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的科学鉴定(三)
中国古代银锭从唐代到民国前期,纵跨一千多年,银锭形制复杂多变。唐代银锭形制主要有笏板形、圆饼形、束腰长方片形、高翅平头船形(或称“板凳形”)等,形制的多样,是中国银两货币形成阶段的一个特点。北宋前期主要继承了唐代后期的高翅船形银锭形制,并演变成无翅的平头束腰银锭,后来逐渐统一成无翅弧头束腰银锭形制,风靡宋、金时期。元代银锭继续沿用宋金时期弧头束腰银锭的形制,银锭两头外沿稍稍高起,束腰也更紧,阴文的“元宝”字样开始铸造在部分的五十两大锭底部,开启了后世称大银锭为“元宝”的先河。明代银锭的器型对前代有传承也有变化,明代前期,银锭形制基本继承元代稍起翅的平板束腰器形,全国锭形基本一致;明代后期,大致在嘉靖朝及其以后,白银货币由束腰平板稍起翅的银锭形制变成了束腰增厚起翅的银锭形制,并且,明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锭形的地域差异,可视为清代银锭形制纷杂的滥觞。清代、民国时期银锭形制最为复杂,其中有沿袭明代银锭的弧头束腰起翅的普通“元宝”,还有“方宝”、“龟宝”、椭圆锭、圆锭、砝码锭、牌坊锭等。一个时代的银锭有一个时代的形制特征,若所鉴银锭出现各个形制特征的不符或错乱,就有赝品之嫌。
如一枚赝品银锭,此银锭的锭形是明代后期大起翅的形制,戳印的铭文却是金代的“明昌七年”。金代的银锭都为平板弧头束腰的形制,该枚银锭锭形与时代明显不符。另外,金代银锭年号都为刀凿錾刻,一般不戳印年号,此银锭戳印“明昌七年”的手法也与当时通行做法龃龉,伪造特征明显。
仿金代“明昌七年”赝品银锭
又如一枚赝品“江西足宝”方宝银锭。一般来说,清代江西方宝银锭虽整体为方形,与一般椭圆形的元宝不同,但锭面也都有明显的起翅。该枚赝品银锭锭面只有边沿,没有真品上下对称的高翅,明显与方宝银锭形制不符。
仿清代五十两赝品方宝银锭
清代“江西足宝”方宝银锭,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再如一枚“平乐府”赝品银锭。真品广西砝码锭正面为束腰浅弧形,长侧面为半圆形,而该枚银锭锭形为平板状,长侧面为扁长方形,显然与真品砝码锭形制不符,属赝品无疑。
仿清代“平乐府”赝品砝码锭
清代“思恩府”砝码锭,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本文节选自我馆周卫荣、杨君、黄维著《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一书)
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