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治|| 划时代的功臣——中国跤王崔富海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千百年来,忻州的摔跤一直富有传奇色彩;千百年中,忻州的摔跤薪传不息,强手更选交替,各领风骚。忻州的摔跤是纯天然的民俗民风孕育着的草根文化现象。其生生不息、愈延愈盛的根本,归功于民间的传统挠羊赛,而这种传统到1953年时产生了大飞跃一那年开始,摔跤被正式列入全国体育竞赛项目。
机遇迎来了发展,时代提升了辉煌。从此,忻州摔跤进入了划时代的阶段,忻州骄子崭露于国家赛场,并迅速地形成了一种“忻州风暴”,让全国各界瞠目,惊呼!而带领忻州儿女跨入划时代阶段的人就是崔富海。
崔富海,奇村镇南高村人,1935年,他有幸出生于一个醋爱摔跤的家庭。还在上高小时,就在奇村跤场挠了羊,这就是人们传说的“翻墙出校”的挠羊故事(见后)。此后,他的摔跤技术一路精进,声誉一路飙升,成了当时著名的挠羊汉。1956年,山西省摔跤比赛在忻州举行,他以州地区代表队员身份参赛,获得全省冠军。次年,由山西省正式成立摔跤队,他也正好初中毕业,便被直接选拔入队,成为忻州最早的专业运动员。同年10月,他在北京参加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获第五名;1958年,在天津参加全国摔跤锦标赛勇夺亚军,被命名为国家运动健将,成为山西摔跤运动员首批健将。1959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自由式摔跤比赛中,再夺亚军。
01
山登绝顶我为峰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之年,首都北京要降重举办第届全国运动会。我省把金牌锁定在摔跤项目上,而这个重担就落在崔富海教练身上。该次全运会上,崔富海不仅作为山西体育代表团的旗手,同队友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参加了入场仪式,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还在比赛中一举夺得次中量级冠军!这是山西省摔跤队第一枚含金量最高的金牌,也是忻州健儿在全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这枚金牌,标志着山西摔跤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也成为忻州摔跤由民间挠羊进入国家正式比赛的划时代的标志,开启了忻州骄子风靡全国、驰骋国际跤坛的大门。
1960年4月,全国摔跤锦标赛在太原举行,崔富海再次夺得冠军。“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个“我”,代表的是跤乡风采,不仅仅是他自己。
02
万紫千红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全运会”后,登上冠军宝座的崔富海担任了山西省摔跤队的总教练。时代的使命感促使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把自已的抱腿技术作了认真的梳理,去芜存真,精益求精,总结成“摔跤抱腿绝技四十一式”教授山西队员,使山西跤队技术突飞猛进,成为一支脱颖而出的猛虎队。次年的全国摔跤比赛中,山西队以抱腿技术横扫千军。
03
海阔心无界
文化大革命时期,省摔跤队受到冲击而解散,崔富海和他的队友们离开了酷爱的岗位,回原籍改行。散将容易聚将难,这些摔跤精英一旦各奔东西,没有了统一领导,中止了活动,他日用兵时岂能拉上战场?
为了忻州的摔跤事业,他在领导的支持下,把主力队员安排在粮食搬运队、化工厂,同时,他担任了化工厂副厂长,不时组织队员参加城乡挠羊赛,一支劲旅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山重水复”之后,又是“柳暗花明”。1974年,山西省体委决定重组省摔跤队,崔富海带着那些“散架没散班”的强将又回到魂牵梦萦的省摔跤队。1981年,国家备战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崔富海被任命为国家摔跤队教练,集训并带领这支队伍赴罗马尼亚搏击世界级运动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后,还数次迎访了前苏联、巴基斯坦和日本摔跤队。
“海阔心无界”,崔富海正是由于心如海阔,目光无界,所以,他处逆境而怀远志,居一隅以放眼量,为忻州,为山西,更为中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04
桃李不言下成蹊
在长达36年的教练工作期间,他为跤乡忻州,为山西省摔跤队和国家代表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摔跤运动员。其中著名的全国冠军就有20多位,其中张毛清、薄海生、赵保州、崔明海、张玉明等,哪一位不是名震全国跤坛的人物?他的影响还不止此,山西省队的数代领军人物,无不传承着他的精神和他的技术。1973年,他的《抱腿四十一招及其运用》、《抱腿技术研究》,发表在《柔道与摔跤》杂志上。2003年他又在原作的基础上继续整理、充实,编写成《跤乡摔跤抱腿绝技》一书,图文互映,还辅以光盘,直观示范,易学易练,成为跤坛上难得的教材,为国家的摔跤事业,为一代代跤乡传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条树下之蹊,已经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长。
05
世家代有人才出
1983年,忻州市(今忻府区)人民政府命名崔富海一家为“摔跤世家”,这一历史性的殊荣代表了忻州人民对南高村崔氏一族的无比敬重,记录了崔氏一族对忻州摔跤事业的卓越贡献。
“摔跤世家”今传五代,其中,有的是家乡的挠羊汉,有的是全国冠军,更有的在国际赛坛揽金夺冠。这个家族何以如此威赫?个中关枢还在于崔富海。他上承乃父崔银忙的摔跤精神,中带兄弟们发扬广大,下授子孙以积累的绝技,在人数和技术两方面都产生出滚雪球般的效应。这个表象的背后,该有多少悉心的传授、严格的督促和艰苦的摔打?该包含了崔富海的多少心血?
这个家族中,第一代崔银忙,是忻州出名的挠羊汉。
第二代崔贵海,挠羊汉。曾与弟弟崔富海联手闯跤场,成为忻州跤场上罕有人敌的崔家弟兄。崔明海,受教于崔富海,成为全国摔跤冠军,国家级高级教练,执教于山西省摔跤队,后任忻州市体委副主任。
第三代崔树和,1978年至1985年,连续八次夺得全国摔跤冠军。他又是高级教练,先后任山西省摔跤队、山东省体育学院教练。崔保和,山西省摔跤队队员,曾在首届“跤王争霸赛”中获“次王”称号。崔补和,于 1988年至1990年,两度夺得全国摔跤冠军,并任山西省队摔跤教练。崔林和,1987——1990年,四度获得山西省摔跤冠军,并担任了太原市摔跤管理中心教练。
第四代崔树荣、崔建荣、崔保荣、崔俊、崔云开、崔碧云都已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
第五代崔丽珍、崔秋娟、崔晓成已经身手不凡。崔晓成现已七度获得全国摔跤冠军,两度获得国际摔跤冠军。
崔氏一族不仅冠军辈出,而且国家健将就已生出7位,省级以上教练6人,真可谓珠玉满门。因之,忻府区人民政府又授予南高村为“摔跤健将村”。
由于崔富海对中国跤坛的特殊贡献,各级政府和组织给予他许多荣誉:
1958年,国家体委投予“运动健将”称号;
1959年,被评为山西省体育积极分子;
1960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1960年,被评为“山西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并参加了省群英会;
1985年,获国家“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
1988年,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跤乡功臣”和“功臣教练”称号;
1996年,获中国摔跤协会授予的“突出贡献奖”;
1998年,获忻州地区“跤乡功臣”和“跤乡功臣教练”称号;
2004年,省摔跤协会授予“一代宗师”称号,并授匾;
2007年,“中国·忻州摔跤节”组委会授予“感动忻州跤坛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2009年,获“建国六十周年感动忻府十大人物”称号。
2009年,山西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挠羊赛代
表性传承人”。同年,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挠羊赛代表性传承人”。
他曾将忻州挠羊赛的跤规、要领编成一段顺口溜,易懂易记,十分生趣:
忻州农村古庙会,会期天天唱大戏。
台柱两边插小旗,告知跤手来跌对。
山河路村分界线,四方高手划两边。
先小后大握手见,由弱到强各争先。
一跤决定胜与负,三点着地见输贏。
同时倒地上者胜,不分上下判为平。
人群摔倒不算数,回到场中再争锋。
服装随意可赤臂,体重大小一视同。
场地无限性可随,一跤可以跌到明。
每场一人摔一次,违规动作不准用。
一方认输要喊停,连赢六人才算胜。
胜者扛羊场中行,观众欢呼掌声鸣。
挠羊汉子人人敬,千年百载赞英雄。
注:三点:两脚以外的任何一点着地。
崔富海有无数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忻州人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下面,从他的诸多“传奇”故事中撷出几个,以飨读者。
小学生挠羊
1950年,奇村镇举办庙会,明的是大班子戏。奇村跤场是忻县出了名的大跤场,全县的高手云集庙会,单等夜戏之后一展身手。
在奇村镇上高小(寄宿制完全小学)的崔富海心挠手痒,想上跤场试试身手,无奈校规很严,一到晚上校门即关,不让学生出入。眼看得两晚已过,再不想办法,大好的机会就错过了,于是,他和同寝室的几个同学嘀咕起来。那几个同学一听他想上跤场,非常高兴,于是你一个主意,他一个办法:请假回家?几个人同时请假肯定不会被批准;在关校门前溜出去?也不是办法,万一有个把人被抓,吃不了兜着走;熄灯后翻墙出去?这倒是个好办法,但是老师查寝室时没了人,学校会炸锅。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十一点后再行动,摔完跤悄悄溜回来,神不知鬼不觉,老师是人,更不会知道的。
四五个人定好了计,便装作没事似的,一下自习就入睡,单等夜深越墙去。谁知年少睡重,脑袋一沾枕头,竟然眼皮发沉,进入梦乡。睡梦中,崔富海已经进了跤场,要同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交手…,忽然间惊醒了:坏啦,误大事啦!他赶忙把那几位同学推醒,穿衣出门时,时间已是后半夜。他们急急忙忙跑到墙边,墙不甚高,你托我拉便翻墙而出。
赶到跤场时,但见看跤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围得不透风。“看戏遇大汉,挑渠遇圪蛋”,这话一点儿不假,只见围观的人,个个都比他们高出许多。跤场里面是“子丑”还是“卯酉”,一概看不到。不过,人小也有人小的好处,他们几个干胞沓下身,三挤两挤,挤到了里圈儿。抬眼看去,场上已是好手迭出,但见这个摔倒三个对手,那个撂倒四位好汉,龙争虎斗,煞是动人心魄,叫好之声也时起时伏。
有道是“会看的看个门头夹道,不会看的看个红火热闹,”此时的崔富海只是一眼不肯放过地看着跤手们的每一个动作,默记着他们的精妙回合。然而,看来看去,更多的却是惋惜:往往一方已经露出窦口(破绽),而另一方却没有使出相应回合而失去赢跤的机会......
观看间,偶然往人群中一瞥,忽见对面一双眼睛正瞧着他一不好,是班主任梁如治老师!崔富海心中一个“咯噔”,完啦,明天挨批是铁定的了!他急忙转眼,不敢再看过去。他心想:梁老师也是跤坛好手,早知道他要来看跤,何不直接撺掇一下,落得个一箭双雕?现在说啥也晚啦!
正自志忑不安间,一声“破啦”把他拉回场中,但见一位身材高大的人拍拍身上的沾土退向场边,另一个十分精干、英气勃勃的人站在场中。人群中小声议论着:“今天的羊是这个人的了”——看来这位是有名的挠羊汉。因为自己人小,还上小学,才不知道此人姓甚名谁。
再看下去,这人果然了得,连续把两个左挑右选后派上来的对手摔了个利不沾身。冷场现象出现了,但见对手阵营中,应羊的和众跤手嘀嘀咕咕,半天派不出人来。
“我跌这一跤!”崔富海终于按捺不住,跳到场中。喝跤的认识他,也知道他有两下子。但这已快到挠羊时刻,一旦同意,破了好说,输了跤交待不下去。谨慎起见,他就过去同应羊的商量起来,好在那边也派不出人来了,正准备应羊的上场,现在是第四个,输不输都无所谓。喝跤的见无异议,走回场中,一声“交手!”两人便站好了位置。
对方是个久挠羊的,见这个毛头小子要和他摔,而且那班人居然也同意了,脸上现出不乐意的样子,大概是在想:没人上了,喂羊来也得出个有名的,怎么让个“出马枪”来混场?可是既然喝跤的已经出令,只好摆出交手的样子。谁知他刚准备好,那毛头小子已经猛扑过来,左手向上一扬,他下意识地将头一趔,一只左脚已被人家抱起来,随着又是左肘下压之势,他的重心顿失,整个身躯不由自主地仰面倒地,那毛头小子则顺势在他身上来了个前滚翻,站立在场中。
“破啦!”随着喝跤的碱声,场外响起一阵叫好声。
那人输得很不服气,觉得一时大意输了跤,悻倖地退到一边。谁知再看下去,那毛头小子一阵工夫又把已方的五个好手撂倒,轻轻松松地挠了羊去,方知这个小后生确实了不起:看来,今后的胶场就是他的了!
这就是忻州流传的崔富海从忻县中学翻墙而出挠羊的事。当问起他本人时,他笑着说:“这是人们把我在奇村小学时挠羊和中学时播明挠羊的事合在一起误传了。“(关于播明挠羊的故事下篇再说。)
崔富海挠羊后,和他的同学们“光明正大”地翻墙回校,反正老师已经知道了,等着第二天挨训就是。第二天,梁老师把他们几个叫回办公室,开口就问:“崔富海,你夜天偷跑出去摔跤来?”
崔富海低着头说:“是”,心里却说:“明知故问,后边不知要有什么暴风骤雨了。”
谁知梁老师又问:“挨空头子了吧?”
那几位同学以为梁老师不知道,立刻炫耀着说:“挠啦,挠羊啦!”
梁老师笑着说:“我也爱摔跤,将来咱俩跤上一回。
崔富海如释重负地也笑了。
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一完,梁老师真的在校园里和这位学生摔了三跤,学生两胜一负,老师知道那一跤是他故意输的。梁老师和他摔跤,是心中痒痒想较量?还是有意在鼓励这棵好苗子?他没有说,但从高兴的眼神中可以读出点端倪来。
中学生扬名
小学毕业后,富海以突出的成绩考入忻县中学(校址在秀容书院)。学校定在农历七月二十四开学,刚巧,七月二十二原平有庙会,奇村的几位跤手就邀他去一趟。跌跤上学两不误,他便答应了。
那时的交通不方便,只有步行三十来里到播明火车站,才能乘车到达原平。不想,他们几个人赶到原平时出情况了:原定二十二的古会推迟了一天,也就是说,二十三晚上跌完跤,就是二十四的大天明,那天正是忻中报到的日子,再加上得回南高村取行李用具,长飞毛腿也赶不到了。于是,他想立刻返回,可是那几个人死活不让走,因为还指望他挠羊呢,当下就带他一起入住旅店,并承诺说:跌完跤后,马不停蹄地送他上学。店是入住了,崔富海的心翻腾得越厉害了:跌跤是小事,开学报到是大事,公路上没有汽车可乘,火车定点不由人,明有后半夜的那趟火车赶回播明才不会误事。
主意定了,便不多争,等夜里同伴们熟睡时,和衣而睡的他便悄悄起身,叫店家开门赶到火车站。
说来凑巧,那几天后播明村也唱戏,更巧的是崔富海身旁坐着几位该村的旅客,他们谈论着下车后不误看摔跤的事,他听了也没太在意,因为他归心似箭,心事已不在这上边。谁知播明车站下车时,也就是个三点来钟,黑咕隆咚,一个人哪敢夜路回家?与其在候车室坐等天明,还不如到跤场看看红火,他这样想着,两腿也使跟在那几人后面到了跤场。跤场上已经形成了高手对跌的局面,上场的人也不像起初那样争先恐后了。再到后来,竟然是十几分钟后才能推出一位来,这些人对跌起来,也往往是小心翼翼,生怕失误,好像武侠之士的重、拙、大一样,愈是缓慢愈见“功力”,因而见跤也就得五七分钟之后甚至是一二十分钟。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后,双方的高手基本出尽,场上贏跤的是一位北片的人,听人们叫他“刘乡长”一一原来是一区二十里铺乡的副乡长刘润钱,因为是曹张人,便划入北片。
刘润钱身材虽然不高,但是身手特别敏捷,技术也好,一口气捧倒五个对手,气不呼喘,身不乏力,大有余勇可贾的样子。
崔富海本来只想看看跤算了,谁知进入境界后,不由自主地说:“我跌这吧!”人们一听他自告奋勇,立刻高喊:“这儿有个后生要跌!”他也便不再客气地走入场中。这个“刘乡长”是北片的人,自己绝不能说是南高人,那样的话就没资格跌他了。只见他一脱外衣,露出印有“忻专”两个大红字的背心(此前他曾代表地区参加过比赛)。观众们一看有人上场,立刻兴趣大起;南片的组织者和跤手们却不认识这个大孩子,嘀嘀咕咕互相问询着。喝跤的见出来的人虽然个头也不小,但一眼看去就知道还是个书生娃娃,身材也瘦。这一跤是关键的一次,哪能让个毫无把握的人摔?于是问他:
小后生,你是哪儿的人?
“忻县中学的”。崔富海胸有成竹地说,因为那个年代,凡是上县办中学的,都得带户口,吃商粮,这个事人们都知道。何况还有红字背心作证。
虽然有资格,但是喝跤的还是不让他跌这关键性的一跤,崔富海只好穿上外衣退到场边。
过了好一阵,南片推出一个人来,年岁显然已经是三十多岁了,圈外的观众立刻轰叫起来:“不能喂羊!”“再换一个!”那人也自知没有把握,乘着人们的喊声退到一边。
又过了一阵,南片从人群中又拉出一个来,这人看上去年岁更大一点。观众们又是一阵喊叫,有的干脆喊:“输了羊谁负责?”“还不如叫人家中学生试一试!”更有人一推崔富海说:“中学生,上!”崔富海趁势往场中走去,这次他没来得及脱外衣,因为怕又有人抢了先机。
不能不让摔了,喝跤的只好喊了一声“交手!”两人便立即做出动作,两眼直盯着对方,紧接着,双方一扑间,崔富海已把“刘乡长”的左腿操在手里,右肩一顶一压,对方上身急忙前倾。上当啦!只见崔富海一挺身,已经将他杠在肩上,顺势往后一穿,想把他撂个嘴爬地,谁知回头一看,人是抛远了,然而却好端端地站立着,并没有爬地——这手轻身功夫太棒了!人群中立刻爆出一片叫好声:在为“刘乡长”的轻功叫好,也在为中学生的身手叫好。
第二次交手,“刘乡长”不敢再大意,他谋定要用自己的绝招赢过这个中学生。崔富海见他眼神不时瞅向下盘,早明其意,故意前迈左腿诱敌。“刘乡长”一顿心喜,突地抢身沓腰,欲抢这条左腿。就在这电光火石、重心前倾之间,崔富海猛撤左腿,右手同时推其脖颈,借势一扣,把对方摔了个前裁身。也许是喝跤的被精彩的动作陶醉了,直到“刘乡长”站起身来好一阵才喊出那声响亮的“破啦!”霎时间,场内场外一片欢腾——不仅是为了崔富海赢跤,更是为了那漂亮的动作喝彩。
接下来又用了一个多钟头,崔富海摔倒五个好手,其中包括出名挠羊汉“铁耙子”和“三斤半”(因一顿能吃三斤半面而得名),轻轻松松地挠了羊,这时已是太阳高照。
不好,误事了,还得赶三十多里的路回南高呢,崔富海一想到这儿,立刻钻出人群赶路去了,至于奖品是什么,他连想都没想。社家发奖了,也找不着人,更不知他姓甚名谁,只记住了“中学生”三个字…自那天起,这三个字也就飞遍了忻州。
寻找“中学生”
1954年国庆节期间,忻州城内人民舞台的广场上每晚都有盛大的专场挠羊赛。所谓专场,一是不像庙会那样散戏后才开赛,二是以县体委组织。因此这次挠羊赛规模之大,观众之多,好手之强更胜于农村庙会挠羊赛。崔富海便约了几位同学到场看摔跤,说是看跤,其实是想再试试身手的。
到了人民舞台,比赛早已开始。有了上次的“经验”,崔富海便先观察人群看看有没有老师。很不妙:这次不仅有老师,而且场中喝跤的还是自己的历史老师赵国栋。再往人群中“搜索”,又是一阵心凉,原来人圈儿后面,有个高出别人一大截儿的人站在那里,正是自己的班主任张隆祥老师,说他高出多多,是因为下借了一条板凳的原因。两位老师,一个居高临下,一个“站镇”场中,自己稍稍一动便会被他们发觉,于是,崔富海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步,躲入“夹缝”之中,心想:今天只能过过眼瘾了,出场摔跤是万万不能的。
这场跤跌得非常精彩,许多挠羊汉出场,有的摔倒四五个被破了,有的只摔倒两三个就出局,更有些好手一上场就挨了个“空头子”。因为都是英雄对好汉,赢跤的觉得庆幸,输了的也不后悔,难得的是能在这场“群英会”上交一交手,见一见斤两。
跌到十一点左右,场上赢跤的成了“常铁腿”,这人名叫常明旺,真檀人,最厉害的功夫是“绞子”,也叫“缠麻花”。一般跤手怕的是抱腿,可他偏偏最喜欢对手抱腿,只要有人一抱腿,他立即双手封上身,铁腿缠下肢,脚腕一较力,对手非输没解。他在场上连赢五跤,用的都是“纹腿功夫”。
没上场的高手虽然还多,但是,人人都知道常明旺下盘稳,不容易憾动,现在已是第六跤,一旦自己手上输了这羊,面子上下不来。因此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出头,冷场局面僵持了足足二十分钟。这倒好,无人下场,正好给了常明旺个恢复体力的机会。
又过一会儿,高音喇叭忽然响了:“中学生,中学生来了没有?听见的话请你出场……谁看见中学生的话,可以告诉主席台一声!”原来,这是县体委领导对着麦克风在喊话,要寻找那位只知道是“中学生”却还不知其姓甚名谁的人。
喇叭一喊,喝跤的赵国栋老师立刻走到主席台前嘀咕了几句什么话,原来,他早已瞄见自已的学生准富海躲在人群中看跤。体委领导点了点头后,赵老师径直地向这位“得意门生”走过来:
崔富海,出来吧!我早就看见你啦!”
崔富海只好从人群中走出来。
“这就是那个中学生?”
“早就听说他跌得好跤,这可直的见到啦!”
“中学生一出来,就有好跤看啦!”
“......”
人群中议论纷纷,大有有幸一识“中学生”的激动。
然而,崔富海却 地说:“赵老师,今天我不敢跌跤。
“怕什么?输就输了,输给常明旺又不丢人。”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张老师在这儿,我哪儿敢跌?”说着抬眼向张隆样老师看去。
“噢,你是怕他?我跟他说去,他这个跤迷肯定同意。”
没等他走过去,张隆祥老师已经点头了。他居高俯视,焉能不知崔富海不敢出场的原因?
有两位“后台”的支持,有体委领导的“寻人广告”,崔富海精神一振,神采奕奕地走到场中。他想:你不是不怕挠腿么,我今天非让你输在这铁腿上不行。
一般人交手时,多数是双腿八叉,上身微弓,先把“底盘”扎稳,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交手进攻。常铁腿恰恰不是这样,他和对手交手时两腿一前一后,形成“丁”字,前腿用作虚引诱敌,后腿成“丁”才是稳盘,加上他双臂如铁,一旦贴身,虚腿立即里纹变实。非把对方绞个仰面看天不可。对方如果上臂不撒手,跌重跤是毫无疑问的。
崔富海对他的绞腿特点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心里已经拿定主意:绝不能有丝毫让他得扣(抢到先机)的机会。于是,两人一交手,他就闪电般地扑上去,左手一捋大腿,右手下滑操脚跟,一条粗壮的长腿已经被他平直地提离地面。常明旺见腿功施展不上了,全身急忙下压,晚啦!只见对方左肩下剁,双臂上提,一个硕大的身躯推金山、倒玉柱般地仰面跌去。
崔富海这一政赢得爽快、利索,两位老师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好字,只是夹在众人的叫好声中,没显出他们那强高音来。不过,赵国栋老师的“好”字却也代替了他的裁判口令。再看主席台上,体委领导都已直身站起,用嘉许的目光看着这位“中学生”,心里大概都在想"广播寻人启事”发对了。
崔富海上场,后文一般是没有悬念的,接下来的五跤,一跤比一跤精彩,不出半个小时,这个羊又让他给挠了。
一次弃权的比赛
1953年农历九月初一开始,忻州南关又在举办每年一度的“白菜会”。“白菜会”这个名字听起来虽然有点奇怪,但是忻州却尽人皆知,因为它与春秋义士程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不必赞述。这次庙会上,地区工会智海生主席想邀请崔富海参加,他就亲自给校长打电话。
这件事让当时的校长赵希武很为难,不答应吧,是工会出面邀请,答应吧,又生怕出现安全事故,于是,便同班主任张隆祥商量。谁知张隆样听后却极力赞成,并眉飞色舞地把崔富海在人民舞台挠羊的事说了一番,听得赵校长也怦然心动,就责成他征求崔富海的意见。崔富海当然高兴啦:最初是越墙偷出,后来是老师鼓励,现在又是校长征询,真可谓连升三级了!
谁知,这次“光明正大”的参赛却成了他摔跤史上唯一的一次弃权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场挠羊赛的奖品是条牛,场上竞技之激烈不言而喻。崔富海上场后,连续捧倒四个强手。
第五个上场的是外号叫毛猴儿的。往常也经常挠羊,可是这次交手时,只是凭着腿脚麻利,一味地闪躲。崔富海脚下也快,将他追得满场里打圈,眼看要抓住了,却见他斜身一窜,钻入人群中。摔跤规定,一方不小心撞入人群,另一方就得立即停止进攻。
毛猴儿如此再三躲过了好几次输跤局面后,观众们纷纷发出口哨声,有的还直接说出难听的话来。最后一次,他又要故伎重施时,被崔富海一探手,拽着一条胳膊从人群中拉出来时,却被他顺手一拍腿弯,莫名其妙地输了跤。这一跤输得好窝囊。
二羊出场时,又遇上著名挠羊汉肖东海。两人一搭架式交手,肖东海就左手搭肩,右手疾速地抓住崔富海的裤子,将一条棉布裤管拉宽二尺有余。棉花布料,弹性有限,再要用力,裤子非被撕破不可。崔富海轻轻对他说:“我就这么一条裤子,你给扯坏了,我怎么上学?”肖东海笑着说:“对,对,不揪了。”裤管一放松,两人都撒开手。
再次交手,他又是一把抓着崔富海的裤子死劲儿地拽,崔富海又在他耳旁说:“我的裤子叫你扯烂了,明天男生女生满学校,叫我怎么办?”他又笑着撒开了手。如此再三,抓了撒,撒了抓,崔富海恼了,提高声音对他说:“你不能换个别的回合?为什么老要扯我的裤子?”
“对不起,除了这招,我真想不出破你回合了。”“那你就是说非要扯烂我的裤子才过意?“对不起,要不我非输不可。”
崔富海见他说了实话,心想这跤没法儿摔了,于是抬起右手摆了摆对喝跤的说:“这跤我不跌了,宣布弃权!”
观众见是这样一个结局,无不感到惋情。
崔富海弃权,肖东海算是凭空赢了一场,捡了个天大的便宜。正自暗暗高兴的时候,被四洋人岳四成给毫不客气地撂倒在场上。
对于崔富海来说,这一次弃权,并不等于失去了什么,反而是更受到社会和有关领导的关注,随后便推荐他参加了后来的全省中国式摔跤比赛。这次比赛中,崔富海不负众望,获得了冠军,直接从忻县中学选拔入省摔跤队,走上了专业摔跤的道路,拓开了辉煌的人生旅程。
崔福海义务陪练
崔富海挠得羊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忻定原一带的跤场上,只要崔富海一到,就如疾风扫秋叶一般,所向披靡。可以说,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崔富海风暴,那时的跤迷们也争先恐后地跟着崔富海转。
然而,名声大了,总会有一些人不服气,这些人当然是各方的好手,他们也组成联手把子,崔富海到哪儿跌,他们在哪儿等,你方败阵他上马,轮番摔跌较短长。这样一来,跤手们龙争虎斗,场面激烈,跤迷们群情激荡,眼福大长,社家更觉得好手云集,不虚举办一场赛事。
其实,个中的玄妙谁也没看出来:其一是各路“诸侯”在同崔富海的较量中跤艺大进。其二是崔富海在这一轮轮的义务陪练中技术更加精进,实战经验更加丰富,为他日后在全国跤坛大展身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一因为这些义务陪练的跤手大多能与外省市的好手媲美,只是身在群星灿烂的跤乡而没有显露出应有光华罢了。其三,也是更重要的,这样的较技氛围,使忻州的摔跤技术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整体提升,这才是最重要的。
崔福海挠羊为何越来越少
正当崔富海在忻定原跤坛如日中天、所向披靡的时候,他挠羊的次数反而逐渐减少,最后竞至于难得一见,使后来的跤迷们“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心里生出许多遗憾,这种心理其实也是忻州人普遍的感受。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崔富海在名声大振之后,却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自已如果独占跤坛,后起之秀就没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间。“跤乡”的含义在于众人捧柴,不在于个人展示。作为跤乡赤子,应该自觉担当起承上启下、推动摔跤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责任。基于这种思想,他就开始放弃中小跤场挠羊的机会,把这些空间留给青年一代。再后来,在大型跤赛上他也很少露脸。要出场露面,也只是关心跤坛发展状况,作一些现场品评,以指导跤手们的技术。此外,就是重点带领专业队参加全国比赛。
全运会上展雄风
195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十周年大庆,为了配合这个最为隆重的共和国生日,国家决定在国庆前夕隆重地举办首届全国运动会。山西的拳头项目是摔跤,但是,由于刚刚起步,实力队员也就是四五个,因此,山西队就把满腔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而对全国来说,强队林立,高手如云,在如此局面下要夺全国含金量最高的金牌谈何容易,这必将是一场非常激烈的争夺战。崔富海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知道这次拼搏的意义有多大。同时,他悉知本级别的对手中,最强的是辽宁代表队的兰树森。就在前一年天津举办的全国锦标赛上,他代表辽宁队夺得了冠军,而自己此前还仅是两次亚军。为此,他拟定了“敛锋”战术,在决赛前的每场较技中,绝不使用抱腿,只以其它技术制胜,一路杀到决赛。对于每一场比赛,兰树森都特别地关注,其中崔富海虽然一无败绩杀到决赛,但他认为只是实力强过那些对手而已,并未特别警惕。岂知与他自己对决时,人家那疾风般的抱腿连连使出,招招难防,比分一失再失,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崔富海夺冠了,山西队的领导和队友们不由自主地喊着,跳着......因为,这一摔,摔出了山西队的第一枚金牌,这一摔,宣示了山西队即将成为全国的摔跤劲旅,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刻骨铭心五件事
崔富海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传奇的一生。然而,当跟他当面交流时,他却非常谦虚,说那是跤乡的沃土培育了他,是各级领导培养了他,他的一切成绩,应该归功于乡。
当问起他有没有记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时,他说:“有,有五件事情,有的从心底挥不去,有的感到很激动,也有的感到很满足。”
一件最窝心的事
1958年,在天津举办的中国式摔跤锦标赛上,崔富海一路斩关夺将,进入了最后的决赛。
决赛对手是内蒙古运动员,人们叫他老来。也许是慑于名声,或者是认为技术差距太大,这位运动员一上场就避免交锋。只见场上崔富海积极进攻,对方一味退避,不与交手,仿佛成了一场猫扑老鼠的场面。中国式摔跤,三分钟为一局,共摔九分钟,中间各有一分钟休息时间。这个老来前两个场次滑溜异常,采用逃躲的方式挨过六分钟。第三场次上,依然故现,不让崔富海抓到一点衣角,掐算到最后十几秒时,他突然不再逃躲,反过身来形成“对峙”局面。崔富海刚要使着,时间已到,场上比分为平局。
按照当年的中国式摔跤规则,双方比分出现平局时,首先是根据运动员主动进攻和消极防守的次数来判定成绩,这场“猫捕鼠”的比赛,结果是十分明朗的,然而,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评委席突然作出了量体重定胜负的决定。这个决定立刻引起全场一阵骚动:所谓“量体重”决定胜负,那是在主动和被动方面也不分彼此的情况下的第二仲裁方式。对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决定,崔富海提出了异议。
针对运动员的合理异议,这次锦标赛做出了暂时停赛的决定,由裁判组成员进行辩论,以作终裁。这次停赛一直延续了许久,国家赛事因运动员的异议面停赛很长的时间,大概也是很少见的吧?其间,激烈而长时间的争论也是可想面知的。
然而,凡事只看结果一一不管其中有没有玄机——裁判组最终依然作出以体重定名次的决定,崔富海仅以四两的差距屈居亚军。这件事他至今依然莫名其妙。
事隔许多年后的今天,崔富海谈起这件事来,依然是悻悻不已,真可说是刻骨铭心了。
一件最激动的事
1950年9月,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崔富海由于体育成绩特出,被选拔为山西代表团的旗手。
入场式开始了,体育馆内红旗招展,庄严肃穆,万人俨然。
当崔富海举着团旗,踏着雄壮的《体育进行曲》节拍,带领山西体育代表团迈入场内时,猛然看到毛主席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他的心情顿时沸腾起来:这是多么的幸福,又是多么的荣光!手中的红旗映红了他的脸,也映红了队员们的心。他和队员们以更加整齐、矫健的步伐走向主席台。看得更清楚了: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一个个早已在梦中熟悉了的伟大人物竞然真的映入自己的眼帘…...他和队友们在离主席台仅仅十余米的地方走过,他们多么想这段路永远不要走完……走过主席台了,他的双眼还回望着台上,至于后来是如何步入自己列队的相应位置,至今也还想不起来。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鼓舞下,崔富海在这次全运会上一举夺得了中国式摔跤次中量级冠军,将自己的人生道路推上了又一个高峰!
一件最牵系的事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忻州的摔跤文化也随着千百年来历史的演进,发展到了今天最新的高度,呈现了群星灿烂的局面。这是社会制度使然,是跤乡健儿共同创造的辉煌。在这个历史的座标上,使跤乡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发展、提升,是每一个跤乡骄子的义务和应有的担当。这个问题,在崔富海心中想了何止千次万次?虽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就担任了山西省摔跤队总教练、中国体育代表团摔跤教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全国摔跤明星(见前文),撰写了《抱腿四十一招及其应用》《续抱腿》《抱腿技术研究》等重要文献资料和教材,被赋予“全国优秀教练”荣誉称号。但是,他认为那些成绩只能算是一个阶段性的贡献,在退体之后,能继续把这一神圣的义务担当起来,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面对现实,是明白人的观念;适应现实,是智者的抉择;应势创新则是有时代责任感的强者之为。“解甲归田的崔富海魂牵梦萦的就是发挥余热,继续创断,一天,一个以个人名义创建“忻州摔跤培训基地”的想法突然跃入脑际。是啊,凭自己的声望、技术,更重要的是那颗对忻州摔跤特别挚爱的心,何愁事业不成?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区、镇各级政府和体委、村委的赞许与支持。镇政府还专为此举下达了红头文件,要求有关单位予以积极支持。于是,他在南高村自己的家门口占地二亩的训练场建成了,场中主席台、观礼台等设施一应齐备。院内南房的五间展室兼作教室,此外,与之配套的教练、管理、后勤及培训章程、管理制度更是一再地完善与细化。随后,将摔跤培训基地命名为“忻州跤园”正式挂牌。
跤园建成后,国家体委主管摔跤的宋兆年、庞部长两次莅临,省人大副主任李玉明多次带人光临,市人大、市公安局领导更是多番亲临指导工作,三晋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也多次光临指导,至于村委会支持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更不必说。
跤园建成后,随即举行了全国摔跤比赛和第三届“摔跤世家杯”挠羊赛。
一件最愧疚的事
崔富海有个特别贤惠的妻子,叫孙芳兰,自从成婚后,为了丈夫在摔跤事业上的发展,辞掉了太原“七八五厂”的工作,回村独立操持着家务,让丈夫专心致志地开拓他的跤坛事业。在担任国家集训队和省摔跤队教练之后的十七年间,崔富海不是训练队员,就是备战各级比赛,甚至率领中国队出访欧亚国家。即使是春节期间,也得组织赛事,以丰富省城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因此很少有回家的时间。期间,他的妻子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间赶做家务,其辛劳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1958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了,崔富海多想回家陪伴妻子度过这一关口,但是,全国摔跤锦标赛已经迫近,他要一走开,整个儿备战训练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一想到这儿,请假回家的话便咽回肚里。
妻子临盆,还是难产,把人折腾得死去活来,没有办法,家人发电要他赶紧回家。崔富海只好向领导说明情况,想回家一趟。人人都有家,特别是生孩子的大事,不宜耽搁,然而,赴上海参赛又已近在眼前,领导很同情,说回家的事由他自己决定,要回家马上就起身,不得延误。这时,崔富海想了一阵后却说了,“不回去了,从省城回家,路上就得一天工夫,赶回家去,四月八也误了,与其两头都误事,不如舍小家顾大家!”就这样,他没有离开训练队伍。
妻子在最需要丈夫,眼巴巴地盼着丈夫回到身边的时刻,丈夫却没有出现她眼前,这事对于一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男子汉来说,心中忍了多大痛楚!崔富海把自己心中的煎熬迁移到了强体力的训练活动中,想用以冲淡一丝牵挂。队员们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都把对自己这位教练的崇敬之情一股脑注入了迎战训练,决心在这次全国赛场上夺个好成绩,回报可仰可敬的崔教练。
那一次,他的妻子是难产,还大出血,抢了十几个小时,疼得死去活来。所幸的是好人有好报,终于母子平安。
子母离身的喜讯传来了,生的还是个儿子,崔家跤艺又有传人了!但是,此时此际的崔富海却没有多少欣喜,因为他的喜悦之情早被对妻子的那份沉重的愧疚所掩盖,他只有用成绩来回报这位贤淑而知心的妻子,还下止这一次,此行妻子的三次生产,他都没能陪在身边:一是赶上了武汉比赛,二是在长春参赛,三是上“文革”。
五十八年过去了,当回顾起材桩往事的时候,老崔的脸上依然是那么郑重、那么深沉,可见这番心结在他的心头有多重的份量。
一件最爽心的事
问起最爽心的事来,不是第一次登上全国冠军颁奖台,不是以全国摔跤教练身份率领中国摔跤健儿角逐罗马尼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不是迎、访苏联、日本、巴基斯坦等国际体育代表团。他说,那些是一种骄傲,是一种使命,而这件最爽心的事却是在他的南高村,在他自己创办的跤园中。
那是一次以崔富海个人名义、自己出资举办的“摔跤世家杯”全国挠羊赛。单听这个名字便足可以震动全国。
那场赛事是在2013年的10月13日,当时,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在奇村温泉度假村交通局温泉疗养院和忻州跤园举行。赛事之前,崔富海脑际一直素绕着一件事:中国式摔跤比赛,对于全国运动员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忻州的赤臂摔跤挠羊赛却是他们久已向往而无缘一见的传奇赛事。如果乘借这个机会,让来自全国的英雄好汉在忻州挠羊赛场上亲自一博,对他们来说,那将是一次终生乐道的事情,对忻州来说,也是向外界揭开神秘面纱、一展忻州品牌的大好事。
然而,全国赛事有日程安排,要想不失时机,必须在全国摔跤锦标赛刚一落幕,所有运动员未离南高的当天晚上举行。谋而后动,心潮澎湃的崔富海将这一想法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后,立刻得到了所有领导的赞赏,同时,和有关领导与家人安排了相关事宜。于是,50名维护治安的特警派到了,区、镇、村的供电,电工安排妥了,村,镇领导更在为此事忙了个不亦乐乎。
听到这个喜讯,全国23个省市代表队的运动员们欣喜若狂,忻定原三县的挠羊汉们欢声雷动,至于那数不清的跤迷们更是焦心以待......
为了办好那场破天荒的赛事,崔富海不仅投资增设了跤园广场的许多有关设备,更将奖品份量提到了惊人的档次一一头羊是真羊一只,二羊奖大黄牛一头,三羊奖小卧车一辆!为了增强看点,此次挠羊赛按照惯例增设了一个奖项:在摔头羊时,三十跤内即摔倒六个对手的,奖励现金1000元。
10月23日这一天终于盼到了,下午4点,各级政府领导便已赶到,跤园中也早已人头攒动。到5点左右,已聚至六千人左右,跤园空间大有难负载荷之势。也许是老天担忧人多之患的缘故,5点刚过,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到原定开赛的7点半时,雨不停反大,大有不浇走人誓不甘休之势。崔富海很焦急,同有关领导商量,他们的意见是:等到8点雨还没有稍缓的趋向时,就停止赛事。到8点了,雨更大了。当宣布停赛决定时,场上的跤迷、跤手们不答应了,一致要求马上开赛,更有不少人说“老天下起刀子来我们也不走!错过今天,上哪儿能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挠羊赛?”
跤迷的热情、跤手们的意志战胜了恶劣天气,挠羊赛于8点钟正式开始,只是在龙争虎如的间隙中,摔跤垫上多出20多个手持墩布、水桶清除垫上积水的小伙子——他们虽然比不上当今赛事间息中手持花环欢快起舞的女子舞蹈队,但是,那冲锋陷阵般的气势,却是任何舞蹈队都不可媲美的。
雨还在继续加大,赛场的热烈气氛也越浇越高,未达30跤,连摔六名对手的挠羊汉已经出现,由区政法委领导给挠羊汉颁了奖。
二羊的角逐更激烈,忻、定、原的跤手,各省市的运动员,你方摔罢我登场,人人过不了四五关。看场上的跤迷们也个个心弦紧绷,人人都像忘记了头顶上老天爷的眷顾一样。
这场角逐直到凌晨两点多钟才见分晓,挠羊的是内蒙古空达体育俱乡乐部的格格日呼——他成了忻州摔跤史上罕见的省外挠羊汉,为忻州摔跤史、也为全国运动史留下特殊的、重重的一笔,这一笔史迹中,包含了崔富海的多少热血,多少热望!
雨更大了,摔跤真得没法进行了,人们都怀着满意的心情、带着无数的话题离开了赛场。第二、三天,竟然还有很多人来跤园想看比赛。
崔富海的梦终于圆了一一虽然还带着那辆小卧车的遗憾......
本文来源于政协忻府区委员会主编的《跤乡故事》,标题略有改动
作者简介:
王兴治,男,忻府区永茂庄人,出生于1947年,大专学历,从事教育事业,2007年退休于忻府区教育局。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黄河散曲社社员、山西省楹联协会会员、忻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忻府区作家协会理事、九原文化研究会理事。出版有《忻州民间故事》《忻府古景》等六部地方文化书籍。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