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型细胞瘤--弥漫性星型细胞瘤

天等影像✮ 眼界与视界,逻辑与思想

文献来源:《钆布醇临床应用》
整理:天等影像

星型细胞瘤--弥漫性星型细胞瘤

▲右侧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平扫图像

图A横轴位TW1序列示右侧脑肿物,大小约为43mm×30mm的病灶,边界请,呈高信号其内见囊变坏死病灶占据,推移局部中线结构,推压右侧侧脑室和第三脑室,

图B   T2FLAIR序列病灶呈高信号中央见低信号

图C   T1W1序列示病处呈低信号。

图D   DWI序列(b1000s/mm3)病呈稍低信号。

▲【MRI增强】右侧丘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I增强图像

图A-C钆布醇横轴位、状位与冠状位增强T1WI序列

图D-E钆喷酸葡酸轴位状位与冠状位增强T1WI序列

均显示右侧丘脑病灶呈不均匀明强化,病内侧见小结节,对比两组图像,可见A-C图显示病强化程度较D-E图明显,边界更清晰,注射效果更好,偏侧性不均匀高强化处更明显,小播散强化程度更明显,显示更清晰。

疾病概述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性肿瘤,以青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幕上。尤其是额叶及颞叶,还可以发生于脑干和脊髓。级别分类属于WHOⅡ级,分化程度好,呈缓慢浸润性生长,但有进展为WHOⅢ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甚至WHOⅣ级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趋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癫样抽搐,以及头痛、头晕、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影像学检查主要以CT和MR为主,CT平扫病处为低密度或等低混合密度,边缘常不清楚,钙化和出血少见,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化。MR上肿瘤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伴有大小不一的囊变信号影,瘤周水肿少见或仅伴轻度水肿,MR增强后病变呈轻中度强化,表现为结节样或环形强化,伴有囊变者多表现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环形强化,代表肿瘤的间变区,提示有转化为更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可能,DWI以等低信号为主,当伴有高信号出现时,提示病灶内肿瘤细胞密集,细胞结构及异型性增加,磁敏感成像(SWI)能提供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瘤体血供等特点,灌注成像(PWI)可以反映肿瘤的灌注情况,低级别你漫性星形细胞一般无出血灶,灌注相对较低,结合DWI、SW及PWI可以其他肿瘤鉴别,有助于肿瘤的术前诊断和预后判断。

钆布醇与钆喷酸葡胺增强效果比较

两种对比剂增强图像均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边界及瘤内强化情况,而钆布醇对于瘤内囊变与实性成分的区分更加清晰,肿瘤出现间变时强化对比更加锐利,有助于肿瘤级别的判断;其次能更清楚显示瘤周水肿内的小病灶或子灶,能更好地反映病灶周围小血管的数量和走行,有助于肿瘤血管的判断,通过所测的SNR和CNR数据亦显示钆布醇的图像质量更高。

通过对比钆布醇和钆喷酸葡胺对弥漫性星形细胞成像效果,发现钆布醇能实现更持久的强化效果,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强化更早动态增强过程变化明显,更有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并且允许在低流速下进行对比剂团注,满足心血管功能不全、血管弹性较差等病人的临床需求。而且数日后复查脑内未见明确的对比剂残留现象。钆布醇由于特殊的分子结构,对肿瘤等异常组织有良好的聚集性,对正常脑组织不易沉积,注射剂量和流速较低,显示良好的安全性。而且弛豫率显著高于钆喷酸葡胺,使强化对比更明显,强化时机更早,时程更长,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理想的增强对比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