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结石防治全攻略,这个必须收藏!!
1草酸钙结石--降解草酸,清除尿液结晶道
据统计所有肾结石类型中,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约占80%。
质硬、粗糙、不规则、桑葚状,于中性尿液中形成。医生一般建议患者每天多喝水,并减少盐类与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减少饮食中草酸盐的摄入等。这些都是传统的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预防肾结石的效果并不理想,肾结石的复发率依旧很高,这是由于改变生活习惯对于患者来说太艰难。再者,大多数食物中都含有草酸,很难避免不去摄取。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发一种酶:草酸降解酶,它能像益生菌一样添加入食品中,从而将人体内的草酸降解掉,从而达到防治肾结石的目的。
2尿酸结石--控制尿酸、预防效果好
尿酸结石是一种比较好应对的结石,溶石和预防的效果都非常不错。但是普通的X光片无法检查到它的踪影,它的外观光滑、黄色、呈颗粒状,在尿液中形成,最常见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因此对于预防尿酸结石而言,控制血尿酸是头等大事。
患者可以服用别嘌呤醇、苯溴马隆等药物;日常可以服用石立克(也叫酶降酸),可以降尿酸,切勿副作用。此外,由于尿酸结石需要在酸性尿液中形成,因此可以通过碱化尿液、增加排尿等方法使尿酸结石溶解并排出。除了药物治疗外,自身饮食也很关键。
以下是针对此结石的饮食小妙方:
1.多喝水。
2.限制高嘌呤食物:食物中的嘌呤会降解成尿酸,如果患有尿酸结石,则需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包括凤尾鱼、鱼子、青鱼、鲭鱼、蚌、沙丁鱼,以及虾类等。
3.吃肉要适度:尿酸结石患者往往食用大量的动物蛋白。动物蛋白会加速在尿液中产生尿酸和钙,从而导致结石形成。所以,无肉不欢的吃货们要注意管住嘴。
3感染性结石--难治疗、难预防
感染性结石是指因可产生尿素酶的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结石,主要成分包括磷酸镁铵、磷酸钙、尿酸铵等。它的特点是在碱性尿液中形成,深灰色,质地软、易碎,结石生长快且易形成鹿角形结石,术后复发率高、肾功能损害大。
这是一类让医生都相当头痛的结石,因为得了感染性结石的患者大多同时存在感染、结石、梗阻这三方面问题,三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很多患者因处理不及时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尿毒症。而且患者的肾功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手术风险高,增大了治疗的难度。另外,此类结石生长快速、极易复发,往往手术刚过几个月,又有新生结石长出来。
因此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需要从控制感染、解除梗阻、碎石取石、调节尿液酸碱度等多个方面联合入手。单一的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有过感染性结石病史的患者需及时复查、密切随诊、积极治疗。另外,注意适当多喝水。
4磷酸钙结石-常为继发性,需处理原发病
此类结石多数是因为身体有其他疾病才继发肾结石,最常见的就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前者多需要手术治疗甲状旁腺疾病,后者则需要纠正全身的电解质紊乱。
如果排除这两种病因,磷酸钙结石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大量饮水、以及依靠药物调节尿钙水平。
5胱氨酸结石--遗传性、易复发
胱氨酸结石是一种遗传病。在酸性尿液中形成,质硬、光滑、黄至红棕色、蜡样、可呈鹿角形外观,和尿酸石一样,这种结石拍普通的X片也是检查不到的。
此类结石由遗传性胱氨酸尿症导致,因此常见于儿童患者。不过目前尚缺乏预防和治疗胱氨酸结石的特效药物,部分药物虽已应用于临床,但治疗效果有限。其治疗主要通过增加排尿、碱化尿液、手术治疗等。
与尿酸结石相类似的是,胱氨酸结石也在酸性尿液中形成,因此可通过药物治疗使其溶解;但是由于遗传性胱氨酸尿难以控制,肾结石极易复发,患者常需面临终身多次手术。
以上分别是5种不同泌尿系结石,以及相对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果还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种结石类型,可以做一个泌尿结石成分分析,针对自身的结石类型来“对症下药”。因为肾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复发性较高,若不治疗,5年复发率可达35%-50%。结石复发不仅会增加医疗成本,还会增加慢性肾脏疾病风险,因此,积极预防结石复发和积极治疗结石疾病一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网络转载,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网支持原创,鼓励原创,如转载文章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您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24小时之内删除;如您有文章或者科普知识想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欢迎给我们留言投稿(投稿邮箱:2090065842@qq.com)。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