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书刊出版中的校对管理
公开课堂
题目:小议书刊出版中的校对管理
作者:石玲凤
来源:《出版与印刷》2018年第3期P73-77
作者单位:少年儿童出版社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18.03.016
摘要:校对是保证书刊出版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结合校对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认为在出版节奏越来越快的现状下,更应做好校对环节的人员管理、流程管理和外包管理,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新思考。
关键词:书刊出版;校对管理
在现代书刊出版中,校对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对于保障书刊质量不可或缺。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迅速,数字出版日趋繁荣,纸质图书和期刊规模持续增长。虽然多数出版单位将校对软件运用到了工作中,但是校对软件仍无法完全代替人工校对。以2016 年为例,仅少儿图书出版就达4.36 万种,庞大的出版数量使得书刊出版周期缩短,校对工作量增加,再加上部分出版社校对人员流失,给校对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校对管理的客体包括计划、统筹、人员、额度、质量等诸方面,下面就结合具体工作,谈谈其中最主要的人员管理和质量管理,兼及外包管理。
一、优化人员管理,是校对工作的根本
人员管理是重中之重,是质量管理的根本。大多数出版单位都设置有校对科,校对科长是校对管理的直接负责人。作为部门负责人,需要根据本出版单位的书刊和数字出版物的校对要求,做好人员调度和管理。一方面,管理者要在科室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营造正面积极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负责人本身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获取领导权威,保证校对工作流程顺畅高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 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校对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强化业务能力
许多人对校对工作有误解,认为这项工作较为简单,就是查查错别字,改改标点符号。事实上,校对工作需要强烈的责任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很多人觉得最简单的“对校”来说,看似就是将校样和原稿进行一一比对,可编辑为什么在审读稿件时就难以发现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呢?当然,这和编辑审稿的“线性阅读”(校对是“点性阅读”)方式有关,但也说明校对专业化的工作方法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随着出版格局的变化,编辑多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前期“策划”上,导致编辑工作后移,校对人员有时甚至承担起了编辑的部分职责。另外,国家对出版物文字编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校对人员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因此,出版社必须通过各种职业宣讲和定期的编校质量评比、校对竞赛等方式提高校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
编辑往往有较明确的出版类型分工,而校对则是“全品类阅读”,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长期以来,由于对校对工作的普遍误解,校对人员学历构成不甚理想,但当前的出版实践工作要求校对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校对水平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如何做到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科室内部形成传帮带双向机制,经验丰富的老校对指导年轻校对掌握传统校对业务,反过来让年轻校对帮老校对熟悉校对软件运用等新技术,将校对类专业网站的信息及时分享给老校对,双方共同提高。
第二,通过社内制度保证,鼓励校对人员业余参加各种短期或长期培训班,必要时甚至鼓励脱产学习,给学成者报销学习费用。
第三,定期组织校对人员开展业务交流会,每个人轮流进行主讲,好的经验可相互借鉴。第四,就重点图书进行校对分析,发现校对中的问题。以少儿拼音读物为例,拼音看似简单,但在使用中变化多样,既有规定也常常更新,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与第六版相比,注音方面变化就不少。为此,校对科内应鼓励每位校对人员将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注音变化记录下来,随时和其他校对人员沟通,同时定期将问题归集打印,发给校对人员和编辑人员作为业务学习的资料。如此一来,不但大大提高了校对人员的业务水平,编辑也通过学习这些资料而受益良多。
2. 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调动校对人员积极性
出版单位是现代文化企业,必须有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现代管理方法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什么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把合适的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以及让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具有积极工作的意愿。出版单位的校对人员已经确定,那么管理重心就是实现后面一点: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校对工作中积极性的调动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回报,也就是薪酬体现;另一个是精神回报,即能够从工作中找到价值认同。这两者缺一不可。过去很多出版单位实行的“平均主义”分配办法就无法让员工拥有上述两方面的良好感受。对校对人员来说,必须通过合理的薪酬计算方法从物质上鼓励肯干、多干的员工,同时避免过犹不及。
以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为例,原来是完全计件制,但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校对科的工作量是由出版社的书刊出版量决定的,科室对工作总量没有决定权,遇到书刊出版较少的月份,即使校对人员有工作的主观愿望,也无法达到规定的定额,以致无法获得正常工资保障,积极性大受打击。第二,由于实行完全计件制,导致一些校对人员过分追求数量,放弃了对质量的追求。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我们曾经做过测算,一名校对人员每天校对2 万~2.5 万字,是相对合理的工作量,能在量和质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因此,从2018 年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实施定额制与计件制相结合的方法,只要完成基础定额就能拿到相应的报酬,如此能够让校对人员比较安心,从而愿意在校对质量上多下功夫。而一定程度的计件制,又能激发他们投入更多工作时间,更好地完成校对任务。
精神鼓励方面,则需要在前述增强职业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荣誉奖励。比如对于获得质量检查优秀的书刊责任校对,可进行社内公示,发放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年终优先评选单位先进个人等。
3. 根据校对人员性格特点和业务优势合理调配,提高工作能效
心理学家从性格上将人分了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心理气质不同,日常行为方式差别就很大。如多血质的人比较容易兴奋,做事高效,反应迅速,有积极参与他人事务、愿意分担的特点;而抑郁质的人内心敏锐,外在显示似乎不那么主动,但做事细致稳重。作为校对管理者,就要深入了解部门同事的性格爱好及能力特点,做到在稿件分配时合理准确。还是拿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校对科来说,有一位男性校对人员平日话不多,但他肯下功夫钻研业务,凡是分配给的稿件,他总是加班加点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校对质量相当高。因此每年8月份上海书展前的密集校对阶段,社里“时间紧任务重”的稿件大多由他高质量完成校对工作,为出版工作的其他环节节约出很多时间。
二、理顺流程管理,是保障校对质量的基础
众所周知,流程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很多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责权不明或者流程不合理造成的,必须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理顺流程管理,来保证校对质量。这方面主要需解决两个问题。
1. 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制定工作流程
校对和很多工作一样,其工作主体与客体处于不断矛盾运动的过程。校对客体有差错的客观存在和校对主体识别差错主观能动性的矛盾,校对客体差错复杂性和校对主体知识能力局限性的矛盾,校对客体错误原因的多样性和校对主体工作有限性的矛盾。这些矛盾若解决得好,那么校对工作就能顺利开展,而解决矛盾就需要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校对人员之间互相弥补不足,通过流程正确来保证质量。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在校对中严格实行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特别是对重要图书,还要经过最后的专业审读才能付型。通过这种制度管理,社里的书刊在各级校对质量抽检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几年来,在国家以及上海市级的各种出版物质检中,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没有出现过不合格书刊。2017 年的期刊年检中,《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等多本期刊还被评为优秀。值得一提的是,《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在2017 年屡获各类奖项,并最终斩获“五个一工程”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对人员的辛苦付出,高水准的作品加上严格的质量把关,最终成就了一本优秀图书。
2. 基于整体流程,制定单品图书校对规则
在校对工序中,一种书刊的每一校次都须由不同校对人员完成,责任校对则负责质量核检、通读及文字技术整理。在三校(或四校)工序中,如何监督前面几个非责任校次的质量就成为一个问题。试想,如果对前面几个校次的质量检验缺乏相应管理措施,那么前面几个校次的人员就可能因为追求工作数量,草草完成校对任务。针对一本图书须由几名校对人员完成的实际情况,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采用了下游监督上游的方法,即每个校次完成后,要在校样上签名,并整理本校次的错误数量。按照一般原则,三个校次的错误量应该是逐渐减少的,如果出现了前面校次识错数少,而后面校次识错数多的现象,就说明前面校次的校对人员没有认真负责,必须采取薪酬扣减或其他惩罚手段。实施这样的单品全流程质量管理方法,既能有效避免责任推诿,也能有效解决稿件问题拖到最后一校来处理的倒挂现象。
当然,针对不同书刊的校对难易程度不同,在校对管理中也要注意分配均衡,依据校对难易级别调整计薪评分标准。
三、外包校对纳入社内校对统一管理,确保质量有内控
校对外包其实不是新现象,有些专业性特别强的稿件,必须有外部专业力量的辅助,而随着出版业务的迅猛发展,外包现象越来越常见,甚至有出版单位不再设专门的校对部门,把校对业务全部外包给校对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减轻了出版单位的人员成本压力,效率也不错,但随之而来的难题就是校对质量如何保证。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社外校对也纳入到社内统一的标准管理之下。
1. 从源头把关,严格审核外包校对人员的资格或校对公司的资质
出版社外包校对人员的选择一般有两种。最便捷可靠的一种就是请退休的校对人员继续工作,作为专业校对,他们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历练,知识面广、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缺点是年龄较大,无法承担高强度工作,对语言使用的新变化也缺乏了解。还有一种是聘用年轻大学生,他们工作有积极性、效率高、对新事物掌握快,但是经验欠缺,不够沉稳。在大多数校对公司中,工作主力也主要由以上两种人员组成。出版单位将书刊校对业务移交给这些人员或公司的时候,必须严格审核校对人员资格和校对公司的资质,将外包校对纳入出版单位的内部管理,确保书刊的校对质量。
2. 定期对外包校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做到质量有内控
校对业务如果外包,势必有部分管理环节外放。尽管如此,出版单位还是应该通过工作协调,定期对外包校对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让他们的工作始终和出版单位的书刊校对要求同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校对质量的长期稳定。校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明确指出:校对工作是图书出版生产流程中的独立工序,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从而保证图书的传播和积累价值,因而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校对作为书刊出版的最后一道防线,出版单位应该高度重视,通过不断优化管理,让校对工作与时俱进,达到现代出版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