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董明珠十亿赌约即将到期:小米格力现在谁更强?
一、赌约的由来
在2013年12月12日,在CCTV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现场,作为制造业代表的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与作为互联网模式代表的小米掌门人雷军约定了一个“十亿赌约”。当时,雷军提出,五年之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输我一块钱。但董明珠当场反击,我跟你赌10个亿。
俩人的这场对话本来作为节目效果,并没有被当真,但是后来双方都没有否定这“十亿赌约”,并至此开始了“针锋相对”。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从实际业务上开始竞争了,小米更是推出了小米空调,格力也进军了小米的手机市场。
二、小米与格力的发展
小米的营收分别为4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互联网服务已成为小米盈利的重要来源,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4.7%。2018年第三季度营收508亿元人民币;前三季度,小米营收总计1304.94亿元,同比增速64.1%。小米国际业务、IOT以及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的增势迅猛,本季同比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12.7%、89.8%、85.5%。
格力电器2017年报显示,格力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达1482.86亿元;净利润224.0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487亿元,同比增长34%。据此计算,三季度小米的营收占格力营收的比重,已经从二季度的87.5%(796亿元对比910亿元)提高至三季度的87.8%。
三、格力与小米比较
1 从市值上看小米已经超过格力。小米今年上市之前曾经希望以1000亿美元估值上市,虽然资本市场行情低迷影响了小米的估值。但当前格力市值2239.66亿人民币,小米市值3587亿港元,折合3182.5亿人民币。从市值上看小米是格力的1.42倍,小米已经和格力拉开差距。
2 从收入上看小米今年与格力差距已经极小,也还有2018年收入超过格力的可能性,而2019年则肯定会在收入上超过格力。小米的营收增长率远超于格力。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小米单日销售额达到52亿。
3 从利润角度,格力2017年净利润224.02亿,小米运营利润122.16亿元。第三季度净利润83.1亿元,同比增长38.35%。小米第三季度经调整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7.3%。格力的利润仍然高出小米很多。
4 从产品线角度,格力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于空调,占比达到83.22%,其他收入包括智能装备和智能电器。小米主要收入来自于智能手机,占比70.3%。小米的产品线相比格力要丰富得多,除了手机,小米在电视、笔记本、空调、智能电器等领域不断延伸其产品线,且都销量不错。其中小米空调在苏宁双十一的活动中,线上销量竟然超过格力。
5 国际化。2018年三季度,小米海外收入贡献223亿,比增112.7%,占集团总营收43.9%,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根据第三季度出货量,小米在30个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排名前五。而格力2017年国外营收185亿,占比12.4%。格力的国际化程度远低于小米。
四、格力的问题
虽然营收利润仍然领先于小米,但格力的问题也很明显:
1 格力一直没能开拓出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对空调的依赖性太强。如果国内空调市场结束高增长,则格力营收将会出现大的影响。
2 近年来格力进军手机、芯片、新能源,也都没看到有取得成果,其中董明珠拿出自己全部身家投入的银隆新能源反而股东失和,陷入困境。
3 格力在电商线上销售上起步晚,电商平台发展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格力引以为傲的线下销售虽然实力强大,但是电商线上渠道是大势所趋。
4 格力的国际化比重太低,同国内其他家电企业相比,缺乏国际竞争力。不说同小米这样的国际化业务近五成的企业比,格力的老对手美的、海尔的国际化水平都远超格力。
五、赌约终场,双方都是赢家
十亿的赌约只是一句玩笑话,不可能真正兑现。雷军是小米的实际控制人,而格力毕竟是一家国企,董明珠即使输了也不可能真的拿钱出来。
但从营销的角度看,两家企业都赢了,格力和小米都在过去五年获得远超行业增长率的收入、利润增长。不管董明珠还是雷军,也因为这个赌约,而成为过去五年来商界最受关注的任务,企业所获得关注度和媒体报道也都受益很多。
正如当年娃哈哈宗庆后、万达王健林跟马云叫板不相信电商线上业务会在中国成为主流零售渠道,和董明珠打赌时的小米和格力相比还只是一个小企业,而如今小米市值已经远超格力,营业收入也也基本打平。对于老一代的中国企业家来说,看到未来、拥抱趋势是很重要的。