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场酒店业的市场发展及趋势展望

CHAT资讯 · 2021-05-25 07:27:31

               

中国机场酒店业的发展与中国民航产业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

中国机场酒店业的发展与中国民航产业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本期将对中国民航产业、机场企业及机场酒店业的行业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机场酒店产品类型、投资与运营模式,引入机场住宿业研讨会的主题讨论环节的观点,展望其未来发展格局及趋势。

中国民航产业发展概览

01 中国民航将持续高速发展

2009年,中国民航的产业格局有166个民用航空机场,4.86亿人次旅客吞吐量。而疫情前的2019年,民航机场达到了238个,较2009增长了43%,年均增长率4%,航空运力的大幅提升不仅体现在机场数量的增加,众多枢纽机场航站楼改建、扩建计划同样助力过去中国民航供给侧的卓越成就。

从需求端来看,民航旅客输送的涨幅就更为突出。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3.52亿人次,较2009增长达到了178%,年均增长12%。这样的成果与国内经济的繁荣稳定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密不可分。展望未来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2035年,在机场方面,国家民用运输机场达到合计400个左右。也就是说,未来十五年,中国将新增150多个机场,平均每年要新增10个机场。

现今,国内头部机场的发展势头迅猛。2019年,首都机场的流量突破1亿大关,毫无疑问的可以说是中国最繁忙的机场,全球范围来看也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

然而,2020年疫情的出现,对于世界民用航空业影响深重。虽然中国国内疫情在前期就得到较好的控制,国内出行明显恢复,但国际航线受到国外疫情影响,仍处于低位运营的状态。国际航线的骤减也对国内机场2020年的运量产生较大影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荣膺2020年的全球首位。从其他头部机场来看,2020年旅客吞吐量同比跌幅最小的机场为重庆江北和成都双流,而国际航线比重高的北京首都、上海浦东以及广州白云机场的同比下降幅度居前三。

总体来看,前十机场排名变化是基于疫情影响而出现的短期情况,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国内的航空运输中心地位并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02 机场企业的成长路径

伴随着民航产业的发展,机场企业同样产生了不同阶段的成长。根据开锐管理咨询的观点,中国机场企业的成长正在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期,在这个阶段,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基础服务,做大机场流量。

进而发展到了第二阶段——发展期,机场的流量价值已经开始体现,企业依托流量开始涉足更多业务领域,比如广告、餐饮、酒店、旅行社、商业租赁、贵宾服务等。

目前,机场企业迈入发展的第三阶段——成熟期,其发展的驱动力不在仅仅依靠机场的流量,而是各类相关资源的整合集结。临空经济、高端制造业、会展业等等不同的产业,将共同构建出企业的多元化收益。

03 机场集团的运营趋势

从国内较具规模的机场集团可以明显看到,机场集团已经呈现出跨区域、多元化运营的趋势。一方面,机场集团主业规模不断扩大,在运营干线机场作为核心基地的同时,利用其自身优势,在区域内甚至跨区域合作运营多个支线机场,扩大集团资产规模;另一方面,机场集团也正在精细化主业发展,通过做大副业推动业务效益提升,提高集团的整体收益。

04 机场发展趋势

随着民航产业的不断发展,机场呈现出的需求多元、业务多领域及强化体验的整体发展趋势。首先是机场集团经营的业务领域将会更加多元,放大流量优势,发展非航业务,挖掘商业价值。其次,机场也将更加强化旅客体验,强调人文主题,融入当地文化。最后,旅客需求也会更加细分多元,更多旅客将会追求除了基础服务外的品质体验。

中国机场住宿业 发展格局及展望

01 产品类型、投资模式、运营模式

针对机场住宿产业发展的剖析,戴雪英女士在对《2020中国机场住宿业发展报告|详情解析》的解读中,从产品组合、投资模式、运营模式、业绩表现四个方面来解析机场住宿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此次讨论首先从机场住宿产品类型入手,以投资和运营模式的视角引出思考和讨论。

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包含有全服务酒店、精选服务酒店和近年来涌现的胶囊酒店,整体以客房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类型特点。

从投资和运作模式来看,过去主要是企业自投为主,现在逐步引入了新模式,比如BOT模式。戴雪英女士在「中国机场住宿业专题研讨会」上提出投资模式从被动投资到主动投资的变化,李理先生分享到产生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源于商业利益的驱动,机场流量的持续成倍增长带来大量的商业机会,从而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

从运营模式来看,自主运营、全权委托、特许经营和租赁经营都较为常见。过去,机场酒店多数以单体自主运营为主,目前连锁化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不仅成熟的酒店品牌在加深布局机场要位,区域性的本土酒店也在依托自身优势进行管理输出。从本土自营到多模式入场,姚红蕾先生认为在运营中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酒店和机场航站楼的连接性,从而保证便捷来满足最核心的机场住宿需求。

整体而言,机场酒店市场主要依赖大型航空枢纽。选择机场酒店居住的客人,核心诉求并非是为住而住,更多是为飞而住,酒店更多是以配套的性质出现,提供基础的住宿服务即可满足大部分客人的需要。进而,机场酒店普遍会呈现出流量充足、但价格潜力有限的特征。因此,机场酒店供给以泛中档酒店为主流,高档酒店供应十分有限。

02 一线城市机场酒店市场价格领导者

对比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机场酒店的价格领导者的价格表现。从价格可以明显看出,北京首都机场旁的希尔顿酒店是目前中国机场酒店中的价格领头羊。而其他三个一线城市机场酒店的价格范围都在700-800元的区间,虽然价格类似,但原因却各不相同。

具体来看,广州白云机场的铂尔曼酒店因超过500间客房的超大规模体量,限制了酒店价格的进一步提升。深圳机场的凯悦酒店开业时间晚、交通便利、产品品质高,但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吞吐量与北、上、广仍有差距,国际航线频次也显著少于其他三个城市,所以价格上升遭遇瓶颈。上海浦东机场虽然流量和国际航线上有保障,但是价格却受制于缺乏高品质供给的现状。北京首都机场希尔顿酒店的业绩遥遥领先,但随着北京大兴机场的开放,首都机场酒店是否还能维持现在的高位?

03 经营业绩及投资回报的影响因素

根据四个一线城市的价格领导机场酒店的价格领导者的价格表现及其价格影响因素,对于机场酒店经营业绩的核心影响因素做以总结,1)机场吞吐量,李理先生分享到机场的流量具有垄断性,其大小直接决定了机场酒店客流的多少;2)国际航线数量及流量,国际客流的住宿需求与其支付力水平决定了高端酒店进驻的需求基础;3)与核心市区的距离,距离市区越近则越难以获取过夜停留的客流 ;4)周边是否有会展中心、商务园区、旅游设施,多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将会为机场酒店带来客流;5)与航站楼的便捷性,姚红蕾先生分享到机场酒店最需要关注的设施方面的问题就是酒店与航站楼之间的连通;6)产品品质与品牌号召力,伴随着多元化需求的发展,产品是否能够在满足住宿的基础上附加「酒店+」更多元素从而形成品牌竞争力。

谈及投资效率与投资回报的影响因素,李理先生表示,机场自带流量且具有一定垄断性与屏蔽性,因而机场酒店在实际运营业绩方面表现不俗。在品牌推广角度,酒店运营方需要找准杠杆,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回报,在面对不同需求的人群可以布局相应的产品组合来满足市场需求选择。在投资效率与投资回报方面,投资回报取决于酒店管理方的专业程度和运营经验,在投资前期就需要围绕产品核心定位提前作出整体结构布局。

从土地属性来看投资回报,戴雪英女士在《中国机场住宿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点击此处,查看详情)中指出:“机场的土地往往属于产业用地,而酒店(尤其是高档酒店)作为商业不动产中的偏重投资的资产,需要关注其现金流价值和其作为长期性资产的金融价值。”对此,姚红蕾先生在「机场住宿业专题研讨会」的讨论环节提出,当机场酒店处于红线内的核心区,其划定的不仅是土地产权,而且是酒店业务经营权,如若上市,其投资价值拥有相当大的潜力。

04 发展高层级酒店的需求基础

对于机场是否能够发展高层级酒店,需要有三个需求基础作为保障。首先机场本身应有足够充裕的流量保证需求,其次需要有较高比重的国际及中转航班确保留宿机场的过夜需求,最后,所在区域本身应该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能够实现高层级酒店的价格保证。

05 未来发展趋势

机场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总结。第一,酒店产品的设计会更加专业高效,比如从功能布局和流线上,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同时也避免空间浪费。

第二,机场酒店将会一改以往十分传统的形象,需求的多元也将刺激产品力的提升,未来机场酒店将萌生出更新奇有趣的产品。对此,姚红蕾先生提出,针对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在投资运营时需要平衡好产品的可持续性和投资的可行性

第三,联动多产业协同发展。随着多样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配套,同时空港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李理先生认为非航产业化的发展迅速且投资需求与日俱增,需要考虑其发展与机场酒店的发展协同联动

第四,高端机场酒店仍在持续增长中,国际品牌也开始布局新一线城市的机场近旁,对于未来新一线城市将沿袭一线城市的成长轨迹值得思考和探讨。李理先生认为尽管高铁系统分流民航产业的流量,随着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机场流量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姚红蕾先生也认为未来可以发展天地互联的综合交通系统来共享流量。

浩华从2002年起就开始关注亚太区机场酒店领域,并在过去的20年期间,持续不断参与众多门户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近旁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国内项目覆盖排名前十的机场枢纽达九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