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
上海社科院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教授,著名作家赵鑫珊
6月11日上午9:00~11:30 浙江图书馆
嘉宾剪影:
赵鑫珊,精通四国语言的我国著名哲学家,作家,教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为上海社科院德奥文化研究所所长。2004年柏林国际报告文学评委。至今已出版50部著作,研究成果涵盖了量子物理学、生物学、数学、哲学、文化史、音乐、建筑、文学等诸多领域。
编者按:
科学技术太讲快节奏了,火车提速、飞机速度很快。科学技术可以飞速发展,但人性的进化很慢,我们人的进化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一种矛盾。西方工业文明讲速度、讲力,农业文明是慢速的。但现在什么都在提速。我们有时要快节奏,有时要慢节奏。人生应该有缓有急,有快有慢。人生得平衡一点。人不要太世俗、太物欲,太入世,还需要精神的东西,要点出世,钟声能缓解当今世界的快节奏。
赵鑫珊的人生世界惊叹号
乌鸦具有哲理的诗意
我是从上海来的,来到杭州。如果有人问我,这两个城市更愿意居住在哪里,我很难回答。选择使我痛苦。
上海有两个缺点。第一,上海没有乌鸦,只有麻雀。麻雀的小步跳跃和叽叽喳喳,都很小家子气,很浮躁,加重了上海的浮躁。
唐诗里,写得最多的是乌鸦,其次是大雁。乌鸦是富有诗意的,是富有哲理深度的一种象征,一个符号。在中国的唐诗宋词里,特定时刻的乌鸦是关键。比如说,昏鸦、晚鸦、寒鸦和暮鸦……
为什么乌鸦那么有诗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荒残的美。为什么用昏鸦,而不说是晨鸦?同样是乌鸦,为什么时间这么重要?为什么昏鸦、寒鸦听起来这么美?这是因为等到了黄昏,经过了一个白天,经过了一天的苦恼、哀乐的体验,就有了一些哲学的内涵。
在东京、莫斯科、巴黎和德国的一些城市,都有乌鸦。成群乌鸦的生存,需要合抱粗的大树,需要大树成片,而上海没有。
我在杭州西湖边的一个宾馆住过,有乌鸦。虽然不多,只有零星的几只,但这也说明了杭州生态环境比上海好。
通常我们会把乌鸦和坟墓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文人笔下,暮鸦和荒坟组成一个句子是很凄凉悲壮的。在欧洲也是如此。有乌鸦的坟地特别给人启发,启发人对生命进行哲理的思考。
城市应该有钟声
上海的第二个缺点是缺少钟声。
你们翻翻唐诗,唐诗中有钟声,“晚钟”、“暮钟”、“残钟”,还有“疏钟”、“缓钟”。钟声的节奏很重要。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的升、落,春、夏、秋、冬的到来,都是节奏;人的心跳是节奏,音乐也是节奏,世界都是节奏。这些自然规律使节奏成了最重要的课题。
我在国外经常听到钟声,常常会唤起我对唐诗中“钟声”的思考。钟声是一种符号,什么也没说却什么都说了。钟是出世的,鼓却是入世的。遗憾的是,在中国的城市中几乎没有钟声。
1983年,我迁居上海,听到过钟声,那是海关的钟声,也很好呀,那是寺庙钟声的代用品。9点10点敲起钟来,能让人沉静下来,让人平衡。人不要太世俗、太物欲,太入世,还需要精神的东西,要点出世,钟声能缓解当今世界的快节奏。
科学技术太讲快节奏了,火车提速、飞机速度很快。科学技术可以飞速发展,但人性的进化很慢,我们人的进化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一种矛盾。西方工业文明讲速度、讲力,农业文明是慢速的。但现在什么都在提速、我不太喜欢。我们有时要快节奏,有时要慢节奏。人生应该有缓有急,有快有慢。人生得平衡一点。
一年四季的到来也很缓慢,夕阳西下、月亮从树梢升起的速度也很缓慢,恋爱也要缓慢,重要的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慢慢地品味体验人生、世界,思考一些根本性问题。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一些高档的餐厅、咖啡馆、酒吧都点蜡烛,为什么不用电灯?因为蜡烛的光亮朦胧,摇曳的烛光柔和,燃烧的速度缓慢,这样的氛围有诗意,可以把人生世界的快节奏缓慢下来。钟声和烛光都有减速的作用。他们受到人性的欢迎。
当我听到海关的钟声一下一下,听到黄浦江万吨轮船的鸣笛,我的感觉真好。杭州的城市可以有高楼大厦,但西湖周围要保持宁静。宁静的西湖,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唐诗宋词的风骨。这样的西湖,就更有诗意,更有哲学、艺术的气质。
买书的两个准则
思考是享受。有个研究生问我,现在书店里这么多书,到底该买哪一些?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有两个准则。
第一,搬家的准则。书籍的生命力与此有关。
我年轻时,读书总是偷偷摸摸的,像一个地下工作者,因为很容易被人家说成是走白专道路。我在东北放羊的6年,读了很多书。直到2000年,我才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写了50本书,很多人以为我有很多藏书,我可以告诉大家,当时我总共只有150本藏书,还包括字典。有些书是我当年当掉裤子和母亲给我的戒指买的。
没有自己房子的时候我经常要搬家,每搬一次,就要扔掉十几二十本书。这些扔掉的书是经不起考验的。没扔的是些什么书呢?唐诗我没扔,尽管已经很破烂,是文革抄家后还给我的,跟我一起生死与共过的。还有肖邦的夜曲、舒曼的梦幻曲乐谱,英文版的《茶花女》、《简爱》,美国的《红字》,《庄子》、《老子》、《孔子》,都留着,这些书变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已经进入了我的血管。
能经受4次搬家的书,就要买。如果4年搬一次家,搬4次,就是16年,经过16年那些书还保存着,说明这些书与你的生命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搬家准则。
第二,躲进防空洞的准则。
日本的一个哲学家叫柳田谦十郎,是一个很诚恳的人。他为了看原版的康德、叔本华的著作,自学了3年德文。1945年春天,他躲避美国飞机轰炸,经常要躲进防空洞。每次,他都带两样东西,一样是自己的手写稿,另一样是康德和叔本华的书。飞机轰炸后,他第一件事情就是翻开土灰看看书还在不在。买书就要买这样的书,买能带到防空洞里去的书。
如果只允许我带3本书进棺材的话,我会带唐诗、庄子,第三本怎么选呢,选择是痛苦的,也许我会选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你对什么下跪
我从来没有在庙宇中下跪过,不过我“下跪”过的东西还真不少。
有人问爱因斯坦,死亡是什么?爱因斯坦脱口而出:“死亡就是我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啦。”
去年的冬天很冷。那天我写稿写到半夜12点,屋子里有暖气,始终保持二十五六度,DVD放着莫扎特钢琴曲,尤其听到慢板乐章的时候,我意识到我是幸福的,我会对这样的音乐“下跪”。
古诗也有让我“下跪”的,比方说“一叶落知天下秋”。1997年夏天很热。我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突然吹起了一阵凉风,我一个刹车,刚好有一片梧桐叶落到了车篮里,当时我就想起“一叶落知天下秋”这句诗,我立刻感受到这句诗中的意境,太贴切了,中国诗人真的很敏感。可是我却常常看到,有人把落叶和垃圾混在一起烧,每次看到,我觉得很难受。
落叶不是垃圾,落叶是秋天的名片,落叶是冬天的符号。想想巴黎满街厚厚的落叶,真是富有诗意。旅游,归根到底是游你自己的内心世界,游你的心灵。你不知道唐诗的伟大,你见到了乌鸦也白搭。读书会让你的内心世界和生命质量提高。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好书应该常读。诗人的最高思考是哲学,而哲学思考的最高境界是“诗”。我们对唐诗要不断地认识,20岁、30岁读唐诗,和50岁读它都不一样,唐诗是说不完的。现在我的床头便有全唐诗的简编(上下两册),我现在还读。
技术是有进步性的,而艺术不是这样,今人写的诗就一定会超过唐诗吗?不见得;哲学也不是这样,因为知识不是智慧。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德国参加一个会议,有个外国记者向我提问,让我选3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我思考了之后,选了3个:柏拉图、康德、庄子。前两个他们都很认同,但他们不了解庄子,其实,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他们对我们的了解。我告诉他们庄子一个很了不起的命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是何等宽广而高超的胸怀,这句话概括了科学、艺术、哲学的真谛。国外的很多科学家出书时会把柏拉图、康德、叔本华、歌德等人的一些名言写在书的扉页上,我建议把庄子的命题写在大学自然科学的每本教科书的扉页上,或者铭刻在物理、生物实验室大楼前,为的是唤醒理工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精神层次,铸造他们诗人的气质和哲人的胸怀。
庄子虽然不懂分子、不懂几何、不懂DNA,他的科学技巧和科学知识还不如我们,但他却有浩然之气,他的这个命题会让我“咯噔”一下,进入我的血管,像旗帜一样在我的心里高高飘扬。
为什么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还缺乏一种“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崇高博大的胸怀,缺乏这样一种气度。
我的敬畏和多重感恩
我是在敬畏中不断走向成熟的。我经常有一个手势,双手交叉抵住下巴,就是表示敬畏。敬畏和恐惧不一样,敬畏是我渺小,它伟大,人对大自然要有敬畏是很重要的。一次我在德国和几个人吃饭,他们在吃饭前都要祈祷,“感谢主赐给我们为顿丰盛的晚餐”,这就是敬畏和感恩。我们不是教徒,不妨把它改为“大自然啊,感谢你风调雨顺……”。
其实,中国早先也有这样的祈祷,比如以前举行婚礼的时候,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这个天地,就是人对自然的敬畏,而不是迷信,我们要把它提高到哲学的高度。
藏族的一些风俗我蛮欣赏,他们在喝酒之前要先洒一点在天上、地下和额头,表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藏族人在砍树之前要下跪,说明砍树的原因,这并不是迷信。
如果人有几样东西可以对之下跪,可以说明这个人基本是善良的,有敬畏之心,坏不到哪里去。
我经常感到我很幸福,可以安居乐业,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我穿着纺织工人织出的衣服,电灯也是因为有了煤矿工人才发光。我的皮鞋都是“水陆两用坦克”,物尽其用,扔掉的时候我也对它说声谢谢。我感谢生命。我又不种田,又不喂猪,能有红烧肉吃我很感激,吃饭时我会感谢农民。
我是个懂得处处感恩的人,我们依靠社会其他成员的劳动才提高了生活质量。人生只有懂得了敬畏、感恩之后,心里才会很平静,不去怨天尤人。
∏人和∏文明
在我的心中经常有惊叹号。今年春天,我看到一本科学杂志报道π的计算已经到了多少多少位。你们猜猜看是多少位?两个日本科学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将∏计算到了515亿位还没有穷尽!那天我本来是打算坐地铁的,但读到了这个消息,我走了两站路,琢磨这个∏。
π在数学里经常出现,我读小学时当时老师说只要计算到3.14就算你对了。随着计算的不断进步,牛顿时代算到了16位,现在已经到了515亿位还没有穷尽,它是一个无理数。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圆的,太阳、月亮……我们的黑眼珠,也有一个无理数,一个∏。这就是世界的奇妙和神秘。
在物理上,π也是个重要的角色。绝对的精确是没有的,我们的文明甚至可以叫做π文明。光速也是这样,我们一直在接近30万公里每秒的数值左右摇摆,没有精确的数据。
现在,∏变成了我的哲学的符号,我已经把它制成镜框放在书房里。
我把我的哲学看作钟摆,两端是科学和艺术。科学是理性的,呆久了我会冻僵;艺术是有感情的,呆久了会烧焦。所以我就在它们之间不停地摆动,亲近科学才可信,热爱艺术才可爱,这就是我的哲学,既可信又可爱。
现场问答
1.如果将来离开世界,您的墓地将如何设计,您的墓志铭将怎样写?
国外一些墓地的艺术成就很高,尤其是巴黎的墓地。我看到其中有一个墓碑上刻着A和Ω,这是希腊文开头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意味着生命有始有终。教堂上也写着A和Ω,象征着万物有开始也有终结。
如果我写自己的墓志铭,会写一个括号上去,就是()。因为人的两头,生来和死去都不是自愿的,生下来的时候我们都是大哭着来,害怕开始面临陌生而可怕的世界;死去的时候我们对生命还有留恋,也不是自愿的。所以括号内是这样两句:不愿来,也不愿去。
2.许多大学生认为哲学就是几条规律,教条而没有情趣,请问原因何在?
我认为哲学应该开阔一些,而不是教条。我们到墓地看看,到医院看看,看到生老病死的过程,看到小草、种子的求生意志,在这个过程当中思考,就会让哲学活泼起来,也会发现哲学是不可回避的。
我认为中学里的每门功课都是很重要的,中学时候我的绘画不好,现在我就在想,如果我会画画,我自己出的书都由我自己来画封面该有多好。
3.请问您对中国哲学的看法?
这个问题比较大,就像一次我在德国的慕尼黑讲课,一个学生问我,学习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还是有三种东西一定要学。一是中国的古代哲学,庄子是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平级的哲学家。第二是学中国唐诗宋词。三是中国的山水画,意境非常好。
一个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做什么,什么职业,只要血管里还流着几首唐诗,就是中国人。唐诗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民族的思想感情宝库。我很喜欢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种孤独的境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上升到了一定的哲学高度以后才能体会到。要区分寂寞和孤独的不同。寂寞是社会学性质的,孤独是哲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