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诀窍——五运六气

前几天有个人问我,你说的五运六气里怎么没有身体运气的方法?看来大家对五运六气的偏见还是极大。五运六气是什么?它其实是用来描述自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问,五运来源于十天干,六气来源于十二地支,中国的先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揭示了自然变化的规律!

为什么学中医首先要学五运六气?要知道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知道中医的病因学,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无限小一的部分,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人为什么难以顺应自然呢?则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造成的,中医本身就是一门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因为中医学认为,只要恢复了人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现在很多人学中医学了很多年仍然入不了门,原因在哪?就在于不了解中医的病因。中医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就是人先天的体质偏性,外因就是自然变化(包括社会变化),疾病的发生就是后天的自然变化加剧了先天的体质偏性,使人的体质偏上加偏造成的。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中医把一切疾病都归于心病(偏心),更确切地说是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血液供应多了,它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它就会功能低下。当外在世界的变化加剧了这种体质偏性,使组织细胞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产生西医学上的疾病。

中医治病都是从恢复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平衡入手的,对于细胞的功能亢进,中医就用各种方法来抑制血液对它的优先供应,缺乏了营养,亢进的组织自然恢复正常,这就是中医学上的祛邪法;对于细胞的功能低下,中医就用各种方法来增加血液对它的供应,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功能自然增强,这就是中医学上的扶正法。

五运六气之所以对中医重要!就是因为疾病的内因——先天的体质偏性和疾病的外因——自然变化都和五运六气密切相关。只要掌握了疾病的内因和外因,中医的精髓就掌握了。

很多人以为人的体质偏性是变来变去的,其实不然,系统科学告诉我们,系统的性质是由中心要素决定的,而中心要素的个性则是最初产生环境性质的一个缩影。中心在系统的一生中都是不会变的,中心在系统在,中心亡,系统亡,中心不变,它主导的性质就不会变,或者说变化的都是表层,而根上的东西是人一生都不会变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心就相当于原子的原子核,后天的变化影响的只是原子空间,而很难影响到原子核的性质。)

有人会说了,人的体质偏性和五运六气有什么关系?呵呵,关系大了,它几乎决定了人先天的体质偏性。原因很简单,人的体质偏性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一个缩影,而最初的产生环境中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时间因素绝对是最主要的,根据生时五运六气的特性,可以推断出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这是疾病的内因,而掌握了内因,病因判断就很少出错!

至于疾病的外因,就是自然变化。人的发病都是有规律的,它一定是在人的体质偏性上偏上加偏才造成的。因此,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精确地预言一个人未来的发病规律。比如一个人先天的寒湿体质,到了寒湿气重的年份,就很容易发病。

掌握了五运六气,中医的精髓就掌握到手了。

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生日迅速地判断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知道了它,基本上就抓住了疾病的内因,知道了疾病的内因,我们就知道如何来养生,如何来治病。这种体质判断的方法比北中医的王琦搞的九种体质判断法高明得太多了,简单实用。

其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体质偏性对未来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来预测一个人未来疾病的发生,从而及早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

其三,中医治病,最核心的就是正确判断病因,而用运气学说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判断病因,准确度极高。常规的诊断方法是四诊,即望闻问切,但对初学者来说比较难,而用运气学说则可以很快地入手,同时也可以作为四诊的参考依据。

其四,用运气学说可以帮助我们学会遣方用药的规矩。大家知道伤寒论,它用药之精典,无人能及,而他的用药依据就是运气学说。以一个先天平衡的人体作为出发点,根据自然阴阳变化规律,计算出偏离平衡的程度,进而算出恢复平衡的用药和剂量。现代人只会机械地套用经典,却不知道要因人因时而变。

一句话,要学好中医,首先要学好五运六气,这是成为大医的根本。不懂得它,你学中医根本就入不了门。为了帮助大家最快最好地学好中医,我们特地办了一个五运六气研修班,从五运六气角度入手来讲解中医,学过它之后,你就掌握了学习中医的捷径。

中医不是药物,不是针灸,不是按摩,不是具体某个方法,中医是文化观,有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只要是人,基本的原理和法则一直在作用,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不因为人的意愿而改变。

学习医家经典,贵在掌握这些原理和法则运用到实际中来,这个过程好像拆旧屋建新屋一样,通过拆旧屋了解屋子如何构造,然后运用构造之理建造新屋。

这些原理和法则,我们叫天人之学,人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人不止是个体的存在,还是集体的存在,跟社会和自然息息相关。

重视精神,并不意味着放弃形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世上,同时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不轻生,珍惜爱护我们的身体,是孝顺的一个真实体现。

天人相应,身体不是一副臭皮囊,跟社会和自然密切相关,修养的过程是实实在在修身的过程。

我们的文明更强调集体主义,看到人生存背后更广阔的联系,没有家国,个人只是茫茫大海的一片孤舟,没有自然,个人只是浩瀚宇宙的一粒沙。

重视集体,并不意味着抹杀个性,参赞天地,裁成万物,不为一己之私,人可以让天地更和谐,让社会更美好,让自己更伟大。

西方文化则不然,了解环境,征服自然,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环境,运用不全面的知识利用自然,多少新发现新创造,开始认为是好事,往往几十年后发现是坏事,结果给地球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真正的爱从安土开始,土的含义很多,可以理解为效法大地厚德载物,也可以理解为故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有层次,从可以做能够做的开始,爱我们的身体,身体是精神的居所,爱我们的家国,家国是生活的场所,爱我们的地球,地球是我们的生存的家园。

对广阔天地的描述,传统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八卦九宫,以《易经》为代表,一个是阴阳五行,以《内经》为代表。

根源都在自然造化,两个系统有联系也有区别,犹如两份不同的地图,功用有差别,描述的却是同一个地方,一般来说,八卦九宫的方向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阴阳五行的方向在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

天地一体,五脏一致,人在天地之间,活在气交当中,《内经》运用五运六气来描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博大精深,天地人事无所不包。

五运六气是天人之学的中医运用,研习中医的一把钥匙,中医各种学说基本建立在五运六气基础之上,《辅行诀》和《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医家经典都可能建立在五运六气的基础之上。

古人的说法,“不懂五运六气,捡遍方书何济”, 对于习医的人来说,不懂五运六气和不会中医没有什么差别。

成无己说:“易教本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纲五常,医教要乎五运六气,其门三,其道一,则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一个中医不懂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不是一个标准的中医。

一个好中医就是一间大医院,天人相应,万物一理,援物比类,通过事事物物人人的共性来认识各种规律,有了这种广阔的视野,认识疾病往往不在人体上,通过外在时空环境的变化可以推知发病的原因,如春天发病,跟冬不藏精有关,跟当年气候有关,也跟心情的抒发有关,遣方用药上,针对木气过与不及,以酸泻之,以辛补之,综合考虑到整体平衡。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我们更加推崇同中求异、和而不同,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一个系统去思考,全面长远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这是古人探寻天地规律的方式,跟西方喜欢区分和定义的习惯有非常大的差异。

有朋友一看到推崇中医,想当然认为我们否定西医,一看到提倡传统文化,想当然认为我们极端排外。

非此即彼的二元倾向常常选择性忽视事物的另一面,我们的文明容纳百川,统分有度,我们强调的是根本,有这种根本我们可以兼容并包,学习吸收,在这种视野下,外来文明是我们文明的滋养,现代医学是中医视野下的补充,在某个层面的具体操作有利于人的健康。

现实的情况,我们忘记了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忘记了我们是谁,我们慢慢失去恢弘伟岸的文化传统,我们慢慢失去我们的文明根本,不会系统看问题,不会整体把握问题,强调自我,习惯从个人立场来覆盖全体。

系统的文明观,整体的文化观,修齐治平和养生治病一样的道理,事事物物人人在各个格局、层次和角度道理一致,身心家国天下有高度的同构性。

《内经》说十二官相使,抱朴子有相似的说法,“人之一身,犹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宫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

《大学》说格物致知,《内经》说援物比类,《易经》说类万物之情,说法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事事物物人人非常繁复,按事物特征分成几大类,统合在大道中来。

五行,把事事物物人人分为生长化五个基本状态,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代表,五气交替,以象统物,事物人的规律可以发现,事物人的根本也可以探索。

在五运六气的系统中,除了五行还有六气,六气是五行的细分,火分为二,火为何分为二,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难题,如果从天道地德去理解,有合理的解释和具体的运用。

可惜的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已经非常陌生,经典所说的“无为而治”,《内经》开篇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我们基本熟视无睹,我们经常用我们自以为是的看法来理解古人,喜欢断章取义,非常难理解,也非常难契入。

一看到古文,习惯性认为这是咬文嚼字,没有意义,古文只是先人的语言,跟外语一样,掌握了这种语言也就有了跟古人学习和对话的可能。开始读的时候想打瞌睡,读进去之后其味无穷,我们会感叹我们知道得太少,先人留给我们太多宝藏,我们却守着金矿在乞讨。

如果阅读经典或者历代的医家著述,没有离开这个主题,孙真人《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记载:“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天性圆明,内外百病自然不生,德行不充,即使是灵丹妙药也无济于事,没有修心养性为功夫,中医只是无关痛痒的安慰剂,没有天人之学作基础,中医只是挂羊头卖假药的山寨货。

五运六气,一方面描述天地的运行系统,一方面用阴阳的法则统合天地人,天人合一,地天交泰。

五运为阳,表现的形式却是静止的,群龙无首,龙隐而有德,在身体对应五脏,五脏的功能,藏精而不泄,六气为阴,表现的形式却是动态的,利用贞,继天之志自强不息,在身体对应六腑,六腑的功能,泻而不藏。

(0)

相关推荐

  • 我教中医的方法,马上可以临床!

    中医是一门从临床中成长起来的学问,临床时间越早,学中医的速度越快.可是,要临床就必须先学中医诊断,传统的方法是四诊,可它学习起来比较难,一些人学一辈子也没有学好四诊,这就大大延迟了临床的时间,使学中医 ...

  • 中医入门,这样最快!

    目前在日本和韩国,中医的社会地位高,收入高,人们纷纷挤破头想进入这个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中医如果在中国振兴起来,必然也会是这样,是无数人向往的职业.好在现在中国的好中医不多,竞争还谈不上激烈,如果现在 ...

  • 学五运六气,更好的机会来了!

    中医不是从书本上学出来的,而是从大量临床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是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中医的.可是,要临床,就必须学会一种诊断方法,传统的四诊难学,比如脉诊,有人学了一辈子也没有学好.如果等学 ...

  • 学中医为什么从五运六气入手最快!

    学医首要明理,理是学医的指路明灯,如果不懂医理,你学医就象在黑暗中摸索,付出很多,回报很少.而懂了医理,学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学一点是一点,不走弯路,当然事半功倍了. 这个医理是什么?其实它就是易经, ...

  • 中医类古籍 五运六气医学宝鉴 欢迎阅读

    中医类古籍 五运六气医学宝鉴 欢迎阅读

  • 运气学笔记,以五运六气的线索,展望2021年

    运气学笔记,以五运六气的线索,展望2021年 副标题:2021年,是传统历法的辛丑年,其五运六气的特征归纳分享 以五运六气的线索,展望2021年,我们先把2021年的运气特征整理出来,按照时间轴来逐个 ...

  • 中医时空医学-五运六气 · 基础知识详解

    五运六气,运是运转,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照射的作用,其年规律用天干表示,天干即是天的主干带动作用.气是地球本身的吸收辐射能源的作用,六种气候的推移:气的年规律用地支表示,地球物理本身的支撑作用. ...

  • 中医讲的“五运六气”到底是个啥?

    ,时长 01:09 据刊载:由世界五运六气学会主办,澳大利亚中医五运六气学会承办和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协办的"首届世界中医五运六气大会"于2018年8月26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 ...

  • 中医的时空观——五运六气如何形成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其中最能体现的就是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是大自然气候变化运行规律,五运六气也是来源于天文和地理.以及对人体的统一.五运来源于天,六气来源于地,合起来叫做五运六气,因此有"人以天 ...

  • 中医经典系列: 五运六气,

    中医经典系列: 五运六气,运是运转,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照射的作用,其年规律用天干表示,天干即是天的主干带动作用. 气是地球本身的吸收辐射能源的作用,六种气候的推移;气的年规律用地支表示,地球物 ...

  • 从中医角度看 五运六气的思想是什么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像是孟子的思想,老子的理论,盲派命理,八字术语等等,都结合了古人们的智慧.那么我们今天就从中医的角度看看五运六气思想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五运六气的总思想是 ...

  • 【学习感悟】中医难?五运六气难?是你没学会怎么读内经吧!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房中.神仙.<黄帝内经>18卷为"医经七家"之一.后世分&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