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问答:症状出现游移怎么办

有个初学内针的朋友说,碰到一个“怪事”,给一个右肩疼痛的患者用针,患处疼痛和紧绷感出现四处窜走的现象。

那些疼痛症状原本在肩部少阳区域,用针后跑到了肩部太阳区域;在太阳同气区域用针后,这个不适感又从肩部太阳区域跑到背后肋骨附近,然后又回到项后督脉及肩部少阳区域。


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不管症状千变万化,黄帝内针的理法方针不变,依然是随证治之、执两用中。

在少阳区域用针后,症状游移到太阳区域,那么,依然根据症状所在部位涉及的经络,在经刺经、在络刺络,在相应的同气区域用针。

太阳区域用针后,症状又出现游移,还是看症状所在部位、所涉经络随证治之。不适症状相应游移至督脉、少阳区域,可继续在督脉、少阳区域的相应同气点用针。


具体用针方法,根据临症当下灵活施治。前几天有个患者,自述右腿外侧及右脚掌少阳区域麻木不适,用针过程中也出现症状频繁游移现象。

患者为男性,症状主要集中在少阳经,右病左治、下病上治,在其左手中渚穴附近刺入一针,患者当即感到腿上不适症状消失,但小趾足临泣穴区域还有麻木现象。

小趾附近不适感虽然还有,但是涉及区域和程度已明显减轻,遂对中渚穴附近一针进行调针处理。患者说,小趾附近不适感没了,但是脚掌内侧出现麻木现象。

脚掌内侧属于太阴经区域,直接表里倒换到阳明经合谷穴附近用针。患者说那个不适感又跑到老地方去了。

老地方是少阳经区域,这里已调过针。此时可以选择阴阳倒换,比如说上下倒换,到少阳经阳池穴、外关穴等附近用针;也可以表里倒换,在厥阴经劳宫穴、内关穴附近用针。

当然,也可以继续调针。出于减少用针考虑,依然还是进行调针,对中渚穴附近这一针再次微调方向和深浅。患者说,那个麻木的感觉又跑到脚踝附近阳明经解溪穴区域。

症在阳明经区域,直接对合谷穴附近那一针作调针处理。然后患者说,麻木症状又跑到足临泣穴附近的脚底去了。

还是选择调针处理,将足临泣穴那一针,轻轻拔出后微向深处刺入。患者站起来走了一圈说,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用针后症状出现游移或变化比较常见,一般简单处理后即可解决,像这个患者症状不断游移的情形并不多见。


比如前几天有个患者,自述肩背少阳经区域不适,在阳池穴附近刺入一针,患者说症状缓解了。过了一会又跑来说,不适症状到后侧去了。

肩部少阳后侧是太阳区域,在后溪穴附近刺入一针,不适症状迅即消失。当然,直接在阳池穴附近调针也可以,将针刺的方向调向太阳经区域,同样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用针后为何会出现症状游移现象,不是我们要去关注的重点。导致不适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导致症状游移的现象也有很多,甚至有的是患者自身感受不同而出现这样的情形。

像刚才那位足掌麻木的患者,是腰间椎盘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肩背疼痛的患者,基本判断是受寒引起的不适。但不管是怎样原因,我们需要做的是心平气和,随证治之,以不变应万变。

用针调的是阴阳变化,必然也会带来患处的变化。在用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患者关注患处的变化,而不是疼痛等不适患处本身,这一点尤须留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