有了!但是夏后氏的起源是很尊贵的了!

夏后氏是什么种族呢?《列子.黄帝篇》说:【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这句话说的就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的图腾是“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这个种族属性,就是经过继续复合后的古夏人图腾,其中“人面”就是对古夏人原始图腾“人面鱼纹图”的继承。所以,夏后氏族源是古夏人,族系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

这个说法,与史记不同。史记说:黄帝(妻雷祖)……昌意……颛顼……鲧……禹。属黄帝血统。

其实这说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族源,一个是血统。从古籍记载看,禹出自西羌,生于岷江上游的汶川石纽。所以大禹是黄帝血统的古夏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到夏启,黄帝王朝就结束了。黄帝王朝从黄帝到舜帝保持黄崇拜,夏朝却是青崇拜。

以前我对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都有定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大洪水结束(距今6000年)后豫东鲁西的女娲伏羲种族西迁所创立。这时从南而来的神农种族也在豫西,女娲伏羲种族与神农种族组成以女娲伏羲种族为主体的联合体。在河南考古发现的连体陶罐,就是对女娲伏羲种族与神农种族组成联合体的纪念物。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的小冰期中,女娲伏羲神农联合体也是南迁的,路线是从豫西……豫南……鄂北及鄂东北……江汉平原东北。在这个南下的期间,神农氏取代了伏羲成为首领。距今4900年强劲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出现,这是神农氏北返的结果。距今4800年因彗星事件庙底沟二期文化消失,神农氏又一次南归。孝感有一条河流叫澴水,澴就是还的转换。神农氏在澴川建立都城……寰城(叶家庙古城)。

夏后氏本是古夏人的一个氏族,可能在昌意统治西方古夏人的时候对这个古老氏族进行了血统转换。

以上这些在以前的文章都有论述。今天与宗亲黄石交流时综合在一起成文。我关注古黄人开始自上世纪90年代清谱。黄氏的源头在燕山黄水(西拉木伦河),黄鸟氏。

黄饮冰2018年元月25日随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